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翻译人才现状调查及启示

2017-03-27敏,

关键词:专业知识外语人才

王 敏, 李 毅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工程翻译人才现状调查及启示

王 敏, 李 毅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以50家涉外工程企业为对象,针对工程翻译人才现状与需求进行网上问卷调查。问卷主要从工程翻译人员现状、翻译能力要求、必须兼职的其它工作,企业对翻译人员的未来需求以及企业对高校工程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等方面展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别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师资等方面提出改进现有工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希望能有助于高校培养出精通外语、熟悉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高的复合型工程翻译人才。

工程翻译; 问卷调查; 现状; 需求; 人才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发展迅猛。自“十一五”以来,无论是新签合同还是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根据2014年度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共有26家中国建筑企业上榜,其中中建、中铁建、中国中铁、中交、中国中冶、上海建工、中国电建、中国化学、中国葛洲坝和浙江建投10家企业分别为上榜中国企业前十名,这10 家公司2013年海外营业收入总额约4 378.9亿美元。

相对于蓬勃发展的海外工程建筑市场,既通晓外语又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缺乏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2012年底“南车株机”参与竞标一个北欧项目,海外营销团队经过两年多艰苦努力,离竞标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最终却因方案翻译错误而被对方技术专家否定,如翻译因不懂技术误将“雨刮器”译成了“抹布”。据了解,尽管高铁出海已成举国共识,但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国高铁标准规范,各家企业“出海”均为自行翻译,而竞争对手拿出来的都是标准文本,质量很高。语言能力不足导致中国的技术文本与商务文本的质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是妨碍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最大障碍。

然而,根据中国教育网提供的麦可思研究院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9—2015年英语本科专业连续三年被列入就业红牌警告榜单。

一方面是高级翻译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可见,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培养国际工程翻译人才,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为国际工程培养和输送紧缺人才特别是工程翻译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相关研究回顾

目前,国内关于工程翻译的研究极其匮乏。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1987—2016年的CNKI全文数据库和题录显示,已发表的工程翻译方面的期刊论文共有26篇,工程翻译人才培养相关论文仅3篇,且均为普通期刊。

在工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方面,刘桂兰认为应从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工程翻译实践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和加大教学团队建设力度, 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翻译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工程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1]。邹斯彧和刘桂兰提出“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工程翻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旨在培养学生工程资料翻译能力和相关技能”[2]。杨卫认为涉外工程企业“应为翻译人员构建职业发展平台,引导其职业发展方向。尽可能多地参与翻译实践,学习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熟悉国际工程惯例,投身工地现场,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在实践中尽快成长为符合国际工程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3]。

总结以上三篇关于工程翻译人才培养的论文可以看出,前两篇都是从教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第三篇是从企业的角度探讨工程翻译人才培养。三篇论文都是思辨性的探讨,缺乏实证性和实践性研究,且均未涉及工程翻译人员现状、工程翻译人员应具有的具体知识结构以及未来对工程翻译人员的需求等。只有回答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培养方法和途径等问题。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鉴于国际工程高质量翻译人才缺乏和国内对工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不足的现实情况,本研究对从事国际工程的公司或企业(以下均简称企业)开展了国际工程翻译人才现状和需求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工程翻译人员现状如何?企业对工程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在涉外工程企业一人兼多职并不罕见,除翻译工作外,工程翻译人员还必须从事其它哪些工作,要求如何?企业未来对工程翻译人员的需求如何?企业对高校工程翻译人才培养有哪些建议?通过获取以上问题的回答,希望能为改进现有工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有涉外工程项目的企业,问卷填写人为该企业的翻译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海外部经理或总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希望了解目前工程翻译人才的现状和需求,以及企业对高校工程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本次共调查了50家涉外工程企业。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涉外工程项目所在地为亚洲和非洲,其余还包括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工程项目涉及水利水电、房屋、道路、桥梁、隧道、港口、铁路等。在具体设计此次问卷调查之前,首先就以上五个问题采访了两位涉外工程企业高管,基于他们的回答以及参考相关研究的调查问卷,将问卷调查分为五个部分,共31题,均采用填写题或选择题题型,有些问题会以一个开放式提问结束,以便了解问卷可能没有涉及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了解被调查单位的相关信息,第二部分是了解工程翻译人员的现状,第三部分是工程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要求,第四部分是工程翻译人员须从事的其它工作,第五部分是企业未来对工程翻译人员的需求和对高校工程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

