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生活情境升华小学数学教学
2017-03-27翁娅
翁娅
摘 要:数学知识不仅源于生活,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了给学生传授丰富的数学知识,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应不断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对于思维、认知能力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讲,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为其传授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全面调动其学习热情,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也能进一步培养、发展其思想情操与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对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做出进一步探究。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总结相关数学知识,并在此前提下进行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然后再通过逐步渗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思考、解决各种问题的好习惯,这样在激发其数学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能让其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对此,教师就可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有机整合教学、生活内容,以此来不断增强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统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几个学生去日常用品店购买文具的生活情境。首先,可以在桌子上放上不同的文具,然后安排一名学生扮演卖家,另外几名学生则要结合自己的需求去购买文具。在此情境中,买文具的学生应对自己需要购买的文具种类、数量以及价格进行统计,并以此来明确自己需要带多少钱。而卖文具的学生则要对自己文具的销售数量、获得收入进行统计。这样学生通过完善购买、销售任务,不仅可以轻松掌握相关统计知识,也能对其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初步了解,也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丰富的数学知识,还应注重其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等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在设计、组织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就需要对生活内容进行升华,以此来实现生活情境的创设,并在此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激发出來,进一步锻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加法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需求,适当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如,在计算“19+29”这道题目时,结合相关加法运算原则,学生在计算这道题目时通常都会比较慢,主要是因为这道题目又可以等于“19+30-1”,但是这里涉及到的-1却不具备明确含义,对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生活情景剧的模拟,让学生对生活中涉及的相应的付整找零的情境进行深入体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透彻、快速的理解,也能让原本较为抽象化的计算转变得更加直观,在增强授课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和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创设生活情境,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利用数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这也是锻炼、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教师就可以在授课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真正走入生活,鼓励其积极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例如,在讲解“升和毫升”这一计量单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毫升杯、升杯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通过这种相对较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升与毫升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具有的重要内涵,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锻炼、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再如,在讲解完“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计算自己的卧室,或者是教室的体积。也可以在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让其对自己的书桌或是班级黑板的面积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采用相关工具,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还要认真、准确地记录相关数据,在此基础是完成最终的面积计算任务。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全面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潜力,锻炼其实践操作与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师应给予进一步的探究与创新。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推动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以及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设计、组织出灵活多样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49.
[2]连琼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