APP下载

贺兰山野生丝膜菌种类、发生量和形态特征

2017-03-28贺永喜

中国食用菌 2017年2期
关键词:菌柄菌子菌丝体

贺永喜

(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1)

〈资源开发〉

贺兰山野生丝膜菌种类、发生量和形态特征

贺永喜

(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1)

采用真菌分类学研究方法,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珍贵的大型野生食用真菌资源丝膜菌种类、发生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5种大型丝膜菌(Cortinarius),其中紫红丝膜菌(C.rufoolivaceus)发生量最大,约占90%;丁香紫丝膜菌(C.lilacinus)和米黄丝膜菌(C.multiformis)发生量次之,各约占3%;白丝膜菌(C.albovilaceus)和蓝丝膜菌(C.caerulescens)各占2%。白丝膜菌、米黄丝膜菌和蓝丝膜菌的子实体比较肥硕,而丁香紫丝膜菌和白丝膜菌的子实体相对较小一些,均为优质食用菌资源。摸清丝膜菌资源情况对贺兰山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贺兰山;丝膜菌;形态特征

贺兰山位于宁夏西北部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交接处,山体呈南北走向,长约250 km,宽约40 km,主峰海拔高度为3 556 m。气温属于典型的温带山区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暖。夏末秋初降雨量较大,最高时可达442.97 mm。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有的生态系统和丰富而独特的生物群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种质资源库之一。丝膜菌就是其中珍贵的一类。为能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珍贵资源,笔者对其种类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贺兰山丝膜菌的分类地位

贺兰山丝膜菌是一类大型野生食用真菌,菌肉肥厚、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爽滑、风味独特,是贺兰山宝贵的真菌资源。在分类学中,隶属于真菌界(Eumycetes)真菌门(Eumycophy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层菌纲(Hymenomycetes) 同隔担子菌亚纲(Holobasidiomycetidae) 伞菌目(A-garicales) 丝膜菌科 (Cortinariaceae) 丝膜菌属(Cortinarius)。按照大型真菌生活习性的分类贺兰山丝膜菌属于典型的菌根菌。

2 贺兰山丝膜菌的种类和发生量比例

经过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分类,按照子实体形态特征的不同,初步鉴定出贺兰山丝膜菌共有5个种,分别是紫红丝膜菌 [Corinarius rufoolivaceus(Pere)Fr.]、丁香紫丝膜菌 (Corinarius lilacinusPeck)、米黄丝膜菌(Corinarius multiformisFr.)、白丝膜菌(Corinarius albidusFr.) 和蓝丝膜菌 [Corinarius caerulescens(Schaeff.)Fr.][1]。其中紫红丝膜菌的发生量最大,其次是丁香紫色丝膜菌和米黄丝膜菌,白丝膜菌和蓝丝膜菌的发生量相对较少[2]。各种丝膜菌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丝膜菌属中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贺兰山丝膜菌属5个种的发生量比例Fig.1 Number scale map of Cortinarius species in Helan Mountain

3 贺兰山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贺兰山丝膜菌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子实体部分,5个种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因种不同而不同。具体特征如下。

3.1 紫红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紫红丝膜菌是贺兰山丝膜菌的主要种类,在贺兰山丝膜菌属中发生量较大,品质最好。

3.1.1 菌丝体形态特征

紫红丝膜菌菌丝体白色绒毛状,多分枝,在琼脂牛肉浸膏培养基上,一旦萌发,气生菌丝就非常旺盛,短绒毛状,浓密,生命力强。在试管培养基上爬壁整齐,生长速度较慢;22℃~27℃温度条件下,在直径为20 mm的试管中10 d~15 d长满斜面。在贺兰山紫红丝蘑菌自然生长地,扒开苔藓及腐殖质层,可清晰地看到大量长短不一(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白色变态菌丝体——菌索或菌丝束(菌索是由许多菌丝在环境条件不佳或者生理发育成熟进入繁殖阶段后,相互缠绕扭结而形成的绳索状结构体。菌丝束是由一些菌丝相互扭结而成的结构比较疏松的菌丝结构体)。

