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3-27奚春美
奚春美
摘 要: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帮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能力是与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息息相关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应该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措施
一、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点词语,二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对这两方面的掌握学会提取文章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把握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把教学用书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往往只局限于概括文章大意方面。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很难得到提高的,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不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自己去阅读,经常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想法去读。教师会去阅读了,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上得好,久而久之,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屡见不鲜,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读就更少;课堂上都是老师一个人唾沫横飞,教师剥夺了学生课堂时间,将本属于学生读书的时间用于讲解分析课文。学生阅读不到位,就理解不到课文的精华,只是能把课文读通读顺。阅读重点就是“读”,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求知、读中求智、读中悟道。对于小学生来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首要任务,不要求过多关注文章或诗词的含义。在多读几遍之后,学生会比较流畅地将整篇文章读下来,进而通过继续朗读了解文章内容。当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后,学生自然对学习會更加有自信,就会越来越喜欢去阅读。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每单元在单元前面都有单元简介和阅读要求,阅读要求就是阅读教学的方向。在中高年级,教材编排了八组课文,每组都安排了1~2篇略读课文,这样编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自读训练,是为了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式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通过学生的自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兴趣提高了,阅读目的明确了,学生才能以积极的热情投入阅读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措施
作为小学生应该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呢?个人认为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真正感兴趣了,才能自觉阅读。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饥饿的人看到了一桌美餐,垂涎三尺。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师生共读等多种方式、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变兴趣为阅读动力。在教学中,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什么样的家长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就是家教。”学生爱不爱阅读,跟家长和老师紧密相关,一个爱阅读的家长或老师必定会影响学生。家长和老师重视阅读,学生也会受影响去阅读、去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美妙感受。然而达到这种境界并不是易如反掌,不仅要多读书,更要会读书,这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是三分钟热度,将会得不到任何改变,只有坚持不懈,不断积累反复练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那么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学生是阅读主体,要提高主要靠自己,但也不可忽略“航标灯”的作用,教师和家长要认真扮演好“传帮带”角色,和学生一起对他的阅读计划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阅读效率。
3.在阅读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
阅读课上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任何一个能上好阅读课的教师无一不是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两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认真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重难点分析到位,教师才只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二是主次分明,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只是辅助,对学生的阅读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活动,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的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盛振学.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