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想行为视角的维吾尔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17-09-08林雅玲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宗教观归属感维吾尔族

林雅玲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基于思想行为视角的维吾尔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林雅玲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维吾尔族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汉族学生相比较,维吾尔族学生在宗教观、民族观、总体适应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国家观和校园归属感方面则没有显著差异。建议采取思想引领、思想工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家校联动、网络育人等路径,提高维吾尔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维吾尔族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援疆工作的开展,新疆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内地高校读书。近年来,民族问题逐渐突显,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发重要和敏感。要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非常重要。他们的思想行为表现受地域、文化、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影响,呈现出与汉族学生不一样的特征。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在国内外局势紧张的形势下,深入分析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政治观、宗教观、归属感、学习适应性、文化适应性、心理特征等,进而探索教育工作的新路径,能为更好地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所需、所想、所动提供有效依据,也能为高校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参考。

一 维吾尔族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一)维吾尔族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调查

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抽样的方法从福建省属高校抽取170名维吾尔族和汉族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88.24%)。其中维吾尔族学生50名,汉族学生100名。样本注意学生专业、性别、年级、生源地等各方面的均衡性,保障样本的代表性。

调查设计及数据处理。主要研究工具为:1.国家观量表采用韦冬梅《少数民族大学生“四个认同”教育研究——以广西民族院校为例》的问卷,共16题[1]。2.宗教观量表改用Francis&Lewis编制的弗朗西斯基督教态度量表,4个项目,16题[2];3.民族观和校园归属感问卷参考《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问卷》,共24道题[3]。4.行为适应能力问卷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改编而成。问卷均采用李克特量表5点计分法。研究数据采用DPS15.10软件进行统计。

研究假设。在综合以往维吾尔族学生思想行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辅导员对维吾尔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实践,提出以下研究假设:维吾尔族学生的国家观、宗教观、民族观、校园归属感和总体适应能力与汉族学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其思想行为特征存在特殊性。

(二)维吾尔族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分析

1.维吾尔族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现状分析。在调查中发现,维吾尔族学生对“四个认同”的总体认同感与汉族学生相比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跟汉族学生一样,都拥有正确的国家观,如表1所示。其中,对祖国的认同感方面,与汉族学生有共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倾向于建立新型的民族平等团结的关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方面,高于汉族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方面,对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党和国家执政能力表示赞同,但对党的民族政策态度比较模糊。

表1 维吾尔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差异比较

注:* P<0.05,**P<0.01,***P<0.001

2.维吾尔族学生宗教观现状分析。如表2所示,维吾尔族学生总体宗教观跟汉族学生相比,呈现极显著差异。调查的人当中,维吾尔族学生100%信仰伊斯兰教,汉族学生只有2.35%信仰基督教或者佛教,宗教取向维吾尔族学生明显高于汉族学生,80%以上的维吾尔族学生在家里有参加清真寺的活动,汉族只有50%基督教学生做礼拜,10%信仰佛教学生有定期到庙里烧香,可见维吾尔族学生宗教行为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对宗教认同和宗教情感上,维吾尔族学生明显高于汉族学生,100%维吾尔族学生有诸如只吃清真饭菜、佩带头巾之类的宗教体验,而汉族学生几乎没有。

表2 维吾尔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宗教归属感差异比较

注:* P<0.05,**P<0.01,***P<0.001

3.维吾尔族学生民族观分析。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学生民族归属感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呈现极显著差异。特别在民族风俗习惯上,差异极大,而民族自我认同感、民族语言与汉族学生差异不大,我们可以推测,维吾尔族学生由于地域差异性,保持原有民族的风俗习惯,但是在内地高校,维吾尔族身份未给自己很多利益,反而带来很多不便,所以民族自我认同度不高,而在学校,对民族语言使用率不高于汉语使用率,所以语言方面与汉族学生差异不大。

表3 维吾尔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民族观差异比较

注:* P<0.05,**P<0.01,***P<0.001

4.维吾尔族学生校园归属感分析。从表4的研究发现,总体来说,维吾尔族学生校园归属感跟汉族学生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校园人际关系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由于文化差异,维吾尔族学生常跟同民族学生一起,走小群体主义,不想或较难融入汉族学生群体,校园活动参与度低,人际关系单一。学校认可和少数民族校园文化方面与汉族学生差异不显著。

表4 维吾尔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差异比较

注:* P<0.05,**P<0.01,***P<0.001

5.维吾尔族学生总体适应能力分析。如表5所示,维吾尔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总体适应能力差异极其显著。在饮食适应、学习适应、文化适应方面差异显著,心理特征跟道德观念方面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学生饮食习惯方面跟汉族学生差异极其显著(只吃清真食物),不便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文化适应与汉族学生出现显著差异。但是维吾尔族学生开朗乐观,心理特征跟道德观念与汉族学生相比,差异不显著。

