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交际教学中“儿童不在场”现象透视

2017-03-27吉红云

江西教育B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小朋友

吉红云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但在日常教学中,由于缺少一些程序性的能指导教学的操作建议以及一些可以引领教师成长的成功课例,时至今日,口语交际教学在摸索前行的实践道路上,仍存在着一些流于形式、缺乏质量、效率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当前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在热热闹闹的教学假象中,把学习的主体——儿童给弄丢了。

【现象一】话题内容远离儿童生活

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为了方便教学,教材确立了具体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学时教师理应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教材。但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唯教材是尊,死抱教材,就着教材讲交际。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学会劝阻》这一内容时,先以教材中提供的一幅小朋友喝生水的图为范例指导学生掌握劝阻的一般方法,紧接着以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用教材中的其他三幅图练习劝阻,这是其中的一个情景:

师:碰到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去劝阻呢?(出示图片:小朋友在草垛旁放鞭炮)两个小朋友上台表演。

生1:我演放鞭炮的小朋友。

生2:我演劝阻他的小朋友。

生1:这位小朋友,你不能在这里放鞭炮。

生2:为什么呀?

生1:这儿有草堆,在这儿放鞭炮会着火的。

……

后来又有几组同学上台表演,劝阻的语言大致相同。

【案例透视】

乍一看,这个环节似乎没什么不妥。整个教学有教师的指导,有情境的创设,有儿童的交际。但为什么几组学生劝阻时的语言都只是简单的重复,交际语言没有个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不得深入展开呢?细加琢磨,你就会发现是“草垛旁放鞭炮”这一生活情境已经远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首先,城里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堡里,根本没见过草堆,就算是农村的孩子现在也很少见到了。其次,随着烟花爆竹的禁燃规定出台,大多数孩子几乎就没放过鞭炮甚至烟花,他们根本体会不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危害。孩子缺乏必备的生活场景,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才导致课堂中的劝阻语言机械单一,惊人雷同。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教学中使用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素材,想让孩子产生表达的动机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在选择交际话题时心中要有儿童,要蹲下身子,以儿童的视角观照儿童的生活,筛选一些适合儿童的话题。对于教材中此类已远离儿童生活的话题,我们应该在不改变训练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重新寻找适合的话题。同样还是劝阻,我们可以从儿童的校园生活场景中选择话题,比如,孩子每天在学校就餐,有的孩子挑食,把大量的饭菜倒掉了;课间活动中,有些调皮的孩子会玩一些危险的游戏,碰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劝?这样的话题,来源于儿童当下的生活场景,它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儿童天天都会看到或遭遇到。在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交际才会有真实的互动,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倾听与应对。

【现象二】话题目标偏离儿童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给每个学段的口语交际都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三个学段的目标要求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我们每一节口语交际课都应从本学段的阶段目标出发,结合具体的交际内容,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确定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目标,为儿童搭建一个上行的“斜坡”。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口语交际课的目标要么低就,要么高攀,教师对孩子现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不甚了解。这是一年级《学会道歉》的口语交际片段:

师: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向别人道歉呢?(出示图片:一位小朋友走得太急,书包撞翻了另一个小朋友的铅笔盒)(两个小朋友表演)

生1:(手不停地摸衣角,眼睛也不瞧对方)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铅笔盒撞翻了。

生2:没关系。

师:你看,赔个礼道个歉,大家还是好朋友。让我们一齐跟着节拍朗诵一首《礼貌之歌》。

【案例透视】

这个案例中教师设立的教学目标没能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没有教在当下。对于这节学会道歉的口语交际课,儿童已有的学情是什么,教师不清楚,针对这一交际话题需要指导什么以及如何指导也不甚清楚。因此,就出现了一节课下来,学生看起来都在充当交际角色,都在进行交际活动,其实学生只是在重复已有的经验和技巧而已,并没有能真正学会道歉,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没能得到提升与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策划者、设计者和组织者,但是真正“发出”教育需求的却是儿童。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知道原来不知道的,学会原来不会的,做出原来尚未做的。稍作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平时已经遇到过类似的需要向他人道歉的事情,他们已经会用简单的语言向别人请求原谅。但他们不一定清楚道歉时态度要诚恳,体态要大方,而这恰恰是本节课学会道歉的目标之一。口语交际课的训练重点不仅仅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本案例中的学生道歉时体态是不自然的,如果教师能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把读礼貌歌的时间用来给学生进行道歉时诚恳体态语言的指导,那就不会发生教学目标上的错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品德课了。

【现象三】话题流程束缚儿童思维

口语交际课因课堂上学生交际活动的生成是无法预估的,现场感较强,这就给教师的引领、点拨、指导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上课老师需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平时参加县、市级的听课学习,几乎不见口语交际课的身影,放眼全省、全国的各级各类比赛,口语交际课的出镜率也极低,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口语交际课的基本教学流程就逐渐演变成了“三部曲”模式:课堂上前十分钟教师出场借助多媒体讲方法,接着学生再花十多分钟分小组合作表演,最后学生上台进行交际成果展示,一节课差不多就结束了。请看《学会做客》这样一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个叫圆圆的小朋友过生日,她邀请咱班的小朋友参加她的生日聚会。

二、模拟表演,主动交际

1.讨论准备

去之前,大家商量下,到小朋友家做客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2.交流板书。(衣冠整洁、礼貌敲门、主动问好……)

3.小组分角色练。

4.小组成员到台前展示。

三、课堂回顾,总结点评

【案例透视】

这份设计看似很完美,能还原生活,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但不难看出,儿童获得知识的过程是被动接受的,对于做客中的种种注意点在儿童还没有进入情境之前,老师就已经巧妙地引导儿童说出并总结在黑板上了。对于如何去做客,儿童其实并没有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所谓的交际,也只是像木偶一般在按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表演罢了。这是目前口语交际课堂上最常见的设计模式,深受老师欢迎,究其原因,是这种模式易操作好调控。

但课堂应该是儿童主动学习、主动生长的场所。学习活动是否合适,我觉得应以是否贴切儿童为评定标准,立足于儿童的需求,能给予儿童方法,让儿童于“无声、无痕”中获得提升的教学设计,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诸如此类的实用性较强的交际技能,设计时不妨放手先让儿童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演示一番,让儿童在實际交际活动中去感受、去发现、去总结,乃至去探索、去反思、去提升。教学中,教师应当扮演一名主持人的角色,当儿童有独特的见解或精妙之处,及时给予肯定赞赏,对于交际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予以指正,让这些交际技能“活”在儿童自主的探究和体验之中,这样才能形成属于儿童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出发,选择适合儿童交际的话题内容,确立儿童真正需要的话题目标,设计符合儿童学习的教学流程,努力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实效,实实在在地地提高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小朋友
情景交际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找茬儿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