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使用调查及应对措施

2017-03-27欧先交吴杏荣曾兰华

大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网络大学生

欧先交+吴杏荣+曾兰华

[摘 要]智能手机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通过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后可知,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很普遍,微信和QQ等社交软件是当前高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最常用的功能。要应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严格要求、恰当提醒,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关键词]课堂教学;手机依赖;网络;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58-05

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正在前所未有地改变和影响着世界。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网民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 2014 年的 85.8%提升至90.1%。[1]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然而,沉迷手机的现象(“低头族”/“拇指族”/“手机控”)也引发了一些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2]玩手机现象在大学课堂上也越来越多,给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不少教师的重视,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手机对高校课堂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3-16]但是很多高校和教师对此现象仍然束手无策。放任不管不行,管理却又没有良策。况且,手机及其软件的更新换代频繁迅速,手机的使用及对课堂的影响日新月异。该现象不仅是现在,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迫切需要引起更多高校管理者和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最近的问卷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的调查研究,探讨高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并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供广大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法进行研究。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实际情况,初拟调查问卷,对10名大学生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正式调查问卷,并上传到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然后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散布问卷链接,邀请大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及图表的生成在问卷星平台上在线完成或在Excel中处理。

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广东嘉应学院本科生,共收回有效问卷440份。其中男生144人(占32.73%),女生296人(占67.27%)。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31.36%、49.55%、12.5%和6.59%。专业涉及理工、文科、艺术、体育和其他,分别占53.86%、36.82%、2.05%、1.14%和6.14%。

二、调查结果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每天生活的重要部分,约9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2小时,约58%的学生超过4小时(图1),说明学生对手机有较强的依赖。事实上不仅仅是大学生,现在很多人都如此。[1]在这个问题上不同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别不明显。

绝大多数学生上课会玩手机。其中14.32%的学生每节课必玩手机;42.05%的学生大多数课会玩手机;选择少数课和极少数课玩手机的分别有29.77%和11.36%;只有2.5%的学生上课不使用手机

在每节课(45分钟)使用手机的频次上,选择0~5次、5~10次的学生占大多数,分别为55%和25%(图3)。而每节课玩手机的时长则多在20分钟以内(图4)。其中0~5分钟、5~10分钟和10~15分钟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8.86%、28.18%和25%。可见虽然使用的次数不多,但每次时长可能不短。数据显示大一学生表现稍好,而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差别仍然不大。

调查显示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主要用于以下几大方面:社交(77.5%),辅助学习(45.45%),浏览网页(39.77%),休闲娱乐(38.64%),工作联系(30.45%)。除社交之外,男生在其他几项上都高于女生。大一学生除了在辅助学习方面较高,其他几项几乎都低于高年级。文科生除了在辅助学习方面较高,其他几项几乎都低于理科生。主要使用的软件包括微信、QQ、微博、网页、短信、词典、学习、网购、游戏等。男生在QQ、游戏、看电影、视频、浏览网页、浏览新闻等方面高于女生,而女生在微信、微博、电话、短信、拍照、网购、词典、学习等方面高于男生,此前有相关调查结果[3]大体与此相似。大一学生在几乎所有选项上都低于高年级学生,尤其在游戏、看电影、电视剧、浏览新闻、网购、兼职方面。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别不明显。

关于课堂玩手机的原因,最多学生选择的是“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和“课堂内容听不懂”,分别占了55.45%和38.41%;对学习没兴趣或者所讲内容已懂则分别占11.36%和13.64%;用手机对课件拍照、学生活动的联系分别高达35.45%和28.41%。此外,有32.27%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形成了看手机的习惯,课上课下都对手机有依赖。与此相反的问题“较少使用手机的课”结果显示:感兴趣的、老师讲课幽默生动、通俗易懂的、自己比较有好感的老师的课,学生往往较少玩手机;课堂比较紧张充实、老师要求严格或者提问较多的,学生一般没有时间玩手机。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差别不明显。但女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似乎較男生高,表现为较多女生选择“老师要求严格”、“课堂比较充实”和“老师提问较多”。

三、讨论

(一)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时长及频率特征

从图1、2、3、4中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在课堂内外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相当高。多数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数小时;绝大部分学生课堂上会使用手机;每节课使用手机数次,时长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这些结果与前人的很多调查结果大致是相似的。[4][5][6]随着智能手机及相应软件功能的更新、网络日益便捷,如没有应对措施,未来课堂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长和频率可能会继续增加。

