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前校后厂、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7-03-28王正青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应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办学模式与特色。要确立推进前校后厂、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办学指导思想,建立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运行机制,探索推进校企合作教育的多种途径,还要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前校后厂;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4.210

1 机械大类专业目前发展状况

机械类专业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目前的办学状况都不太理想。办学质量驻足不前,招生人数大幅下降,如何破解目前困境,提高教学质量,融入中国制造2025中去。从而走出目前机械类专业(具体指模具设计 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办学的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

2 机械大类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哪么机械类专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1)招生人数大幅下降,个别学校甚至停止了本专业的招生,没停止招生的学校也难以为断。(2)教学方式陈旧,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3)实践机会偏少,学生在校实习,仍然以传统的机加工方式,学生在校期间根本就没有参与机械加工的机会。(4)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绝大部分毕业生并没有进入机械行业工作,流入了电子厂等流水线工作,学生看不到个人前途。从而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

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紧跟社会发展的形势,把教育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目标与人才需求相结合,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增强自己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活力,走出目前的困境?其有效途径,就是实施“前校后厂、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

3 机械大类专业存在的问题解决思路

哪么“前校后厂、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如何实施?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引进校办工厂的方式,但经营一段时间后,碰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大部分处于经营难以为继的状态。一方面,虽然有校办工厂,但就处于工厂在生产,但学生不能参与实习。主要原因是,机械加工的成本很高,而在校学生,根本就不具备参与普通机械零件加工的能力,体现在机床的操作能力差,而企业对产品的交货期限有一定的要求,不可能让学生因为加工速度慢(校办工厂的性质决定了学校不可能有很多的设备,设备少就不能弥补因加工速度慢而产生的交货漏洞),加工精度差,会造成残次品增加,生产成品增加,从而影响生产进度。更严重的是影响企业的生存。这些情况决定了在学校办厂的困难性,办厂容易,让学生实习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以下的模式探讨:(1)立足校办工厂的现有形勢,不强制要求学生在校内工厂实习期间参与同专业相关的实习(因学生人数众多,而学校机床所限,不能保证学生的机床操作时间,而机床操作时间不够,就不能保证熟练操作。以机械加工零件为主,学好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为参与校外实习打下基础。(2)现在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2+1或者2+0.5的模式。这就是说每个学生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参与顶岗实习。这就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在时间上创造了条件。(3)寻找合适的大量的企业签定长期的合作协议,确定每个学生参与实习的工种,薪资标准,工作时间等等内容。规划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让学生明确个人的发展前景,这不仅对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有利,更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利。当然由于机械加工行业的特殊性,任何工厂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接收大量的学生进入技术工种,(一般情况下,千人以内的机械加工工厂,一次接收量不超过30人,百人以内的工厂,一次接收量不超过10人。这一点在模具厂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当然我在这里指的是工厂的技术工种,而不是机械的流水线作业。(因为我们培养的是优秀的技术工人,而不是流水线员工,哪怕是操作机器,如果是哪种批量生产的机械零件,也是属于流水线工作的范筹。)(4)采用校企互动式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4 结语

校企合作,大有可为。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需要一大批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其最迫切需要的是具有某种职业能力的、有专长的,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总之,通过校企合作,能使学校更好地了解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将不断促进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学校把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与企业对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校企合作于学校、于企业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J].教职成,2008(08).

[2]蒯晓牛,范学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筑中职学校 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思考[J].2009.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意义[J].中国教育报,2010.

[4]探索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发展的基本方向[J].2010年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

[5]何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2011.

[6]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教育与职业,2008.

[7]李靖.浅析关于中职学校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讨[J].论文天下论文网,2011.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编号:14C1121

作者简介:王正青(1962-),男,湖南娄底人,本科,工程师,机电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机械设计。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