表5 维吾尔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行为适应能力差异比较

* 注:* P<0.05,**P<0.01,***P<0.001

对照研究假设,综合以上分析数据,我们发现:维吾尔族学生在宗教观、民族观、总体适应能力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宗教观、民族观高于汉族学生,总体适应能力低于汉族学生,此外,在国家认同感和校园归属感方面,则与汉族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特殊性,表现如下:一是有正确的国家观。国家荣誉感较强,希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反动势力也大多表示反对;二是有强烈的宗教观。处事受宗教的影响大,认为宗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崇尚宗教,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不做违反宗教精神的事,饮食习惯也与宗教有关;三是有独特的民族观。不为本民族自豪,却有浓厚的民族团结感,喜欢与本民族的人交往,但不排斥外民族的人;四是校园人际关系单一,思想较为敏感。在校园内大多都只与本民族同学相处,跟其他民族同学相处较少,思想敏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与分享;五是总体适应性较弱。学习基础差,以及校园文化差异,使维吾尔族学生总体适应性较弱,加上家庭经济困难,从而思想负担大,压力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二 维吾尔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由于维吾尔族学生地域、文化、宗教的特殊性,以及基础教育的差异性,加上国内外形势的紧张,高校做好维吾尔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安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可以从思想引领、政策倾斜、家校联动、网络育人等多方面着手,探讨维吾尔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帮助维吾尔族学生更快地融入内地高校,更好地成长成才。具体如下:

(一)思想引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维吾尔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维吾尔族学生普遍有小民族想法,不容许他人诋毁他们民族,觉得民族内部要团结,也觉得只有宗教是他们精神的依靠。加上大学生年纪较小,世界观人生观都还未成熟,容易受“三股势力”的影响,受不法分子教唆,从而做出反人类、反社会、分裂祖国的违法行为。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思想引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通过政治理论课、党团员教育、主题班会等各种途径进行教育,鼓励维吾尔族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帮助维吾尔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法分子的思想渗透,牢固树立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正确看待宗教关系,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二)以人为本,将思想教育与奖助勤贷等日常管理相结合,提高维吾尔族学生的归属感

在调查中,维吾尔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不低于汉族学生,但人际交往方式却显得单一,一般与本民族同学相处,很少参与校园其他活动,也不乐于与他们分享,对周围的人与物都有明显的警惕性。因此,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必不可少,通过日常的奖助勤贷等工作,给予维吾尔族学生更多关心与帮助,提高维吾尔族学生的归属感。首先,高校制定较为完善的少数民族管理制度,在学生的奖助勤贷等方面,给予维吾尔族学生倾斜,另外可增设维吾尔族学生奖学金、维吾尔族学生生活补助等各项单列鼓励措施,让维吾尔族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照顾政策;其次,完善辅导员谈心制度。辅导员应定期找维吾尔族学生谈心,了解维吾尔族学生的日常需要,通过“同学一帮一”、“教师课外辅导”等多种形式,用心帮助解决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化适应等方面的困难,做到与维吾尔族学生完成从排斥到接受到信任到交心的过程,从而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家校联动,优化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形成维吾尔族大学生教育合力

着力构建维吾尔族学生的家校联系平台。通过建立家长QQ群,寄送致家长一封信,家访,举办感恩活动等方式,促进维吾尔族学生的家校联系,得到维吾尔族学生家长的支持,形成维吾尔族学生的教育合力。辅导员定期向维吾尔族学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家长也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维吾尔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参加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宗教活动,不传播非法文字影视资料等,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齐心协力,帮助维吾尔族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不良势力的影响,专心完成学业。

(四)网络育人,依托新媒体平台,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高校,微博、微信、QQ、邮箱等已是大学生每天必刷的栏目,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学习、生活模式,但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如何宣传正面能量,帮助学生抵御垃圾信息,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对于维吾尔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高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发挥网络积极的教育作用。首先,将网络教学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搜寻网络有用的知识,补充课堂教学,同时思政工作者不定期利用微博、微信、QQ等跟维吾尔族学生互动,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利用新媒体进行正面网络教育;其次,构建网络监控预警机制,对校园内的网络实行24小时监控,防止敌对势力对互联网的渗透和破坏,对网络反动内容及时清理。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教育环境,促进维吾尔族学生的健康成长。

[1]韦冬梅.少数民族大学生“四个认同”教育研究——以广西民族院校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康廷虎,曹彦.大学生基督教徒的宗教态度与主观幸福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心理学杂志,2015,(1).

[3]张立敏.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思政教育,2015,(5).

(责任编校:余中华)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of Uygu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oughts and Behavior

LIN Yaling

(Pre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Fujian Medicine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The research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ughts and behaviors of Uygur student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Uygur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aspects of religion outlook, nationality outlook, and overall adaptation capacity when compared with Han nationality students,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national outlook and the sense of belonging on campus. It is recommended to take the measures of leading in thoughts, combining the ideological work and daily management, home and school collaboration, education online and some other channel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Uyghu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ygur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and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7-05-17

福建医科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归属感视角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及教育路径探析”,编号:2014SZ015。

林雅玲(1983— ),女,福建漳州人,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8-4681(2017)04-0133-03

猜你喜欢

宗教观归属感维吾尔族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维吾尔族手艺人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析哈贝马斯的“内在超越”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