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色彩教学
2017-03-27张莉萍
张莉萍
摘 要: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功底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从几个方面入手对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艺术素养
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色彩
1.理解色彩的自然属性
色彩是不同的光谱反射于人眼形成的不同结果,人们生活的世界中处处有色彩,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事物会以不同的色彩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所有颜色可归结为三原色:红、黄、绿,也就是说,这三种颜色相互按不同比例搭配,即可生成其他颜色。色彩的分类是调色的基础,理解这一点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认清色彩的社会属性
色彩是可以被感知的,人在感知色彩时的心理活动就是色彩的社会属性。比如红色、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黑色、蓝色给人冰冷的感觉,所以红色、黄色等往往构成暖色调;黑色、蓝色等构成冷色调。根据色彩的社会属性,作画者就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选择不同的色调,如心情愉快的就用暖色调表示;热情似火的就用红色类色彩表示;伤心难过的就用冷色调表示等等。总之,在绘画中根据实际情况来搭配色彩风格。
二、夯實色彩构图基础
构图是绘画的根本,构图的好坏将对整篇画作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总体上看,构图要求比例协调、位置恰当、主次分明、虚实交错、疏密有度等。但就色彩构图来说,关键是要注意作品中色彩的运用要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一致。面对一个对象,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比较,注意看看哪个角度的色彩效果最好,然后选择最好效果的角度切入。长期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色彩构图能力和艺术修养。
常用的色彩构图训练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中心构图法,也就是把作品的主体放在中心,其他次要的元素作为陪衬放在其他位置。第二种是黄金分割点法。两种构图方式最终的表现效果有所差别,选择何种方式需要根据所要表现对象的性质来确定。为了提高学生构图的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有美感的事物时,运用两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并比较两种构图方式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学会整体着色
在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后就可以开始整体着色的学习。整体着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就是在观察物体时,既要看到整体的色彩色调,又要看到局部的色彩色调变化,还要注意主打颜色和辅助颜色,背景颜色等颜色的关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带学生多观察、多写生、多读图、多模仿。多观察是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整体和局部的色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色彩。多写生指在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将观察到的事物加以处理后描摹下来,并注意整体和局部色彩色调的把握。多读图是多看名家画作,看名家是如何用画笔表现色彩的,从中学习表现色彩的方法技巧。多模仿是指在看名家画作后,进行摹仿画,在模仿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着色技巧。为了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欣赏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为此,可以定期举办习作画展,在画展中寻找各自的优缺点。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
初中色彩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留心身边事物和色彩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发现问题,引发自身的思考,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分析能力。例如,绿色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颜色,生活中处处充满绿色,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的绿色事物的变化,从而思考同一颜色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比如一块草地在日出、日落时颜色的变化会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思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绿色,并提高色彩分析能力,进而在绘画中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使用哪种色彩。
五、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意识
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在生活学习中的魅力,让学生在无形中爱上色彩,并学会运用色彩,然后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例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写生,使他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和享受大自然的色彩美,从而使色彩走进学生的内心,并真正喜欢上色彩,进而能够自发主动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绘画出优美的作品。
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色彩而变得更加精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加强美术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并不断探索与创新,研究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美术学习上有所造诣,增加学生的艺术细胞,培养优秀的美术人才,最终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莉.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王颖.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