(二)高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功能特征

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以微信、QQ等为主的社交软件是高校学生课堂手机最常用的功能,其他重要功能还有浏览网页、休闲娱乐等,辅助学习也有不少。对比几年来的调查[5-11]可以发现结果大体相似,但随着手机、软件及网络的更新发展,手机功能日益多样,高校课堂手机使用也有一些变化。最突出的是微信的推出和迅猛流行,其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堂使用最多的工具。高校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逐渐由几年前的浏览网页等[6][9][10]转向以社交(微信、QQ)为主。可以想象,随着手机软件等的更新,未来课堂使用手机的功能会不断改变。

(三)高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分析

1. 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笔者平时也对部分学生进行过了解,很多学生反映,不认真听课玩手机,主要是因为课堂枯燥乏味、课程太难或者过于简单,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而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或者教师讲课生动幽默的课,或者提问较多、互动交流较多的课,学生一般较少使用手机。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图7,图8)以及此前的一些调查[7][9][12-15]都显示了与此一致的结果。这当然不排除学生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等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讲课的方式方法、内容的精彩程度、课堂的生动程度等,与学生认真听课或者玩手机的程度存在密切关系。

2.高校制度及课堂管理方面

中国高校普遍实行“严进宽出”,对课程的考核、毕业等的要求相对宽松。这种模式导致学生课堂上的投入不够,甚至认为可听可不听,期末突击复习一下,课程考试就可以轻松过关。另外,有些课程的设置可能不够合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或者认为作用不大,也会导致很多学生上课无心听讲。对课堂玩手机现象确实不好监管,大学生又都是成年人,很多教师也很少理会。还有学生反映课上会收到团学、社团等的通知或联系工作事宜(图6)。此外,有调查[8][13][14]显示,当学生觉得课程不实用,对课程没兴趣,上公共课或选修课,上考查课或考试比较容易通过的课,或者教师管得比较松的课时,玩手机的概率较高。而在上对于专业能力或者就业很重要的课、专业课、有一定难度的课程、需要动手操作的课、需考试而非考查的课时,较少玩手机。

3.学生缺乏人生目标及自制力

学生主观上缺乏人生目标和自制力较差也是课堂手机使用泛滥的重要原因。学生如果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朝着既定方向努力,往往自觉性较高。笔者曾经在课堂上调查过,多数学生普遍没有很明确的人生目标,大学四年过得较为迷茫,不管课堂内外,抵御外部诱惑的能力都较弱。

4.网络支持下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及软件对学生诱惑很大

在当今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智能手机不断升级、软件日新月异的环境下,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逐渐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管是各种实用功能还是打发时间的休闲娱乐功能,手机的吸引力都远超课堂教学内容,这是客观现实。手机不仅对大学生,对多数人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沉闷的课堂在智能手机的诱惑面前更显得不堪一击。很多学生反映,每当课堂沉闷的时候,自己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

四、高校管理及课堂教学应对措施

如何应对目前课堂手机泛滥以及未来更加严重的趋势?这涉及很多因素,也需要多种途径来解决。从大的方面来说,高校的管理制度等需要变革。首先是“严进宽出”的模式需要逐步改变。笔者曾听过欧美某些高校课程,学生上课极少看手机,自觉性相当高。两相对比之下,中国高校的课堂惨不忍睹。其原因当然是很多的。西方高校宽进严出而我们“混”文凭的很多,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一点上不妨学习一下欧美,对毕业或者课程的考核严格一些。当然最为治本的措施是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有目标的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习内动力强,自觉性高。此外,目前我国高校仍存在不少制度弊端,阻碍了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首先,高校普遍比较注重科研成果考核,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导致很多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远不及科研。其次,高校行政化仍旧严重,管理制度很多并非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导致普通教师除科研教学之外多了许多无谓的工作,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各种琐事分散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精力,也大大减少了教师对本职业的兴趣和投入。有些学校或学生活动等无视课堂教学,主次颠倒。再次,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也是导致学生无心上课的原因。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应有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服务教师和学生,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集中精力在科研和教学上。所有人都形成一切以教学为中心的统一认识,其他工作的联系(包括学校通知、师生联系、学校各级活动的组织和联系等)尽量在课后进行,不要占用上课时间。高校有条件的还需尽量培养教师对职业的兴趣、增加其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课程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也需尽量改进。

