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2017-03-27臧珍芝
臧珍芝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高,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实施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理解性,因此,就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安排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对小学数学实施有效教学进行分析,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效教学
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让教学更加有效率、学生有所发展。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数学课堂的效益也难以实现。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周围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并积极对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实践,将数学的思维、方法、理论和观念寓于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如何实施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是当下探讨的问题。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往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源于对问题的好奇。因此,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从周围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出发,这样不仅能让他们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潜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做好自己的组织和引导工作,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掌握“同圆或等圆的半径长度相等”这一知识点。比如,在课堂中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各种车辆的图片,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汽车、三轮车、自行车、电动车等它们的车轮都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这些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怎么不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呢?”设计这些学生常见的问题情境,会让学生能很快地融入学习中。然后老师让学生进行猜想,并让他们通过探究给出答案,接着老师再利用课件向学生演示并验证学生的猜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了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间沟通与交流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基本上就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很少,学生丧失了课堂主体地位。由此可见,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老师都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去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能时常与学生谈心,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彼此间共同发展。
例如,在“250乘4末尾至少有两个零”这一判断题下,有的学生认为是正确的,有的同学则认为错误的。正确的结论是因为通过观察并运用计算法则,则会发现末尾应该有两个零;而错误是因为除了通过因数计算法则得出两个零外,25乘4的结果也会有个零,这样算下来至少有三个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不去否认其中任何一种观点,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除此之外,老师还要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做到与学生的亲密沟通与交流,给学生塑造一个快乐而又丰富的学习环境。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活动教学的过程,数学活动的进行有助于学生自己进行建构知识。所以,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调动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老师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学习过程不仅是“听”的过程,更是“做”的过程,因此,老师要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去深刻地体验学习内容,让他们在活动中更透彻的理解所学知识、感悟知识的真理,在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过程。(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如果课堂没有学生的参与,课堂氛围会变得很沉闷,学生也会丧失听讲的兴趣。因此,老师要多激励学生去积极主動地参与到课堂中,让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秉持着“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把课本教材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定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9.
[2]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陆怡如,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