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需求的联络译员“译者能力”特征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017-03-26常文彩
常文彩,王 华
(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4)
基于市场需求的联络译员“译者能力”特征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常文彩,王 华
(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4)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中联络译员的“译者能力”特征,论证了“人际沟通能力”在联络译员“译者能力”构成中的重要性,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教学应注重学生“译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市场需求;联络译员;译者能力;口译教学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培养的人才须满足社会需求。口译教学过程中,社会需求调查是首要步骤,“需求分析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奏”[1]。口译教学需以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特征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在口译教学界,社会需求分析一直为专家们所重视,如刘和平曾指出,在口译教学和培训的三要素中,“对各地区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是第一要素”[2]。国外口译界将口译按其发生的场所,分为两种类型:会议口译和联络口译[3]。国内口译界将口译人才大致分为三类:“口译市场的需求呈金字塔状,塔的底部是大量从事日常翻译(交传)并兼作其他工作的人员,腰间以上部分为水平较高、熟悉各领域主题的交替传译职业译员,塔尖部分是少量水平高超的、能做交传和同传的会议译员。”这三种口译人才类型对口译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 “译者能力”定义
“译者能力”又称译员能力、翻译职业能力、译者素养等,是相对“翻译能力”而言的。国外,Kiraly 曾对译者能力和翻译能力进行区分,认为译者能力包含职业技能、创新力等内容[4]。国内,王斌华认为译者能力指“口译工作者应具备的内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以及职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5]其他学者,如刘和平、莫爱屏、马会娟、陶友兰、平洪、苏伟也都对译者能力做出过定义,但对于其内涵却没有达成共识。部分学者认可翻译能力是译者能力的一部分,如莫爱屏认为:“作为一种在翻译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译者能力既包括译者的双语及相互转换的能力,又包括翻译相关知识或信息的获取、技巧或技能的掌握、交际手段或方法的利用、对翻译环境或市场需求的把握等方面的能力。”[6]刘晓峰认为:“翻译能力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我们认为有必要区分译者能力和译者翻译能力,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7]但也有部分学者将“译者能力”区别于“翻译能力”,认为“译者能力”是指“译者素养”、“翻译职业能力”,是超越文本层面的翻译能力。穆雷肯定了区分译者能力和翻译能力的意义,认为“这一区分让翻译教师清楚地认识到,翻译教学仅仅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不够的,还须注重译者能力的培养,才能够达到培养合格职业译者的标准。”[8]
二 “译者能力”特征
译界对“翻译能力”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 “译者能力”的研究,无论国内外,都不够充分,甚至连其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不过,目前译界看法比较一致的是,“译者能力”侧重指向译者素养、翻译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联络口译中的“译者能力”具有什么特征?以下着重分析社会需求调查中联络译员的译者能力特征。
(一)基于市场需求的联络译员的“译者能力”特征
在针对联络口译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口译客户都重视联络译员的职业伦理道德、工作态度、人际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认为这是目前联络口译人才比较欠缺的能力。另外,笔者还发现,口译用户特别重视译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如邵张旻子和陈科芳[9]针对义乌口译市场的调查,在对问题:“您更看重翻译工作者的何种能力?”的回答中,客户的选择如下:“人际沟通能力,66.7%;随机应变能力,47.6%;待人接物能力,23.8%;英文素质,19%;中文素质0%;其它,4.8%。”在对问题:“您觉得顾客更注重您哪方面的能力?”的回答中,无独有偶,译员的回答与客户的答案相吻合,译员的选择如下:“人际沟通能力,60.0%;随机应变能力,53.3%;待人接物能力,30.0%;英文素质,33.3%;中文素质16.7%。”由此可见,无论是客户(口译服务使用者)还是译员自身,都强调译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的重要性。根据任文对51位来自全国的联络口译雇主的调查,针对“语言能力与协调交际能力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33人认为语言能力和协调交际能力同等重要,2人认为协调交际能力比语言能力更重要。认为语言能力比协调交际能力更重要的只有12人,比例仅为23%[10]。根据马世君对宁夏口译人才需求所做的调查,86.96%的用人单位看重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11]。吴寒在针对沈阳所做的口译人才需求报告中提到,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口译人才的职业能力,如工作态度和沟通能力[12]。对川、渝两地口译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发现翻译公司最重视的译员能力中,中外互译能力排名第一,占比95%,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次之,分别为85%和70%[13]。吴泽萍、青立花在针对珠三角地区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调查中发现,招聘单位会考虑“应聘者的口译基本功,中英文化修养,知识面宽广度,应变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整体素质。”[14]另外,根据郭林花的调查,在用人单位招聘外语专业毕业生时,针对“您最关注哪方面能力?”的回答中,人际沟通协调能力以46.6%的比例位居第一[15]。余江洲在口译实践中体会到客户非常重视译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沟通能力[16]。杨天麟在自己的口译实践报告中总结:“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责任心十分重要。”[17]任文在对联络口译译员的访谈中也发现,许多译员提到了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如“我认为在联络口译中沟通比语言表达更重要……要求译员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决定一个译员是否优秀或雇主是否喜欢,除了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外,还应包括其交际能力(包括应变能力)”;“联络口译还要考虑译员的适应能力、礼仪、沟通协调能力等。我认为联络口译的社交能力和处事风格对交际的成败很有影响”。