当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持人,任课教师的举措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影响课堂手机使用的重要因素。针对高校课堂手机使用的问题,任课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应对:

(一)改进课堂教学

从本文以及他人的众多调查结果[7][9][12-15]可知,教师课堂的生动有趣和互动性等是学生是否选择玩手机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从教师的角度,首先是要加大备课投入,增加课堂吸引力,和手机“抢”学生。可以适当增加生动性趣味性,适当运用幽默,讲课尽量深入浅出。还要注意适当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占用”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无暇看手机。由于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甚至不想看手机。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缺少互動交流的课堂,必定将学生推向手机一边。笔者多年前对高中学生进行的调查[17]表明,生动幽默、简明易懂是高中生最喜欢的课堂类型。据笔者等在高校多年教学中的了解,大学生其实也是如此。

(二)严格要求,恰当提醒

课程考试要求严格,考试方式合理,试题尽量能真实反映学生上课认真程度和知识掌握水平。尽量避免平时上课不听讲,考试前机械背书也能及格甚至拿高分的现象。[8]针对课堂手机泛滥的现象,一些高校或中学采取了屏蔽信号、扣分,或设置手机收纳袋,甚至没收手机等措施。有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很多也行不通或者治标不治本。教师课堂上的举措要尽量避免简单粗暴,以免起到反效果。从调查结果中(图9)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课堂使用手机的不妥,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能适当提醒使用手机或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学生。这说明学生也是有一定自律意识的。有调查表明教师的适当干预可取得一定的效果。[7]尤其是对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任课教师恰当的提醒是有必要的。提醒的方式可以多样,比如口头或是眼神,或者偶尔走下讲台到座位中间走动,等等。

(三)引导合理使用手机

手机并非洪水猛兽,不必一律否定。智能手机既然能够给人们在生活上带来方便,只要应用得法,自然也可以给教学带来便利。例如把一些课堂资源(PPT等)通过手机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并可随时随地地查阅相关内容。再如,课前或课后可将思考题或知识点通过QQ、微信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6]又或者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手机上网查找资料,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还可以利用通讯和社交软件进行提问抢答游戏。抢答的方式可以是随机提供一个校园短号(免费通话),先打通者获得答题机会,答错扣分,答对加分。或者在班级微信群或QQ群上抢发答案,第一个输入正确答案者获胜。笔者曾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以上方式,效果不错。尤其是讨论和抢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手机仅是一种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教师合理引导学生使用,也可以对课堂教学起促进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8.

[2] 任秀芹,刘颖,颜士科.手机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153-160.

[3] 刘素娜.手机上网后大学生课堂行为变化的现状及性别差异——以湖北省十堰市高校为例[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3(6):47-51.

[4] 殷永贵,尹发利,程家国.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8):46-47.

[5] 金敏,于晓明.手机成瘾对大学课堂的影响及对策探析——基于商洛学院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 2015(3):67-71.

[6] 董少校.手机“入侵”课堂 大学如何应对?[EB/OL]中国教育报,2012-12-03.

[7] 张文静,郑红娟.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97-99.

[8] 谷大海,赵海洲,项勋,等.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影响的研究[J].大学教育, 2013(14):130-131.

[9] 许国成,黄黎,魏莉莉,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535-538.

[10] 许悦,崔基哲.大学生手机依赖性问题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旬刊,2014(17):92-93.

[11] 向海霞,王焱军,赵星悦,等.反思高校课堂教学——由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205-206.

[12] 夏媛媛,梅经玉.网络背景下本科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现状调查——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5(28):2720.

[13] 刘立娜,江梦茜,李雁勇.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境因素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5):68-69.

[14] 方家胜.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调查与引导路径——以南京某高校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3):98-104.

[15] 刘梦玲,汪若文.武汉高校手机“入侵”课堂的现状、成因调查报告[J].科教导刊,2015(4):186-188.

[16] 牟芷,王越.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9):4-5.

[17] 曾蘭华,欧先交.关于中学生心目中好老师标准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06(2):125.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网络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