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供给创造需求”的重新认识

2017-03-27刘辛元刘秀光

关键词:凯恩斯定律供给

刘辛元, 刘秀光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525000;2.广东白云学院,广州 510450)

·经济管理·

对“供给创造需求”的重新认识

刘辛元1, 刘秀光2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525000;2.广东白云学院,广州 510450)

长期以来,凯恩斯表述为“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受到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似乎萨伊定律没有任何理论和实践价值。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供给和需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其中,“创造一种没有需求的东西就是创造一种无价值的东西”,体现出萨伊定律中的真理性。如果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供给过剩,这种反映社会生产盲目性的生产过剩势必拖累宏观经济和危害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中国经济某些领域存在的严重生产过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

供给; 需求; 萨伊定律; 凯恩斯定律; 供给侧

一、引言

供给创造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供给,是经济学中经常而持久引发争论的问题。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中有两个历史久远的命题,分别是“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的萨伊定律[1]和“需求自行创造自己的供给”的凯恩斯定律[2]145,这两个命题构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两定律”之争。

让·巴蒂斯特·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一书中指出,产品“出卖或需求”的过程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3]。这被认为是萨伊定律的最初表述,其核心就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法文版(1939)的序中称,萨伊的“需求由供给创造”是谬论。实际上,凯恩斯是把抨击萨伊定律作为他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如果说存在着“两定律”之争的话,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不如说他强调了政府干预经济的需求管理,而不是否认供给对需求的作用。

其实,萨伊定律只是萨伊思想的很小部分,关于他的思想的其他方面的分析并不多见。大量不同时代的经济学著作却对萨伊定律给予了太多的关注,即使是在“萨伊时代”也都曾经招致了许多非议。

凯恩斯认为萨伊定律就是“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这种提法差不多被凯恩斯之后的所有经济学家所接受。在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以后,政府更倾向于通过扩大总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而现代主流经济学更是称道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凯恩斯所构建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框架应该说已经经历了许多挑战、修补与演进。尽管如此,总需求理论仍然不失为一种解释商业周期现象的最好方法[4]405,而现代主流经济学对于萨伊定律的基本立场一般是批判性的。

对“供给创造需求”的重新认识需要明确:第一,可以将“供给创造需求”定义为产品的供给是生产者对确定的要获得该产品的需求。不过,面向广大市场提供的供给并不像那些确定需求对象的“私人定制”。第二,由于风险、信息、技术、资金等不确定性的存在,生产者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试错过程”。就是说,生产者的意愿是为市场提供有需求的产品,但很可能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就“夭折”或半途而废,因此,允许生产者的失误乃至创新的失败。于是,企业和社会要有维护创新的风险补偿机制,特别要鼓励为创新的探索与冒险。第三,供给和需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生产者的微观决策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只有关注供给和需求两侧,才能保证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统一。

本文撇开“两定律”之争的问题本身,着重探讨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供给过剩对经济的危害。

二、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供给和需求是亦此亦彼的关系

如果将供给和需求分别开来,供给和需求是“非此即彼”的。不过,正如黑格尔所说,对立的双方“每一方都是它自己的对方的对方”[5]。例如,供给和需求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前者以后者的存在而存在,反之亦然。因此,供给和需求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抽象,而是相互依存的亦此亦彼关系。马歇尔把供给和需求比作剪刀的两片刀刃,在某种产品出现供给等于需求的情况下,就形成了优美而和谐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马歇尔十字交叉”。

工业革命中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究竟是供给创造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供给?将人类创造的许多新产品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观察,可以说明供给与需求的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在工业革命中,机器时代的蒸汽机被电气时代的电动机所取代,科技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导致互联网的出现,是继蒸汽机和电动机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互联网将传统的营销模式改变为电子商务模式,以及将全球的金融市场连接起来。

