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体育校本教研让学习真正发生
2017-03-28皇甫屹春
皇甫屹春
摘 要:基于目前体育校本教研不佳的现状,我校以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进行了实践探索,从发现问题途径、校本教研模式、方案、效果及建议几个方面将取得的成效呈现,旨在为进行校本教研提供参照。
关键词:教学问题;校本教研;体育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3-0039-02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目前的校本教研活动虽形式多样,但还存在着校本教研制度不完善、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流于形式、重视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忽视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的发展研究等问题。因此,立足本校实际,从教学棘手问题入手,开展基于问题的体育校本教研,以研导教、以教促研,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体育校本教研中发现“问题”的途径
本文体育校本教研中的问题,一是指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凭个体经验无法解决,需借助“外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二是指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这类问题是体育校本教研的重点。因此,如何发现问题是基于问题进行体育校本教研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培养教师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发现问题(表1)。
二、基于问题的体育校本教研模式及实施方案
校本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根据行动研究的相关理论,确定了基于问题的体育校本教研模式为:第一步,发现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第二步,通过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等方法分析问题的原因,基于问题的体育校本教研模式找出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并选择解决该问题的策略;第三步,实施该策略;第四步,在随后的教学实践中验证其效果,再进一步反思、总结、交流、讨论,以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策略,或重新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研究(图1)。如:对我校体育课堂教学情况调查时发现体育课的平均练习密度仅为35%左右,学生每节课约有40%的时间在站、等、看,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导致教学无效。针对这一问题,本学期以“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动起来”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深入探讨,具体实施方案详见表2。
三、基于问题的体育校本教研实施效果
(一)优化课堂教学,让主动学习真正發生
1.激发学习兴趣。从期初与期末对学生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中的一项“我觉得体育课很有趣,非常吸引人”能看出,期初的数据为42%,期末对同一批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测得的数据为94%。这说明经过基于“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动起来”问题的校本教研后,体育课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兴趣,学习行为逐渐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期初、期末SOFIT课堂观测对比可以发现,课的练习密度从35.4%提高到了50.1%,其中教师用于课堂管理时间从29.1%减少到18.4%,体能练习时间由14.7%提高到29.4%,技能教学时间从35.9%减少到14.1%,游戏时间从4.8%提高到24.1%。说明通过优化后的教学过程,减少了大量的管理时间和枯燥的技能教学时间,分秒必争的将技术学练与体能、游戏结合起来,较好地促进了知识、技能、情感目标一体化的达成,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真正发生。
3.关注全体学生。开展校本教研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如:在足球球性练习时,大多教师总是规定练习的次数,几次课下来,一些女生和能力较弱的同学就慢慢放弃了学习。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校本教研,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在规定练习数次时不限定时间,在限定时间时不规定练习数次,以此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同时还鼓励能力稍弱的同学坚持到底,这样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对学习都充满着信心和渴望。
(二)提升专业素养,促教学能力有效提高
1.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明确了体育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如:在教学中教师角色由单一的引导者变为合作者、帮促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2.促进教师协作。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协作,同事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激发内在动力。教师们在从事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不但解决了实际困惑,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本学期我校有三位教师的教学随笔被市教研室录用,两位教师的文章在省级以上发表,两位教师在市级评优课中分获一、二等奖等。这些成果的取得有效激发了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动力,反过来,这种动力的连锁反应就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
四、基于问题的体育校本教研的实施建议
1.把握选题方向
选择的问题一定是根据本校实际存在的,能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体育人的特点,要多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去发现问题。
2.建立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规范的组织制度,做到定人定任务,详细分工,职责分明。其次,要建立有效的交流制度,通过主题研讨、沙龙交流、公开教学、专家引领、评比竞赛等形式让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达成共识、提高认知。
3.规范研究过程
严格落实教研活动计划,教研过程要翔实,教研时间要充分,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相关活动资料要及时整理、保存,撰写宣传报道及成果资料,并发布到专题网站上。
4.巩固研究成果
注重反思、总结、提升,努力把教研的实践、经验、成果等撰写成文,投稿或以课题的形式继续深入研究,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同时也将研究成果推广给更多的教师、学生、学校,互惠互利,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罗蓉,赖小斌.基于问题的校本教研模式[J].教育学术月刊,2008(5).
[2]刘清昆.主题式校本教研的实践改进[J].当代体育科学,2016(4).
[3]韩江平.校本教研制度:现状与趋势[J].教育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