3.1.2 子实体形态特征

紫红丝膜菌子实体伞形,较大,鲜蘑菇一般单重为100 g~150 g,个别子实体重量高达260 g。多为单生,也有少量群生。菌盖直径7 cm~18 cm,早期为半球形,后平展成伞形,表面有黏性,后逐渐全部变为红褐色,顶部颜色较深,近边缘处颜色较浅,菌盖表面生有一些比较稀疏的、不太明显的纤毛状鳞片,颜色较深,为红褐色或深褐色,黏性消失(图2);菌肉肥厚、细腻、爽滑,淡黄色。菌盖平展前,菌肉厚度一般为0.8 cm~2.2 cm,菌盖平展后菌肉厚度一般为0.6 cm~1.3 cm,菌肉薄厚差异与子实体大小有关,子实体肥大,菌肉相对就厚,子实体较小,菌肉相对就薄;菌褶直生,较密,长短不一,间生,较宽,初期为淡黄色,随着生理成熟,逐渐由淡黄色转变为浅褐色至褐色;菌膜初期为白色细丝状,有粘性,由菌柄至菌盖边缘呈放射状均匀排列,后随着子实体生理成熟,逐渐萎缩消失,仅在菌柄或菌褶上残留有少量褐色丝状痕迹,称之为菌环;菌柄生于菌盖下正中央,与菌肉连为一体,棒状,长4 cm~16 cm,粗1.2 cm~4 cm,内实,菌柄通体白色,成熟后有时因水分过大,菌柄表面会被孢子染成褐色,菌柄基部膨大成臼型,上有白色绒毛,应为气生菌丝;孢子印深褐色,孢子卵圆形,大小为(7~12)μm×(5~7) μm,表面生有疣状棘突。子实体晒干后为黑褐色。

3.2 丁香紫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丁香紫丝膜菌也叫紫色丝膜菌或堇紫丝膜菌,在贺兰山中分布较少,而且子实体相对较小,但因色泽非常艳丽,很受人们青睐。

3.2.1 菌丝体形态特征

丁香紫丝膜菌菌丝体白色绒毛状,多分枝,在琼脂牛肉浸膏培养基上匍匐生长,匍匐菌丝较纤弱,气生菌丝比较旺盛,纤毛状。在试管培养基上爬壁较整齐,生长速度较慢,能够分泌紫色素;22℃~27℃温度条件下,在直径为20 mm的试管中15 d~18 d长满斜面。在贺兰山丁香紫丝蘑菌自然生长地,扒开腐殖质层,可看到稀疏的绒毛状菌丝体,有时还可在菌丝体附着处看到星星点点的紫色分泌物。

图2 紫红丝膜菌子实体Fig.2 Fruiting body of Corinarius rufoolivaceus(Pere.)Fr.

3.2.2 子实体形态特征

丁香紫丝膜菌子实体伞形,个体相对较小(单重8 g~45 g),单生,少有群生。菌盖直径5 cm~7 cm,早期为半球形,顶平略下凹,后渐平展,表面光滑,颜色呈青紫色,有黏性,边缘颜色较深(图3),后期黏性消失;菌肉较厚、细腻、爽滑,青黄色,菌肉厚度一般为0.5 cm~1.2 cm;菌褶直生,稍密,长短不一,间生,初期为青白色,随着生理成熟,逐渐变为淡褐色;菌膜初期为淡黄色透明细丝状,发粘,由菌柄至菌盖边缘呈放射状均匀排列,后随着子实体生理成熟,逐渐萎缩消失,仅在菌柄上残留有褐色丝状痕迹,称之为菌环;菌柄生于菌盖下正中央,与菌肉连为一体,棒状,长6 cm~12 cm,粗0.4 cm~1.1 cm,表面淡紫色,内实,基部膨大呈臼形;孢子印褐色。子实体晒干后为紫色。

图3 丁香紫丝膜菌子实体Fig.3 Fruiting body of Corinarius lilacinus Peck

3.3 米黄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米黄丝膜菌子实体较大,淡黄色或土黄色,在贺兰山分布极少,属于稀有菌类,一般不引人注意。

3.3.1 菌丝体形态特征

米黄丝膜菌菌丝体白色绒毛状,多分枝,生理成熟后逐渐变为淡黄色,气生菌丝比较旺盛,短绒毛状,生命力较强。在试管培养基上爬壁比较整齐,生长速度较慢;22℃~27℃温度条件下,在直径为20 mm的试管中10 d~15 d长满斜面。在贺兰山米黄丝蘑菌自然生长地,扒开苔藓和腐殖质层,可看到大量绒毛状白色或淡黄色菌丝体(菌丝体生理成熟后分泌淡黄色物质)。