只有当发明家或企业家头脑中的新产品成为现实的新产品的时候,消费者对此的需求才能得以产生。因此,难以想象消费者“先验”地需求自己毫无所知的任何产品。也可以这样解释: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的梦想,是飞机的诞生让这一梦想得以实现。这就是说,先有人类对飞机的需求,后有飞机的供给。不过,这种解释的确有些勉强。

(二)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相互交织

供给和需求亦此亦彼的关系也体现在影响供给和需求的诸多因素中。在供给函数QS=f(p,y1,y2,…yn)和需求函数QD=f(p,x1,x2,…xn)中,既有QD、QS、p内生变量,也有x1、x2、xn外生变量。对某种商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除了该商品的价格(p)以外,还有收入(x1)、技术(x2)等诸多(xn)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而且往往交织在一起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

例如,194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与现在的计算机相比,不仅运算能力很有限,而且价格极高。近20多年来,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各种软件、互联网和其他技术普遍应用,计算机在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同时,产量也在爆炸式增长。计算机的价格从1963年以来下降了1000多倍,产量增长了15万多倍[4]42。可见,价格、技术等对计算机的供给和需求共同产生影响。同时,在计算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中,既有供给决定需求,又有需求决定供给。

在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创造与被创造问题上,并非有供给就必然有需求,例如太空旅游是地球人遨游太空的需求,而太空旅游大众化却只能等到未来的某一天;同理,并非有需求就一定有供给,遨游太空是地球人的需求,目前却没有满足大众化的供给,价格、技术、风险等多种因素影响太空旅游供给和需求。鉴于上述,在经济学理论中就出现了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概念。

我们将问题简化,并用推理演绎的方法说明供给和需求之间创造与被创造的问题。假设“过河”是现实的需求,对于过河所需要的“桥”而言就是需求创造的供给。过河需要桥,而建筑桥是为了过河,这是人们经验性的认知。因此,这样的供给和需求可以称作已知的供给和需求。

相对于已知的供给和需求,还有未知的供给和需求。假设生产者试图生产一种原来没有的饮品,经过多次生产试验以及市场销售等一系列的试错过程,消费者最终接受了这种被命名为“啤酒”的饮品。可见,生产者和消费者最初对啤酒的供给和需求则是未知的。

(三)萨伊认为不可能存在生产过剩

本文的主题是对“供给创造需求”的重新认识,在分析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之后,说明萨伊认为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生产过剩的观点,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萨伊在《写给马尔萨斯的信》*参见:萨伊.写给马尔萨斯的信[M].纽约:凯利出版公司,1967。(1821)中指出,任何产品供给增加都会降低其价格,从而会刺激需求,结果全部商品就会售出。在自由市场上永远不可能有“生产过剩”或“消费不足”的问题,因为价格总是可以下降,直到市场出清为止。这样无论企业生产多少产品,人们都有能力购买。在萨伊的这一表述中,他认为不可能有生产过剩的同时,强调价格调整的核心作用,这一点往往被那些萨伊定律的批评者所忽略。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只是简单地将自己命名的萨伊定律表述为“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遗漏了或者没有关注价格调整供给和需求的核心作用。

萨伊认为创造一种没有需求的东西就是创造一种无价值的东西,这不是生产。一种东西自从具备价值那一刻起,生产者就能够想方设法把它换成自己想要的那些东西。历史经济学家对此评论指出,萨伊的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没有价值,因为它让人们关注一个萨伊提出但没有完全回答的问题:到底为什么生产者会生产这种产品,而后来被证明消费者不想至少以可盈利的价格来购买这种产品[6]72-73。大卫·李嘉图忠实地遵循萨伊定律[6]123,也否认出现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他认为出现生产过剩“真正的祸害总是在于生产商品时没有能好好地适应人类的需要,而不是在于商品过剩,需求是只以购买的力量和愿望为限的”[7]。萨伊和李嘉图的上述观点透露出萨伊定律中的真理性。因为仅凭常识就足以证明,理性的需求者或消费者只会接受有用而非低劣的产品和服务。

