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性教学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27史嫣欢

江西教育B 2016年12期
关键词:赏析课外解决问题

史嫣欢

本節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1节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课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产生的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学科都提倡主体性教学。所谓主体性教学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过程。按照主体性教学思想,本课尝试使用了探究式活动教学法,在课堂内外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片段对这节课进行赏析。

课堂设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去调查三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包括有“农田生态系统”“武安山森林生态系统”以及“冰溪河生态系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搜集并记录三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经过实地考察让学生自行设计并填写实验调查报告。

【赏析】

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而高中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也具有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而不是呆板地来自于课本。同时使学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堂设计:追求实效,合理运用“课堂展示法”

在课堂教学中,由课外的三个生态系统调查小组代表利用他们自己制作的PPT分别讲述他们的调查过程以及呈现他们调查到的各种生物。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分?各成分有何作用?各成分之间有何关系?然后课件展示出三个生态系统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调查比较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并讨论得出它们的作用和所属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赏析】

课堂展示是新课堂教学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也是现代课堂中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知识获取方式,同时也展示了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的展示才具有普遍性和思维深度。

本节课通过小组代表的课堂展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培养了学生获取、筛选、处理课本以外信息的能力。学生展示成果之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课外实践调查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课堂设计:构建模型,实现主体性教学

课件展示农田生态系统的调查报告中,有常见的几种动植物,引出食物链的相关概念,让学生自己去构建这些生物的食物关系,接着组织全班讨论其中几个同学所构建的食物关系,在讨论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然后再投影相应的食物网,并指出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远比我们列举出来的要复杂得多。

【赏析】

构建模型是科学研究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段,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依靠小组调查所获得的素材去构建模型,收获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以探索者的身份去主动获取知识。

本课程以实地考察、深入生活为指导思想,通过课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去探索冰溪河、武安山以及农田生态系统,把学生的“探究”行为延伸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讲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多渠道、多角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摆脱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背诵式学习等方式。在课堂上辅助以多媒体教学,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分解,层层递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整堂课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思想。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一中)

□责任编辑 马 丽

E-mail:540223015@qq.com

猜你喜欢

赏析课外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