此次调查于2016年4月进行,通过互联网“问卷星”网站(http://www.sojump.com/)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回收数据分为两类:选择数据和填写数据。对于选择数据和填写数据,研究者先据实描述,再具体分析(多选题百分比相加可能超过100%)。

四、结果与分析

(一)工程翻译人员现状

调查显示,6家企业(12%)不需要专职翻译人员。涉外工程企业的专职翻译人员均在40岁以下,其中10家(20%)的翻译人员为30~40岁,14家(28%)为30~35岁, 26家(52%)为30岁以下。翻译人员的学历均在专科以上。有两家单位(4%)的翻译人员学历结构涵盖博士、硕士和本科。需翻译的语种方面,有47家企业涉及英语(94%),19家有法语(38%),12家有俄语(24%),8家有西班牙语(16%),此外还有少量的德语、韩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蒙语、越南语、高棉语、柬埔寨语、印尼语和泰语等。专业技术文件翻译的比例为100%的有5家,80%的有18家,60%的有16家,50%及以下的有17家。

涉外工程企业翻译人员的口译内容有项目前期调查(74%),合同谈判(88%),材料及设备采购谈判(80%),外宾来访接待(92%),工地现场管理(78%),关系协调(78%),施工现场月会、周会和其它不定期会议(74%),其它(8%)。其它口译内容包括劳工谈判、设计咨询、检查审计、工程施工方案翻译等。涉外工程企业翻译人员的笔译内容有招投标文件(80%),合同(86%),技术文件(86%),现场管理(64%),工程相关的劳动力、法律、金融、税务、财会等(60%),其它(12%)。其它笔译内容包括采购合同、施工分包、机械设备租赁、运输设备租赁协议、竣工验收文件和往来信函等等。

企业对翻译人员的翻译工作满意的仅有21家(42%),有29家(58%)为一般或不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有24家(82.76%)认为是不懂专业,8家(27.59%)是缺乏实践,4家(13.79%)认为是语言功底差,6家(20.69%)认为是综合素质太差。为了解决不满意的状况,14家(48.28%)企业认为应当送专业人员进修外语或是送外语专业人员进修专业,其它解决方式包括单位施加压力、要求提高翻译能力(34.48%),向外单位借用合格的翻译人员(24.14%),重新招聘合格的翻译人员(17.24%)等。

工程翻译人员的离职情况方面,21家(42%)认为基本正常,有15家(30%)认为离职率较高。离职的主要原因有薪酬待遇低(22%)、工作条件差(20%)、人际关系不融洽(10%)、晋升机会少(50%)、能力发挥受限制(20%)、对企业前景不满(8%)、离家太远(52%)、其它(18%)。其它原因有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专业性太强翻译困难、继续进修、工作强度太大等。

综合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一是在涉外工程企业中从事翻译的人员均为年轻人,原因在于年轻一代的英语基础较好,学历高,能较熟练使用外语进行翻译和沟通;二是绝大多数翻译工作为英汉互译,也涉及其它语种的翻译,原因在于英语是国际通用语,但是中国的涉外工程企业大多在亚洲和非洲等不发达地区,当地人的英文水平不高,需要用当地语进行交流,所以也涉及其它语种的翻译工作;三是翻译人员主要从事工程招投标、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商务交流等方面的翻译,翻译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好翻译工作;四是大多数翻译人员不懂专业并缺乏实践经验,造成翻译困难,需要让专业人员进修外语或是让外语专业人员进修专业;五是翻译人员离职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离家太远且翻译岗位在工程企业属于辅助性岗位,虽然对翻译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但是工作认可度低,难以晋升。

(二)企业对工程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要求

在涉外工程企业引进或招聘翻译人员的渠道方面,有44家(88%)来自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还有人才市场招聘(42%)、技术人员兼工程翻译(26%)和招聘兼职人员(12%)等。单位招聘翻译人员时有39家(78%)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在外语水平要求方面,有36家(72%)看重是否具有大学外语考级证书,34家单位(68%)会现场测试外语水平和工程相关知识等,有17家(34%)要查看是否具有翻译资格证书。

在企业对译文的要求方面,有26家(52%)要求精准翻译,对格式、表述、内容均有严格要求;15家(30%)要求没有逻辑错误,完整表达原文内容;有8家(16%)认为能表达内容大意即可。企业认为做好翻译工作最需要具备的知识有专业知识(80%)、丰富的翻译实践(68%)、良好的双语能力(68%)、扎实的外语功底(56%)、广博的文化知识(30%)。