三、供给过剩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一)供给过剩伴随着经济持续增长

供给过剩(生产过剩或市场饱和,下同)意味着稀缺的资源没有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实现最优配置,以至于出现资源的浪费,而供给过剩往往与那个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有密切的关联。历史上的1825年、1886年和1935年出现了创新的浪潮。1825年首推火车头的发明,1886年汽轮机、汽油发动机为代表的创新产品涌现,1935年出现了尼龙、聚乙烯等新产品,以及静电复印、连续铸钢等新技术,并且同年基础创新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顶峰。

虽然基础创新刺激了经济持续增长,但在经济持续增长的繁荣时期往往是价格激增和市场不断饱和,而市场饱和会造成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滞胀,接踵而来的则是通货紧缩。例如,20世纪90年代早期,通货紧缩成为全球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史学家对这一时期通货紧缩的研究认为,“通货膨胀突然逆转为通货紧缩的原因,一种方式是将其归因于过剩经济日益增长的复杂性”[2]200-201。

创新的热潮成就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所谓“新经济”。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热潮中,互联网以及伴随的各种软件的应用导致互联网企业作为创新表率急剧扩张,它们的营业额也在强势增长。按照德州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统计,1999年的前三个季度,美国互联网经济的收入高达5 000亿美元,新增就业人口230万。美国这次史无前例的长达10年的经济扩张被认为是“新经济”的优异表现。在10年间,纳斯达克指数增长了10倍。然而,纳斯达克在经历了两次惨重调整之后,互联网公司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尤其是经营状况比以前恶化,于是投资者开始怀疑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真实价值。

(二)供给过剩拖累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产者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可能是量体裁衣式的,供给相对于需求的短缺或过剩是永远存在的。如果供给和需求没有达到严重失衡的状态,并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显著的影响。如果经济中存在着严重且持续的供给过剩,市场机制或政府干预不能及时调整这种短缺或过剩,势必拖累宏观经济与危害经济可持续发展,甚至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供给过剩反映了社会生产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侵蚀着经济社会的机体。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早期多次出现的经济现象,如何避免供给过剩拖累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难题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也没有彻底化解。

首先,世界范围内某种产品的生产过剩会影响全球的宏观经济。近几年世界石油价格出现了剧烈波动,石油的生产过剩是其价格爆跌的最主要根源。2016年BP(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预计,世界石油储备约有1.653万亿桶,按照全球每天消耗0.8亿桶的非常保守的速度来计算,当前的世界石油储量可供全球消费54年之久。石油价格的暴跌殃及了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出口大国,造成这些国家的国民收入锐减,经济极度低迷和持久衰退。

世界石油价格的暴跌同样危及了中国的石油企业。当国内油田的开采成本长期高于国际油价时,这些企业势必出现亏损。现实情况是,亏损严重的油田已经开始关闭部分油井,目的在于使其亏损最小化。当这些国家因石油价格暴跌导致其货币大幅贬值的时候,那些在石油生产国投资设厂的中国企业的生产将遭遇困境。卢布的大幅贬值致使在俄罗斯投资的中国企业收益锐减,企业正处于惨淡经营状态[8]。

其次,国内某个市场的生产过剩会影响该国的宏观经济。例如,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萎靡不振,股票市场自2000年3月到达顶点以后不断下跌,尤其是2002年表现更为低迷。当股票市场不能引领经济发展的时候,美联储便将房地产作为促进经济的新动力。为了刺激房地产需求,2003年年中,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较低的利率促使金融创新工具产生,例如可调利率抵押贷款、资产抵押证券、贷款担保凭证、抵押担保证券等。这些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让企业和家庭不再依赖特定的金融机构来取得投资房地产的资金,大量资金的涌入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而股票市场低迷的时期,人们纷纷离开股票市场涌向房地产市场,于是房地产市场收获了集聚多年的收益。1997年秋季至2002年秋季期间,美国的房屋价格平均上涨了42%,很多家庭让自己成为了“住房ATM机”[2]256。房地产市场积聚起来的泡沫最终在2007年开始破灭。名目繁多的金融“创新”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许多大型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中破产倒闭。