(二)“人际沟通能力”是联络译员“译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人际沟通能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如任文教授,将其表述为“协调交际能力”。笔者通过邮件向其求证,任文教授回复:“口译中的‘沟通协调能力’有时也称为‘人际交往能力’,是译员能力的一部分。”这里,任文教授提到的译员能力即为译者能力,属于超越文本层面的翻译能力。长期以来,翻译界关注更多的是文本层面的翻译能力,而忽视了非文本层面的翻译能力。导致的后果是,关于译者能力的内涵,国内外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尚宏提到,“大量文献表明,国内外对翻译能力的实证研究十分缺乏,尤其是职业能力方面。”[18]贾一诚提到,国内学者们“对译者能力的概念描述较为混乱”[19]。毕慧敏提到,“研究者们对于翻译能力构成成分的研究焦点多集中于语言能力和翻译策略能力等,对翻译职业能力却鲜有著述。”[20]苏伟提到,“在翻译研究领域,对于如何定义翻译(口译)能力及其子能力仍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不过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口译职业能力不仅包括进行双语转换的口译能力(interpreting competence),还应包括团队能力、应变能力、职业操守等内容丰富的职业技能,只有都具备这些子能力才能成为一名职业译员,从这个角度而言,口译职业能力也被称为译者能力(interpreter’s competence)”[21]。笔者认为,沟通协调能力(有时也称为交际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口译职业能力的一部分,应成为联络译员“译者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三)“人际沟通能力”重要性之原因
职业能力有很多类型,为什么人际沟通能力在联络口译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应当在口译教学和研究中给予相当的重视呢?
首先,这与口译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联络口译活动本身就是发生在一定社会文化语境里,通过跨语交际达到信息交流的人际交流活动,社会性是联络口译的本质特点之一。“译员有语言家的部分,究其实质,仍是社会角色。”[22]既然是社会交际活动,就会涉及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交际语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这与口译研究的社会学转向相辉映。社会学视角下的联络口译员是一个多重角色,在联络口译活动中担当交际参与者、协调者、促进者等多重角色,译员的一个突出的角色就是运用其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营造融洽的交际氛围,确保交际活动成功。译员人际沟通能力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口译活动的成败。
第三,实证研究的支持。在尚宏的博士论文《不同译者思维过程与职业能力的实证研究》中,他通过实验发现:“实证研究中,学生译者在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使用翻译资源这三方面得到了最为明显的提高,该结果和与译文质量呈正相关的三大要素基本相符。因此,得出结论: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使用翻译资源是翻译职业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值得在翻译教学中予以重视。”此处的人际交往能力即为人际沟通能力。
第四,与高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一致。2012年颁布的高等院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特别强调毕业生“既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也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23]。
第五,与众多专家看法一致。刘和平认为,在保证沟通的前提下,联络译员的协调交际能力比语言能力更重要。蔡小红认为,“译员灵敏的职业反应不仅体现为技巧的熟练掌握,也体现为驾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后者综合了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这些能力再加上职业操守,构成了译员的职业素质”[24]。另外,任文在其博士论文中反复提到了交际协调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对口译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分析,她得出结论:“无论是从雇主还是用户的角度出发,大家都形成了共识……要取得良好的口译效果,联络译员的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协调沟通能力和判断力,以及责任心都十分重要。”苏伟也认同译者具有良好的话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译员要同时扮演“代言人”和“协调者”等多重角色, 要帮助学生掌握交际技巧[25]。
三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教学改革的启示
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口译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大多数院校关注口译技能和技巧的传授,忽视“译者能力”的培养;关注文本层面的翻译转换能力,忽视文本外层面的翻译职业能力。根据调查,绝大多数职业口译认为,“口译教学与口译职业所需能力脱节”[26],亟需进行改革。
(一)口译人才培养定位
口译人才类型可分为会议口译人才和联络口译人才(后者有时称为陪同口译、社区口译、会话口译、三方口译、文化口译等),不同口译类型对口译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先定位自己的口译人才培养类型,再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地方经济的特点,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口译人才。人才培养定位清楚,口译教学目标才会清晰。
(二)口译教学内容
口译有即时性、现场性、交际性、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等特点,在联络口译中,交际各方共享同一交际语境,当下的、共享的交际环境考验着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市场需求下的联络译员“译者能力”的重要特征,只有在真实的口译环境中才能得以考察和培养。因此,对于口译教学,除了重视口译技巧的传授外,还要注重创造接近真实的口译环境。如建立口译实训中心、引入真实项目、成立校外口译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口译实践活动等。即便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选取真实的口译语料,最大化保留交际环境,使得译员能够体察到交际环境中的人际因素,体会到口译现场的紧迫感,从而更全面地锻炼自己的译者能力。
(三)口译教学方法
口译教学中,只有保留最真实的交际语境,才可以充分地培养联络译员的“译者能力”。所以,教学方法的采用、需以还原或模拟真实口译交际环境为本位。可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真实项目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自己担任交际促进者、协调者、话轮管控者、交际融洽氛围营造者、文化调停者等多重角色的认识;在交际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恰当发挥交际协调作用,强调“译者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感和道德感在联络口译中的重要性。
(四)口译成绩评估
关于如何评价口译效果,高校教师和口译服务使用者的评价标准并不相同。口译教师需多了解口译用户评价口译效果时的关切点,在对学生口译成绩的评价中加以借鉴,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考取口译证书、参加口译竞赛和口译实践活动,并将之纳入评价体系中。实践证明,联络译员的“译者能力”在口译实践活动中能得到充分展现。
