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驿先生与浙东运河申遗
2017-03-28邱志荣
邱志荣
陈桥驿(1923—2015年),原名陈庆均,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以对《水经注》的研究而成为当代“郦学”泰斗。他在历史地理学、郦学、历史地图学、地方志和地名学研究,城市研究、古都研究,以及翻译等方面均造诣精深,成就卓著,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陈先生的一生与大运河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勤勉,笔耕不辍,饱含着对大运河及该流域历史地理等的无限热爱,为大运河文化挖掘、传承与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运河(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申遗成功。陈桥驿先生为浙东运河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功不可没。时当陈桥驿先生去世两周年之际,以此文表达我对先生的纪念。
学术支撑 精准定位
21世纪初开始的中国大运河申遗,前期是以京杭运河申遗为提名,浙东运河并无列入其中。这当然有现实的诸多原因,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浙东运河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了解不够。
在大运河申遗之初,陈先生以其在我国历史地理界领头人的威望和地位,被确定为国家申遗组织的专家成员,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多次考察活动和重要会议。对大运河申遗,陈先生不遗余力,大力提倡,积极参与,提出了诸多精辟的意见,并承担和完成了一些十分关键和重要的课题。同时,为使大运河在申遗中更符合原真性、完整性和具有更卓越的国际地位,他明确提出应将“京杭大运河”改为“南北大运河”,把浙东运河纳入大运河申遗范围。也只有像陈先生这样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崇高地位的学者,以他对做学问的严谨科学态度,对家乡的厚爱,他的大智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引领和促使此事的圆满成功。
2003年3月5日,在浙江省旅游规划会议上他提出:中国的运河修凿历史悠久,从先秦到近代,遍布全国各地的运河为数甚多。但著称于全球的是围绕东部纵贯南北的这一条,对于这条运河,人们常常称为“大运河”,也称为“京杭大运河”。我认为这两个名称都可以存在,也都有了它们的规范的为国际所承认的外文翻译。不过,对于这两个名称的含义,我感到应该更严格地加以解释:京杭大运河,因为其称谓已有地名界限,即起于北京,终于杭州;大运河,它应该起于北京,终于宁波。大运河各段都有自己的名称,如在北京和河北省境内的北运河、南运河,山东省的鲁运河,江苏省长江以北的中运河和里运河,长江以南到钱塘江以北的江南运河,钱塘江以南的浙东运河。大运河是由这些具有不同名称的河段构成的,所以大运河的概念,应该包括浙东运河在内。
纵贯我国南北的运河必须把浙东运河纳入其中才能称其为“大运河”,否则是区域性的。其文如庖丁解牛,“莫不中音”。
2006年6月17日,在杭州召开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上,陈先生滔滔雄辩:“在这里必须提出的是我们这条大运河的名称问题。这条运河开凿的年代各段不同,但它们的名称,都有权威文献可据,例如邗沟出于《左传·哀公》,济州河与会通河出于《元史·河渠志》,浙东古运河出于《越绝书》卷八《地传》,我想请教在座各位,‘京杭大运河之名出于何种权威典籍。假使有,我就采用,假使没有,则我认为还是以中外通行的中国‘大运河(Grand Canal)或南北大运河为妥。”
当代郦学泰斗,以学术发力定位,寥寥数语,让全场信服和接受。