(三)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引起了工业产能的扩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促进了钢材消费的急剧增长。煤炭行业也迎来了2002—2011年的“黄金10年”,煤炭行业利润总额从2001年的42亿元人民币升至2011年的4 342亿元人民币,高收益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煤炭行业,导致供给严重过剩[9]。

除了钢铁和煤炭行业两个产能过剩的重灾区外,还有不少行业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近10多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供给过剩现象非常突出。2007—2015年的9年间,商品房待售面积增加了4倍多,官方在2016年3月公布的住房库存量接近7.2亿平方米[10]。因房地产市场严重供给过剩,政府不得不制定实施多项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由此增加了政府管理的社会成本;当更多的货币注入房地产不断推高房地产泡沫的同时,被货币“驱赶”的那些产业因货币的短缺而萎缩和衰退,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失衡[11]。

在中国经济还是一种短缺经济的时候,社会极大地关注如何提供更多的供给问题,而在中国经济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及时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正确处理了供给和需求的辩证关系,将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有机配合,旨在对中国经济实施“稳增长”与“调结构”。例如,在总供给方面,2016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而减税降费的重要环节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该项改革将使企业2016年减轻税负多达5 000多亿元;在总需求方面,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包括完成铁路投资8 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萨伊定律长期以来受到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但在市场经济存在着严重且持续的供给过剩时,重新认识“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仍然能够启发人们对此进行许多有价值的思考。

供给过剩反映了社会生产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侵蚀着经济社会的机体。但不能像萨伊所说的那样,仅仅将“供给过剩”归因于企业家普遍的无知和错误[6]58。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者的微观决策和政府的宏观调控都要密切关注供给和需求两侧,以保证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统一。正在推进中的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目标。

[1]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魏埙,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15.

[2] 坎特伯里.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M].2版.陈叶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42-145.

[4]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18版.萧琛,主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 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55.

[6] 罗斯巴德.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思想史:第二卷[M].张凤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7] 斯拉法.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二卷[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01.

[8] 刘辛元,刘秀光.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的理论演进与政策分析[J].西部论坛,2016(4):1-8.

[9] 钢铁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症为何10年未愈?[EB/OL].(2012-12-18)[2016-07-14].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8302.

[10] 商品房待售面积7亿平米攀新高各地开药方加快去库存[EB/OL].(2016-01-26)[2016-07-20].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1/26/c_128669461.htm.

[11] 刘秀光.“驱赶效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基于房价持续上涨的视角[J].甘肃理论学刊,2011(5):121-124.

(责任编辑:张 璠)

A Rethinking of “Supply Creates Demand”

LIU Xinyuan1, LIU Xiuguang2

(1.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China;2.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450, China)

Say’s law, stated as “supply creates demand” by Keynes, has long been criticized by mod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to be valueles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However, supply and demand are dialectically interrelated in real economic world. Therefore, “creating something with no demands is equivalent to creating something with no value” is the very verity of Say’s law. If supply surplus exists in economy, it reflects the aimlessness of social production and will undermine macroeconomic growth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us, in terms of the serious production surplus in certain fields of China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moderately expand aggregate demand and implement structured-reform strategy from the supply side.

supply; demand; Say’s law; Keynes’s law; supply side

2016-08-23;

2016-09-07

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广东不同类型的研发经费投入产出效率与经济增长关联的实证研究”

刘辛元(1978—),女,山东淄博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刘秀光(1950—),男,山东青州人,广东白云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

F014.32

A

1674-0297(2017)02-0063-05

猜你喜欢

凯恩斯定律供给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倒霉定律
多赚两颗蛋的钱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