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三部曲
2017-03-27朱晓霞
朱晓霞
摘 要: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自己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简单阐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些基本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方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能够训练好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认为在小学阶段做好阅读教学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做好诵读三部曲
从古代的孔夫子到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们的观念都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朱熹也曾有关于诵读的名言佳句:“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诵读就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诵读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它有利于学生传递情感,对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做阅读理解题目,数学应用题中也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的“诵读三部曲”,即课前读,课堂读,课后读。
“课前读”。教会学生课前预习,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先对课文内容有个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教学经验,包含了语文教法的精髓所在。
“课堂读”。课堂上先有教师示范,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然后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读、讲,体会课文意境,然后再让学生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创造的意境,从而感受审美的教育,陶冶其情操,发掘语文课里的知识瑰宝,提高学生鉴赏与习作的能力。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个被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学方法,我们不仅不可摒弃,而且还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课后读”。把课后诵读当成一项家庭作业,可以在同学之间相互监督诵读,互相打分,找出不足之处,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给家长诵读,让家长写评语。长此以往,学生语文阅讀能力的提高则指日可待。
二、以课堂内阅读带动课堂外阅读
一个人一生中要阅读大量的东西,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关于读书的成功经验。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在学生以后的习作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阶段学生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可通过拼音扩大学生阅读量,还可以诵读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简单的古诗词等,让国学走进课堂,丰富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生命内涵。而高年级教师要引导他们诵读经典名著,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文学作品。同时,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教师要督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对经典书籍进行好词好句摘抄,并在每一本书读完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检查,以督促学生认真读书,并学会有效阅读,为以后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秋天向我们微笑》为例,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然后根据文中的意思感悟秋天给我们带来了轻柔的清风、桂花的香气,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动物的欢歌,带来了飘落的黄叶……这首诗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教师可拓展延伸让孩子课外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工具,阅读相关描写秋景的文章,并有感情地诵读,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秋天,并加以对比,下节课再进行课堂讨论,这对于孩子由课堂内阅读向课堂外阅读拓展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开展课外阅读还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百益而无一害。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一直以来,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因为阅读教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所以,切实做好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韩晓梅.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
[2]李超林.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浅谈探[J].素质教育,2010(6).
[3]周琼.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J].时代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