还要提及的是陈先生及时准确解析了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刘枫主编的《九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之事。此书于2006年5月正式出版。当书还在印刷厂印刷时,陈先生就打电话给我,认为此图可以证明清代是把绍兴府作为国家运河的南起始点的。我赶紧与印刷厂联系,在厂里直接得到了这本珍贵而又精美的书籍。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白鸿叶女士在书中介绍写道:其中“第二部分绘制的是从绍兴府经杭州直至京城的大运河。此部分绘制比较详尽,详细反映了运河沿途各府县周边水道、湖泊、山川、河流间沟通关联济运情形,且有相关文字说明”……得到此书,也就大树浙东运河历史权威资料一笔。
编著巨作 确立地位
2005年年底,陈先生受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之托,主编了一部规模较大的《中国运河开发史》。“陈桥驿先生以耄耋之年从全书的谋篇布局、大纲设置,甚至进度追踪都投入了极大心血。”关于此书的编著,陈先生一开始就定位要求:“研究务必要发扬乾嘉学风,言必有据,学术成果要达到国内领先。”为确保该书的学术质量,汇聚当代更多的研究成果,体现特色,陈先生组织了邹逸麟、王守春、朱士光、张环宙、郭黎安、汪波等一批著名学者,根据研究专长,分区段编著此书。书中第七篇“浙东运河史研究”是由我和陈鹏儿受陈先生的亲点而著。全书共60万字,有概论及专论八篇。陈先生的“概论”当然是此书当之无愧的纲领性文章,有关运河的起源、作用、变迁、范围有着画龙点睛的经典论述。此书无疑是中国大运河至今最系统、权威的文献,对研究和普及运河文化作用甚大。而以浙东运河纳入中国大运河申遗的范围而论,即是从文献和科学研究上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史实和扎实理论基础。2008年9月该书出版后,也就基本结束了浙东运河是否为大运河范围之争。
有史以来我国尚无一部系统完整的浙东运河史,因此限制了世人对这条千古名河的了解和认识。根据陈先生的提议,由我和陈鹏儿在浙东运河史研究的基础上再撰写一部《浙东运河史》。很快,陈先生为我们写好了此书的《序》,然由于种种原因,此书一直过了6年之后才撰写完成了上卷。本书具有探索性的特点,方向和重点是:力求史料文献的详备与真实、言必有据,注重现代科学方法和实践,通过重点论述,以学术研究成果补历史记载之不足。该书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确定浙东运河为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的南端;较详尽论述浙东运河各历史时期的演变;探索浙东运河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影响;以水利工程为主线研究阐述与航运、文物、文化、城市等发展的关系;总结浙东运河保护和整治的理念和实践等。
所幸的是,陈先生在2014年7月看到了我和陈鹏儿先生合著的这部《浙东运河史》上卷,他不但高度评价这部书,还欣然作贺诗:运河环宇有,越中为独秀;南北上千里,“山阴”乃其首。
运河保护 精心指导
2002年,绍兴市决定对浙东运河进行全面水环境整治。其中一期工程为绍兴“运河园”。陈先生对家乡的这条古老运河整治自始至终充满热情,对运河整治做了精心指导:
一是明确浙东运河定位。指出此运河为我国先秦时期最早的古运河之一,是中国大运河的南端,以历史悠久、功效卓著、文化深厚闻名海内外。
二是提出整体保护整治的思路。陈先生在关注绍兴古运河整治的过程中,始终强调一个重要观点,即绍兴市、杭州市、宁波市要联动,系统整治,取得整体成效。
三是要求以做学问的思路搞好运河文化布展。对绍兴“运河园”整治文化布展,除了陈先生自己研究考证,他要求正本清源,依据脉络,言必有据,提出文化布展方案。这主要包括探索千古名河的源流;形成和谐、人文的定位理念;营造“水天一色”的氛围等环节。陈先生所撰的《古玉山斗门移存碑记》,便是他认真考证为运河文化布置做学问的代表作之一。古运河整治的成功和特色主要还是靠文化的展示,“运河园”整治中的六个景点,“运河纪事”——记载历史文化;“沿河风情”——集聚水乡风物;“古桥遗存”——展示桥乡精品;“浪桨风帆”——再现千艘万舻;“唐诗之路”——笑看挥手千里;“缘木古渡”——难忘前师之鉴。“运河园”作为浙东运河的一座新建综合性纪念园林,确实如一部运河史诗,集聚文化之精粹,形成只有浙東运河上才能拥有的文化内涵。
2003年7月13日上午,骄阳似火,当时已经80岁高龄的陈桥驿先生,不顾大家的劝阻,偕夫人一同执意要到正在建设和开展文化布展的古运河工地现场踏勘指导。
在现场,陈先生听了古运河整治办对散落民间的老条石、老石板的收集情况介绍,看了收集的一些精致的石构件,由衷称赞道:“绍兴有许多有历史价值的东西是没有被列入文物保护的,如果散落或消失实在是太可惜了,现在你们不但保护,而且集中展示,是对绍兴历史文化的负责和保护。”