3.3.2 子实体形态特征

米黄丝膜菌子实体较大(单重20 g~120 g),伞形,多为单生,也有少数群生。菌盖直径7 cm~13 cm,早期为半球形,后平展成伞形,表面颜色初期呈米黄色,有黏性(图4),后期菌盖顶部逐渐变为土黄色,边缘为淡黄色,黏性消失;菌肉较肥厚,白色;菌褶直生,较密,初期为淡黄色,随着生理成熟,逐渐变为淡褐色;菌膜初期为淡黄色透明细丝状,发粘,由菌柄至菌盖边缘呈放射状均匀排列,后随着子实体生理成熟,逐渐萎缩消失,仅在菌柄上残留有褐色丝状痕迹,称之为菌环;菌柄长5 cm~9 cm,粗1.1 cm~3.8 cm,表面白色,内实,基部膨大成臼型;孢子印锈褐色。子实体晒干后为黄褐色。

图4 米黄丝膜菌子实体Fig.4 Fruiting body of Corinarius multiformis Fr.

3.4 白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据文献记载[3],白丝膜菌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新记录种,子实体较大,白色,在贺兰山分布相对较少,不易引人注意。

3.4.1 菌丝体形态特征

白丝膜菌菌丝体白色绒毛状,多分枝,气生菌丝比较旺盛,生命力较强。在试管培养基上爬壁比较整齐,生长速度较慢;22℃~27℃温度条件下,在直径为20 mm的试管中10 d~15 d长满斜面。在贺兰山白紫丝蘑菌自然生长地,扒开腐殖质层,可看到大量绒毛状白色菌丝体。

3.4.2 子实体形态特征

白丝膜菌子实体中等,伞形,多为单生,少数群生或丛生。菌盖直径4 cm~8 cm,表面白色,有些菌盖顶部为淡褐色,光滑(图5);菌褶直生,初期为白色,后渐变为锈褐色;菌膜初期为白色细丝状,发粘,由菌柄至菌盖边缘呈放射状均匀排列,后随着子实体生理成熟,逐渐萎缩消失,仅在菌柄或菌褶上残留有褐色丝状痕迹;菌柄棒状,白色,长4 cm~7 cm,粗1.5 cm~2.5 cm,基部膨大呈臼形,内实;孢子印褐色,孢子椭圆形,大小为(12~15)μm×(6~8)μm。子实体晒干后为浅褐色。

图5 白丝膜菌子实体Fig.5 Fruiting body of Corinarius albidus Fr.

3.5 蓝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蓝丝膜菌子实体较大,淡蓝色或蓝褐色,在贺兰山分布非常稀少,一般不引人注意。

3.5.1 菌丝体形态特征

蓝丝膜菌菌丝体白色绒毛状,多分枝,气生菌丝比较旺盛,绒毛状,生命力较强。在试管培养基上爬壁比较整齐,生长速度较慢;22℃~27℃温度条件下,在直径为20 mm的试管中10 d~15 d长满斜面。在贺兰山蓝丝蘑菌自然生长地,扒开腐殖质层,可看到绒毛状白色菌丝体。

3.5.2 子实体形态特征

蓝丝膜菌子实体较大,伞形,多为单生,少数群生。菌盖直径5 cm~12 cm,菌肉较厚,菌盖表面中间颜色较浅,近边缘处颜色较深,浅褐色至黑褐色,光滑。在菌盖未平展前,菌盖近边缘处有淡蓝色斑纹或条纹,随着菌盖逐渐平展,边缘处蓝色斑纹或条纹淡化或消失(图6);菌褶直生,初期为白色或青白色,后期渐变为锈褐色;菌膜初期为白色细丝状,发粘,由菌柄至菌盖边缘呈放射状均匀排列,后随着子实体生理成熟,逐渐萎缩消失,仅在菌柄或菌褶上残留有褐色丝状痕迹;菌柄棒状,内实,白色,长4 cm~9 cm,粗0.8 cm~2.7 cm,基部膨大呈臼形;孢子印褐色。子实体晒干后为褐色。

图6 蓝色丝膜菌子实体Fig.6 Fruiting body of Corinarius caerulescens(Schaeff.)Fr.