综合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一是翻译人员大多为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而来,要求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相关工程知识;二是不同企业对译文质量有不同要求,有的要求较精准,主要是指投标文件和合同协议书等的翻译,对其它方面的翻译如日常管理和商务交流等一般只要不出现大的错误即可;三是要做好翻译工作,翻译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良好的双语能力等。

(三)工程翻译人员除翻译工作外的其它工作及要求

除了从事翻译工作外,单位的翻译人员还必须从事的其它工作有涉外项目跟踪及商务材料的搜集(80%),投标文件编制(62%),合同起草(58%),涉外项目投标所需公证(38%),外交部和使馆双认证(28%),材料和设备采购及办理免税、退税手续(58%),办理单位员工出入境及居住手续(72%),招聘和管理当地劳务(66%),管理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34%),了解可能影响工程施工的信息,把重要消息传达给项目人员(60%),配合项目财会人员与银行、税务部门、保险部门进行与项目财务工作相关的业务联系(64%),关注所在国新项目招标信息,争取在项目所在国获得更多工程项目(54%),其它(8%)。

企业在招聘时,对应聘翻译人员的工程专业知识的要求方面,有8家(16%)非常了解,25家(50%)比较了解,17家(34%)略微了解。翻译人员需写作国际工程信函,主要包括项目实施阶段与业主和外包方沟通的各种函件(50%),还有合同协议书(8%)、合作备忘录(4%)、向外部设备供应商的询价函(4%)、工程索赔(4%)、投标文件中的各种保函(3%)等。

在国际工程谈判中,翻译人员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包括:具备涉外谈判的素质和修养(76%);根据谈判的性质,持有正确的立场,遇到有损公司利益的条款和要求一定要反驳,据理力争(70%);及时记录,会后做好会议纪要或备忘录(68%);对谈判内容的专业知识全面掌握(66%);注意观察讲话人的语气和情绪,尽可能挑选合适的用词来反映这种语气和情绪(48%)等。

此外,翻译人员还应掌握的知识包括:项目所在国的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86%),商务宴请中对两国美食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了解(52%),国际时事(36%),中国传统文化、美食、医药等方面的知识(30%)等。

从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对工程翻译人员的工作要求有:一是除了从事翻译工作外,还需从事许多其它的辅助性工作,对他们应具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都较高;二是应非常熟悉工程专业知识;三是能熟练写作工程信函;四是应精通国际工程谈判;五是需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基本知识。

(四)企业未来对工程翻译人员的需求

未来3~5年内企业对工程翻译人员的需求方面,有34家(68%)是有需求,但数量较少;14家(28%)有大量需求;两家(4%)是减少。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数企业有少量需求,原因可能一方面在于企业的涉外工程增长率放缓,另一方面企业仅仅设置翻译岗位已经不能满足涉外企业对人才一专多能的要求。对具有工程翻译专业的高校来说,可喜的是仍有1/4的企业对工程翻译人才有大量需求。

(五)企业对高校工程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针对高校现有工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及问题,企业对涉外工程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可归结为以下五点:

一是扎实语言基本功,特别是口语和写作方面的训练。在教学方法上,增加情景化训练,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口译或辩论课程,重视工程信函写作。

二是强化工程专业知识传授。在工程单位,技术文件翻译较多,有时会把一个看似简单的施工方法分解成很多细块进行陈述,如果翻译人员没有相关知识,很难做好翻译工作。

三是加强教授工程管理和商务知识。储备一定的工程招投标方面的专业知识,如FIDIC条款、ICC合同等商务知识;注重商务谈判的技巧和实践,并培养商务礼仪;对国际金融组织有较深入的理解,包括其组织架构、招投标程序和项目管理要求等。

四是注重培养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许多大型国际工程公司一般不设置专门的翻译岗位,“会翻译”是涉外工程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语言表达的精进和工程技术的熟练同等重要。

五是高校与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工程专业翻译人才。让学员进入企业参与实践,同时聘请有海外业务经验的专家开设讲座,传授如招投标、合同谈判、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实作经验,让企业与高校共同定向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外语功底和综合素养的人才。

五、对高校工程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调查结果表明,现有“重外语、轻工程”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需要探索新的工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问卷调查,综合涉外工程企业对高校培养工程翻译人才的建议,得到如下启示:

(一)培养目标方面,工程翻译人才应是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在探索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中,庄智象等认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应该具有“外语、专业、创新、国际”等知识和能力。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语言基本功,以及完整、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通晓国际惯例,熟悉、掌握相关领域专业知识[4-5]。同样,涉外工程企业急需的不是翻译人才,而是精通外语和具备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转变外语专业学生只学习外语的观念,着眼于培养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毋庸置疑,在工程专业知识方面,外语专业学生无法与工程专业学生相提并论,但是他们可以从掌握工程领域的基本技术知识、工程管理知识和商务知识入手,努力做到精通外语和熟练掌握工程相关知识,以满足工作需要。