其间,陈先生在汤绍恩手书的“南渡世家”古台门前驻足停留,他对这位治水业绩卓著的绍兴知府十分敬仰,对大家说:“历史上来绍兴做官当太守的字都写得很好,你看这四个字多么遒劲有力,超凡脱俗。汤绍恩是四川人,他有恩于绍兴,绍兴人们永远怀念他。”
在古鉴湖三大斗门之一玉山斗门的遗存现场,陈先生作为一个对古鉴湖有出色研究的大学者,十分激动。他听了古运河技术负责人魏义君关于玉山斗门的遗存、移建的介绍,看了这颇有气势的四根石柱、砌石和立面,对这一布展表示十分满意,“我过去曾发现了山会水则,后来被移到大禹陵之中,现在已成了稀世珍品。这次你们从河底中挖到了玉山斗门遗存石构件,并保护和展示,这是一件大事,我要写一篇碑记,记载玉山斗门的历史和今天的移建过程”。
一路运河风光,满是故乡情结。运河边新栽种的古树名木已是苍翠欲滴,渐成绿林,美不胜收。陈先生兴致很高,谈锋颇健,语言风趣幽默,妙语连篇。在将要离开古运河工地时,陈先生认真而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百闻不如一见,今天看了古运河建设很满意。我还有一句话希望能记取,不要独善其身,古运河整治不要局限于市区一段,要兼顾整条古运河,绍兴、杭州、宁波都要合力同心,风格一体抓紧整治。只有这样浙东古运河的历史面貌和风采才能展现,历史文脉才能延续,历史地位才能不断提高、独树一帜。”
当时,陈先生曾感慨,明年如可能,建议召开有关绍兴水城和水环境整治保护的学术研讨会,他愿为此而积极努力。他同时指出运河高桥段的水质还存在着富营养化的情况,希望通过治理进一步好转,使绍兴的天更蓝、水更碧。
由于陈先生的精心指导,绍兴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古运河整治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绍兴市古运河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运河园在传承古越文脉、展示水乡风采,古运河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建设和文化艺术完美结合上都取得了成功。2005年,绍兴运河园工程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精湛的园林艺术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评为“优秀古建工程金奖”。2007年8月,运河园工程又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景区。
运河园大门入口照壁正面上有陈先生所书的“水德含和,变通在我” 八个大字,陈先生说此为郦道元《水经注》中语,“无疑是全书中的精华,也是郦氏为《水注》的根本思想”“他在《注》文中记述了许都水利工程,歌颂了兴修水利的有功人物。所有这些水利工程和主持兴修者,在他看来,都是顺乎人与水关系中所谓‘水德含和,变通在我”。陈先生题郦氏语于此是对古运河工程的高度赞美,以及对后来治水者的重要启示。
2008年6月22—23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率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浙江调研组一行25人来绍兴考察浙东运河,参观了绍兴运河园等河道保护与整治现场,绍兴市水利局在会上是工作主要汇报单位。调研组领导和专家在运河园现场察看及听取汇报后认为,绍兴古运河是中国大运河中的经典,将浙东运河列入申遗范畴是理所当然之事。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现场表示:“把绍兴古运河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范畴,没有问题。”我国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则说:“过去说的是京杭大运河申遗,因此绍兴没有列入其中,现在申遗的是中国大运河,因此,绍兴应该在其中。”2008年年底,浙东古运河正式纳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范畴。
大运河已申遗成功,陈先生却驾鹤西去,留下了后人对他无尽的思念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