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呈现灵动的数学课堂
2017-03-28余文靖
余文靖
(上海市嘉定区华亭学校)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师共同的认识和追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根本的手段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教学实践,通过“问题串”教学运用,借用科技的教学手段,创设灵动的课堂环境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呈现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以期对提高教学水平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问题串;科技教学;课堂环境
宋秋前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传统上,受长期应试思维的影响,人们都习惯性地用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这导致了传统的教学喜欢采用题海战术,占用大量时间做习题、讲习题,降低了教学有效性。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是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课堂。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那么,如何让有限时间的课堂变得精彩纷呈,让学生积极投入思考、迸发智慧的回答,呈现动力实足的课堂呢?
一、“问题串”导航,启迪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问题串”是支持教师教授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够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例如,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来梳理基本知识。在有理数的复习中可以发现,学生虽然对这一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这些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对思想方法的了解可能还只停留在表面,对含有负数情况下的混合运算掌握不熟练,易出错。针对上面的情况,笔者设计了五个数,即-1,2.5,-4.75,0,2,19/4,以“问题串”的形式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中对知识点进行复习。
问题1:这些数中哪些是有理数?请将这些有理数进行分类。
问题2:这些数中哪些数具有特殊关系?
问题3:请画一条数轴,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这些数。
问题4: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问题5:计算-(-1)2×4.75÷2×2.5+19/4。
问题1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问题2复习相反数的概念与倒数概念,问题3复习数轴相关知识点,问题4数形结合判断大小,引出绝对值;问题5综合计算暴露典型错误点加以强化。通过“问题串”设置一系列分析、操作、探究、计算的问题,串知识、串方法、串应用,把知识的复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进而把数学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有机串联,有效地克服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细碎、离散和随意等不足,不仅能更简洁有效地驱动教学过程,还能让学生在解决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提炼知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但是如何设计好、用好“问题串”还需注意:设计问题要以学情为基础,设计的问题数量要严格控制,关注课堂效果的反馈。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如果题目条件改变之后,结果又是如何?在变式练习中反思,提炼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二、借技术之力,化静为动,以简驱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数据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日趋广泛。实践证明,这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亮点,而且在将来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前多媒体课件单一竖式的呈现模式,现在的软件如Authware、Flash等都能實现多维交互响应,能够很好地处理课前预设之外的情况,当不同学生有不同解题方法或思路时,可以灵活呈现和校对,当学生有新的发现,还可以即时在课件上添加完善,改变传统课件展现模式。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三者的发生、发展过程,直观显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如,在讲几何图形旋转、对称时,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快速动态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与画法。这些技术让数学教学化静为动,以点带面,展示变化过程,又以简驱繁,展现数学无穷的魅力,学生注意力集中,参与度提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些多媒体信息技术共有的特性大大提高了反馈的速度,加大了人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频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学生动起来,课堂灵动起来
研究表明,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极大的,国外把营造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看作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甚至把课堂心理气氛本身看作一个有价值的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首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强的现场感,因为它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共时空的群体性的活动。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如在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
首先,倡导平等对话,发现课堂精彩。如,学生在学习和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需要采用图形转化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方法是将多边形分割成多个三角形内角和来解决。介于以上思考,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搭建思考交流的平台,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再列举其他多边形可以归纳总结出n边形内角和为(n-2)×180°。可见,平常对话不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手段、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预约精彩课堂的有效途径。
其次,挖掘动态生成,成就灵动课堂。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多层次地吸引学生,增加学生的信息获取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设计一个活动游戏,全班学生规定其中一排为x轴,一列为y轴,并给定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每个学生就成为直角坐标系内的一点,游戏开始前请每位学生想好自己的坐标,并不告诉别人。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坐标,请学生找到坐标对应的学生,并记录这些学生的学号,训练学生根据坐标找点的能力;教师再给出几位学生的学号,请学生写出自己的坐标,训练学生根据已知点求坐标的能力。学生玩得开心,同时也基本完成了对直角坐标平面的理解。如,在犯困的下午课堂,用一两分钟时间带领学生做心理小游戏训练注意力。又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动手完成一项对称图形作品等等。
直观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感知规律,同时符合数学知识抽象、难度较大的学科特点,化文为图,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降低教学难度,增加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灵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灵动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提出了提高数学课堂灵动性的三种具体措施。叶澜教授认为,“教育专业素养只有转化为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内在认识,并用这些内在认识去研究、策划和改进,创造自己的学科教学的实践和行为时,它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才具有真实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提高教学有效性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对教师的要求与考验。这要求教师始终对学生保有高度的责任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师德素养,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和征服学生,这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39).
[2]阙建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3).
[3]柴改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何敏.创设有效问题串打造思维课堂[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编辑 张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