(五)口译教师素质
口译教师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因为口译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实践经验,不具备在口译实践中得以不断提高的译者能力,那么对于学生译者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何刚强指出,“最核心的口笔译课程如果没有具有翻译真功夫的老师来占据课堂,这个翻译专业恐怕只能是徒有虚名,既服不了学生,更培养不出合格的学生来。”[27]所以,口译教师需多参加口译实践活动,在真实的口译活动中,体会译者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伦理道德和责任心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译者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其能力。
诸多口译用户将“译者能力”中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口译能力放到了同等地位,甚至有口译用户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译者能力”更能决定口译活动的成败。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注重课堂口译技能传授和翻译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译者能力”的培养,以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联络口译人才。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和平.谈口译研究和专业口译培训[J].中国翻译,2007,(1).
[3]Pöchhacker F.Issues in interpreting studies[A].Munday J.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C].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2009.
[4]Kiraly, Donald C. Pathways to translation: Pedagogy and process[M]. Kent, Ohio: 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5.
[5]王斌华.“口译能力评估”和“译员能力评估”——口译的客观评估模式初探[J].外语界,2007,(3).
[6]莫爱屏.社会建构模式下职业化译者能力培养新探[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
[7]刘晓峰,马会娟.社会翻译学主要关键词及其关系诠释[J].上海翻译,2016,(5).
[8]穆雷,翻译能力与翻译测试[J].上海翻译,2006,(2).
[9]邵张旻子,陈科芳.市场翻译需求和翻译质量调查——以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0]任文.联络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1]马世君.宁夏口译人才需求的调查报告[D].银川: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2]吴寒.关于沈阳市口译行业市场及人才需求的调查报告[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3]郭力嘉,张丽,李砚颖.口译职业化趋势下的西部口译人才培养探究——一项基于川渝两地口译职业调查的研究报告[J].外语电化教学,2011,(9).
[14]吴泽萍,青立花.珠三角地区英语口译人才需求调查报告[J].考试周刊,2015,(3).
[15]郭林花.区域经济发展与外语人才培养——基于武汉地区外语人才的社会需求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
[16]余江洲.云南建工安装有限公司中烟施伟策再造烟叶项目的工程口译实践报告[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7]杨天麟.联络口译译员角色分析——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研修班联络口译实践报告[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8]尚宏.不同译者思维过程与职业能力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9]贾一诚.译者能力与专硕翻译教学——简论美因茨大学翻译培养模式对我国MTI翻译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12).
[20]毕慧敏.在翻译项目中培养EFL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1]苏伟.以过程为导向的口译职业能力评估研究[J].上海翻译,2011,(3).
[22]Clifford A.Is fidelity ethical The social role of the healthcare interpreter[J].TTR: Traduction,Terminologie,Rédaction,2004,(2).
[23]平洪.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J].中国翻译,2014,(1).
[24]蔡小红.口译评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25]苏伟.从“传声筒”到“医患关系的协调者”——一项针对医疗译员角色的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2010,(5).
[26]邱琳琳,张铭涧,车晓军.从口译市场现状看目前的口译教学: 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
[27]何刚强.传统、特色、师资——本科翻译专业建设之我见[J].上海翻译,2007,(3).
(责任编校:简小烜)
Features of “Liaison Interpreter’s Competence” Matching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on Interpreting Teaching
CHANG Wencai, WANG Hua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Yang’en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14, China)
This thesis illustrates the features of the “liaison interpreter’s competence” that match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demonstrates tha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aison interpreter’s competence”, and proposes that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nhancing students’ “interpreter’s competence”, especially thei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market requirements; liaison interpreters;interpreter’s competence;interpreting teaching
2017-03-20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需求分析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及实训中心建设”,编号:JAS160687。
常文彩 (1980— ),女,河南唐河人,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王华(1979— ) ,女,辽宁鞍山人,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G642.0
A
1008-4681(2017)04-0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