4 贺兰山丝膜菌的生长发育条件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存坏境,贺兰山丝膜菌也一样,也有它特定的生存坏境。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发现,每年的7月下旬~8月上中旬,在贺兰山青海云杉林腐殖质比较丰富,苔藓植被比较好的区域,如果气候比较温暖(15℃~23℃)、降雨量比较充沛、空气湿度比较高(80%左右),丝膜菌的发生量较大;如果气温较低、降雨量较少、空气湿度较低,丝膜菌的发生量较少[4]。而在贺兰山青海云杉林以外的其它区域,或是青海云杉林中腐殖质较少、苔藓植被差的区域,很少有丝膜菌发生。由此可见,影响贺兰山丝膜菌生长发育的因素较多,但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湿度、水分、营养、pH、植被状况和光照等。

5 贺兰山丝蘑菌与植被之间的关系

丝膜菌是维护和保持贺兰山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成员之一,在促进贺兰山青海云杉林的扩展和生长发育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丝膜菌是菌根菌,其菌丝体能够与青海云杉这一树种的毛细根形成共生体。青海云杉为丝膜菌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促进菌丝体进一步发育产生子实体。而丝膜菌则通过菌丝分泌的各种酶,将土壤中青海云杉难以分解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通过菌丝体吸收输送给青海云杉的毛细根,为青海云杉提供养分,促进青海云杉的生长发育。二者相互依存,各取所长,共同发展。同时,根据调查发现,青海云杉林中苔藓植被茂盛的区域,丝膜菌发生量较大,反之则小。

近年来,由于贺兰山周边大量的人群在每年丝膜菌出菇期到来时,蜂拥上山,未等丝膜菌子实体成熟,孢子还没来得及弹射,就被人们疯狂采摘,导致丝膜菌资源自然繁衍链条中断。同时,人们在采摘蘑菇时,将其周围的苔藓植被大片翻起,致使大量苔藓植被死亡,丝膜菌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严重损毁了丝膜菌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总之,人们的这种盲目行为,不仅会造成丝膜菌这一珍贵资源的枯竭,而且也严重破环了贺兰山生态环境。

[1]宋刚.贺兰山的主要食用菌[J].中国食用菌,1992,11(1):26.

[2]贺永喜.贺兰山麓野生食(药)用真菌资源调查初告[J].中国食用菌,2003,22(3):7-9.

[3]张功,峥嵘,巴图,等.贺兰山大型真菌资源调查记述[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29(4):293

[4]贺永喜.贺兰山紫色丝膜菌的分布及生态研究[J].中国食用菌,1997,16(3):26.

Specie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tinarius in Helan Mountain

HE Yong-xi (Yinchu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Yinchuan 750001,China)

The specie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tinarius in Helan Mountain were reported.Using the fungal classification method,the writer made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for the Cortinarius,one species of the rare wild microfungi in the Hel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 species of Cortinarius in Hel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including C.rufoolivaceus for 90%,C.lilacinus and C.multiformis for 6%respectively,C.albovilaceus and C.caerulescens for 4%respectively.The generates of their sporocarp are umbrella-shaped.Compared with the big sporocarp of the C.rufoolivaceus,C.multiformis and C.caerulescens,the sporocarp of the C.lilacinus and C.albovilaceus are much smaller.By the way, to find out the Cortinarius resource is very importa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nt resource in Helan Moutians.

Helan mountain;Cortinarius;specie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646.9

A

1003-8310(2017)02-0005-05

10.13629/j.cnki.53-1054.2017.02.002

贺永喜(1964-),男,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资源与人工栽培技术研究。E-mail:694970577@qq.com

2017-01-05

猜你喜欢

菌柄菌子菌丝体
羊肚菌加工取得新进展 菌柄脆粒专利获授权
响应面法优化鸡腿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
静静的菌子世界
灵芝新品种南GL11
豫西山区野生平菇菌株DUS 评价研究
小菌子撑开大产业
“蓝瘦香菇”原来真的存在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杂交选育品种‘吉香一号’在吉林地区栽培品比试验
冯至的“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