(二)培养内容方面,外语能力培养与工程相关知识传授并重

迄今为止,学者们对于是否应当把外语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仍持有不同意见。但是,“问题的关键可能不在于是否应该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6]。根据涉外工程企业对高校工程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高校在学生外语能力培养方面应扎实语言基本功,特别是口译、笔译、工程谈判、工程信函写作等方面的训练,并加强工程专业知识、工程管理知识以及商务知识的教授。

(三)培养方式方面,高校与企业联手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工程翻译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注重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不断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制定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政策,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又精通专业知识的工程翻译人才。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专业技术翻译中“懂技术知识的不懂翻译,懂翻译的不懂技术知识”的难题,可有效整合高校的教学优势、企业的实践优势以及各行业协会专家的优势,联合共同培养工程翻译人才[7-8]。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增加情景化训练,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四)师资力量方面,着力培养精通工程类外语的复合型师资

没有良好的师资,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企业需要高校培养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有复合型的师资是关键。高校应大力培养精通外语的复合型师资,以满足教学需要。处于信息时代的翻译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采用新的信息技术和翻译技术,不断更新翻译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肩负着翻译人才培养重任的翻译教师们才能紧跟时代步伐,顺应不断变化的翻译市场需求,培养出市场所需的合格翻译人才[9-11]。翻译专业要转向,外语教师们首先要突围,从只注重语言文学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投身工程建设单位前沿,深入工程实作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学习科技语言和科技知识,学习科技翻译,大量编写适合涉外工程和教学需要的教材,包括工程口译、工程笔译、工程基础知识、工程谈判、工程商务管理等双语教材。

六、结语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涉外工程企业需要的翻译人才不局限于只做翻译,涉外工程一般远离祖国和家乡,工程翻译人员要有吃苦耐劳和处理各方面问题的能力。从事专业性较强的高级翻译人员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翻译水平,还应锻炼并提高管理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抗压能力。

本研究分析了工程翻译人才的现状与需求,研究结果对优化现有工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参考价值。研究针对高校怎样培养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工程翻译人才,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师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有助于高校培养出精通外语、熟悉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高的复合型工程翻译人才。

[1] 刘桂兰.面向水利行业的工程翻译人才培养途径: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2):98.

[2] 邹斯彧,刘桂兰.工程翻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142.

[3] 杨卫.国际工程翻译人员的培养与管理[J].建材世界,2014(4):173.

[4] 庄智象,孙玉,刘华初,等.探索适应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J].外语界,2012(5):68-72.

[5] 庄智象,韩田霖,谢宇,等.试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建设[J].外语界, 2013(5):45-50.

[6] 程晓堂.也谈高校外语专业何去何从的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2013(4):52.

[7] 陈兵,盛海燕.21世纪高校科技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2010 (6):66-68.

[8] 邓燕,赵冰.基于翻译工作坊的科技英语翻译人才培养途径探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1-94.

[9] 叶碧霞.从多元视野看英语专业的科技翻译教学[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56-159.

[10] 莫海.市场需求背景下英语专业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9):99-101.

[11] 梁艳君,廉洁.中国科技翻译的传承与创新[J].科技翻译,2013(4):56-57.

(责任编辑:李晓梅)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ts Revel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Engineering Translation Talent

WANG Min, LI Yi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Taking 50 China’s overseas engineering enterprises as the subjects, the status quo and future need of engineering translators are studi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online. The survey covers the status quo of engineering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 other work assigned to engineering translators, future need of engineering translators and enterprises’ suggestions to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translators. Based on the results, suggestions for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translators are provid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on target, content, mode and teaching staff, so as to turn out qualified personnel required for engineering translation.

engineering transl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status quo; need; talent cultivation

2016-09-01;

2016-09-14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高校英语专业ESP教训模式创新研究”(CQGJ15288C);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训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1402009);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项目“工程翻译人才质量标准及培养模式研究”(2016WP0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工程翻译人才质量标准及培养模式研究”(CQ-2016-2)

王敏(1978—),女,重庆江津人,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翻译、英语教学和英语文学;李毅(1979—),女,重庆江津人,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职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汉语言文学。

H319

A

1674-0297(2017)02-0135-06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外语人才
人才云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