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锋刃

2017-03-27雷铁飞李建军白玉

宁夏画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比武特战中队

雷铁飞+李建军+白玉

入伍15年来,武警宁夏总队银川市支队一中队队长闫金辉始终把“逢敌亮剑”作为军旅座右铭,矢志精武强能、苦练打赢本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反恐处突的“锋刃”,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好铁”,是在血水汗水里“浇”出来的

“铁血队长”闫金辉是出了名的能吃苦。

在学员队,一个人偷偷跑到训练馆里练搏击,一拳打在“不倒翁”上,因用力过度将右手大拇指打断;当排长时,主动入列当“新兵”,摔擒时一个前扑,右脚大脚趾磕在沙坑的砖块上骨折;在训练四百米障碍时右手小指不慎卡到高低跳台内骨折,仅住院5天就返回比武场……

从2008年学员毕业到中队后,闫金辉就一直笼罩在失败的阴霾里,特勤排从未在比武中取得过任何名次,训练不硬气、战士没底气。可他坚信,只要自己先做到,大家就一定能做好。

练攀登,每次他都是第一个滑降,有一次护栏突然断了一根,他一下撞在墙壁上,幸亏还有一根保险绳才幸免于难;练射击,趴在泥水里给战士作示范、在寒风中讲要领,直到体温把衣服焐干;练长跑,体力不支还要让战士用背包绳拉着跑,跑吐了接着跑……

2009年,他带5名队员到特警学院学习,起初,其他单位特战队员根本瞧不上这帮“乡下的”,后来全都改变了看法。

每次教学任务完成后,他们会主动包揽装备擦拭任务,就是为了多学一件装备、多熟悉一些性能。特战队员们几乎没休息过一个周末,每天都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以3个月 1人磨坏一双作战靴的代价,换来了脱胎换骨般的质变,就连教员都深受感动,不仅每次子弹让他们打个够,还破例给他们免费补课。

“战魂”,是在苦练巧练中“塑”出来的

一次次失败的经历,让闫金辉深刻认识到:队员们不是军事素质不行,而是缺乏一种“战魂”。那是一种强烈的战斗精神,是对训练近乎痴迷的热爱、对荣誉崇尚和对战斗着魔的渴望。

他一遍遍地给战士们放《亮剑》中李云龙的经典名句:“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

“千次训练法”,被队员们视为“秘笈宝典”。特种战术,上千次的训练,像队列一般齐整;蒙眼武器分解,数千次的反复,停顿不超过1秒;一招制敌,上千次的过招,即便穿上护具,背上仍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看得兄弟单位官兵直伸舌头:“这不是训练,是在玩命!”

“就是一张擦屁股纸也要争回来,要扔也是我们自己扔……”闫金辉的话虽粗,但理不粗,他要让官兵在平时训练中就树立夺红旗、争第一的思想,才能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一年,中队首次到解放军某特种旅参加“猎人训练”。由于第一次接触2800米特种障碍,队员们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可别怪我没提醒,牵引横渡就是你们的噩梦……”一位“老虎团”侦察连连长放了话。

“别人能过去我们就能过去”,上等兵梁小龙毫不示弱。

比武中,他刚爬到攀登架上,手套却不慎掉落。为节省时间,他一咬牙直接坐滑下去,手被保护绳勒得血肉模糊。眼看到了牵引横渡,要爬过横向20米的悬空大绳,大家都为他捏了把汗。

只见梁小龙奋力爬上大绳没几步,就被旁边的队友一震绳索,整个人“倒挂金钩”翻了下来,他死死抓住绳子就是不放。

30斤重背囊加上身体重量,把小龙勒得嘴唇发白、面色通红,眼看就要掉下来。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小龙大吼一声,用两只小臂内侧和双腿紧勒大绳,硬是用牙齿咬住袖子把自己吊在绳子上。然后吊几十秒、爬几十厘米,3米的大绳整整爬了5分钟,最终达到了终点。

看着小梁额上青筋暴突、眼睛充血,小臂被大绳勒出的一道道血痕,大腿内侧渗出的殷殷鮮血,在场官兵无不动容,就连那位瞧不起武警的连长也感动地对闫金辉说:“这样的战士,可直接进入我们‘猛虎突击大队!”

中队里这样敢拼能拼的战士还有很多。他们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这种前所未有的自信,焕发出热烈而强大的“战魂”,时常让队员们热血澎湃。

利刃,是在比武竞赛中“磨”出来的

在闫金辉看来,和平年代,最能体现部队战斗力的就是比武竞赛。为了胜利,他等了太久。现在,“战魂”有了、武器有了、技术有了,刀锋磨快了,就要亮剑,就要“喝血”。

2012年8月,官兵们渴望已久的“砺剑—12”比武竞赛正式拉开序幕。

从方案下发那天起,闫金辉就失眠了。他时而兴奋得“哇哇”叫,召开专题议训会与队员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敌方”优势和我方劣势,让时任指导员石天祥都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浓厚的军事民主氛围”;时而又把自己锁在房子里一天不吃不喝,把比武流程在脑子里过上千遍,然后又到实地反复摆练,最终确立了“田忌赛马”的战术……

比武当天,战士们憋足了劲,个个像斗红了眼的小公鸡。攀登大绳接力,2秒钟从4楼滑降至1楼,作训参谋用公式算了半天,说这“理论上不可能”;210米超距离用95式突击步枪打掉钢头靶,让旁边拿着高精狙的队员“情何以堪”;眼看着靶子已经往下降,追着靶子竟打出91环的好成绩……

最终,中队以6个第一、2个第二的好成绩,获得比武第一名。共享着胜利的喜悦。

为了提高比赛成绩,闫金辉举一反三,自创20多种训练法,大大降低了特战队员的比武失误率,让中队在比武竞赛中捷报频传:连续4年包揽总队比武竞赛团体第一,1人获得总部狙击手比武竞赛第七名,2人获总部特战尖子比武竞赛第九名,1人获得中级反恐人才,2人荣获全军士官人才二等奖,中队连续3年被总队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十大训练标兵”“训练能手”“十佳干部”等。

成绩和荣誉的背后,不仅有他辛勤的付出,还有深深的愧疚。

儿子出生时,他正在攀登训练;儿子在老家长到3岁,有一年见到他吓得哇哇大哭,问妈妈:“他是谁?”与妻子结婚6年,没办过一场婚宴,没拍过一张婚纱照,4年后才在操场上补拍了一次婚纱照。担负中阿论坛安保任务期间,母亲心脏病突发住院,等完成任务见到母亲时,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儿啊,娘差点见不着你了”……

如今,虽然还是亏欠父母、亏欠妻子、亏欠儿子,但他无怨无悔。他说:“家事再大,也没有国事大。作为军人,对得起国家、良心和一起摸爬滚打的兄弟们,才算真正对得起家人……”

猜你喜欢

比武特战中队
我为中队代言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特战荣耀》:演绎热血成长 展现军人风貌
致敬比武勇士,载誉归来!
比武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五(5)中队
中队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