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2017-03-26刘维婷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心理学价值观机制

刘维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刘维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更应该结合日常教学的需求,配合大学生的心理机制进行教学,全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特别要注意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心理机制,要根据其心理动力和心理认同,促进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

心理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一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心理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价值观会随着社会阅历与文化知识的积累而产生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不正确的价值观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当前的网络和信息化时代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自我认知分化

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和自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之所以会自我认同,主要是随着文化知识以及各种社会经历的积累,逐渐出现了自我意识的发展,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对自我认知的分化,即原先表面化的自我逐渐转化成为实质性的自我,这种认知的具体性也决定着大学生的心理机制不断成熟。

(二)自我认知迷失

大学生在构建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对自我认知的偏差,特别是因为校园生活中的局限性,在社会阅历不多的情况下,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各种负面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各种方面的心理问题[1]。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表现为一种突出性的矛盾特点,如果没有科学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构建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一种自我认知偏差。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相对比较丰富,信息过度膨胀的时代,辨识能力相对比较差、调控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大学生,则更容易丧失自我的科学认知。

(三)心理焦虑

大学生在自我调控意识的过程中,受各种网络因素和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承受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自尊心与自卑感共存,产生对社会发展的焦虑情绪等[2]。科学价值观的引导,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模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进行塑造。

二 心理机制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渗透效应与互动效应

(一)渗透效应

在群体中,大学生往往会认同大多数人所做出的选择和判断,这样的一种心理机制称之为从众心理[3]。大学生为了和大部分的成员保持一致的意见,往往会放弃个人的意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从众心理是值得被利用的一种心理机制。当大部分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认同,并且在日常的行为中坚持这种价值观,就会引导其他的大学生形成一种从众心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积极向上价值观的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在高等教育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从众心理,并且以这种从众心理鼓励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日常的价值准则和行为准则,他们的行为便能够遵守一般的社会道德。这样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加牢固地扎根于大学生的心中,让大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的积极心态和理想。

(二)互动效应

互动的心理效应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非常大的价值。传统的思想政治道德课程是采取理论教学的方式,单向传播,不利于大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联系,心理互动机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流与互动作用。教师要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为渗透式教学。要打破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互相独立的状态,形成一种基于心理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机制,用积极的教学氛围不断强化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理解,激发他们内心的认同。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创新教学方法,特别是以互动心理效应为基础,才能引导大学生逐渐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上,更需要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心理咨询和情绪调适的机制,并且基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成熟的咨询服务,更加广泛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从理论和观念逐渐走向实践。大学生之所以觉得自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距离,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通过心理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流与互动,大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这是一种科学的互动心理效应。

三 心理学机制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思考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层面上进行分析,价值理念是行为经验不断累积的产物。从理性的情绪心理学分析,人天生都是具备理性与非理性的,在构建自身的价值观过程中容易受到非理性信念的影响。面对大学生这种心理矛盾状况,应该深入到其行为与心理形成机制的特点上进行分析,把握学生非理性情绪的产生机制,帮助大学生逐渐构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4]。

(一)基于认同心理机制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要利用认同的心理机制,帮助大学生逐渐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立场,逐渐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让学生逐渐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魅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该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以此来引导大学生逐渐理解和感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一种体系化的整合过程。

在认同心理机制理论的支持下,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机会的构建,让大学生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特点,进而让思想的精髓转化成为个体的价值观。

(二)心理动力机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塑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机制,就需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动力出发进行教学和引导。

首先,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来构建引导机制。形成榜样激励机制或示范化教育模式,让大学生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根据大学生的日常发展需要,特别是根据其发展的心理需求进行驱动教学。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渴望得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从成长愿景的驱动、成长扶持的驱动等方面,让大学生能够获得个人的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成长,更是一种工作技能上的成长。要完善激励机制,以利益来鼓励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当代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上面的差异化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就需要充分结合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心理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机制影响大学生的具体行为,而大学生只有从具体行为中才能够正确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仇志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研究[J].理论导报,2012,(9).

[2]汪隽,冉昆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2,(1).

[3]武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5,(7).

[4]孙兰英,卢婉婷.家风家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

(责任编校:余中华)

College Students’ Recogni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LIU Weiting

(School of Nursing,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01, China)

College students’ recogni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annot just stay in the level of theory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 confidence to grasp socialist core values based on the demand of the daily teaching and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since college students have their uniqu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 recognize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mechanisms such as th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and psychological recognition.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2017-05-15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编号:SK2016A0523。

刘维婷(1984— ),女,安徽合肥人,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

G641

A

1008-4681(2017)04-0139-02

猜你喜欢

心理学价值观机制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