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3-26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优质化溶栓脑梗死

李 静

广东省郁南县人民医院内科,广东郁南 527199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生活方式与饮食方式均出现改变,脑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研究称[2],脑梗死为神经内科最常见的血管相关性疾病,其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该病发病急,预后不良,且病情复杂,治疗则以早期血管再通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为首选,以尽量缩短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时间从而改善患者预后[3]。药物治疗多选用扩脑血管、提高血管再通改善脑组织血液灌注为多用[4]。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一般建议于发病后4h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8h内实施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从而减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5],用于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对于4h内静脉溶栓治疗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临床救治效果的前提[6]。本研究通过总结近年本院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的优质化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发病后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者82例,入组者诊断上符合201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发病至获得救治时间均在4h及以内,治疗前通过头部MRI确诊,签署入组同意书同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存在其他颅内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者、存在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存在精神疾病者、文化程度低于小学者、存在睡眠障碍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静脉溶栓临床治疗方法

所有入组者其使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均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并依据患者公斤体重计算用药量,给药方式为静脉使用,其使用最大剂量为0.9mg/kg,并将总量控制在90mg内,静脉给药时先静推0.9mg/kg总剂量10%,在5min内给完,随之使用微量泵泵入余下90%量,时间控制在60min左右。

1.3 护理干预方法

观察组实施优质化护理干预流程 其依据为最新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制定的相关优质化护理文件,并结合本地区本科室个体化情况制定优质化护理流程指标与意见,于接诊患者时即刻实施认真细致的病情评估并对患者诊断进行确认。要求责任护士或专职护士对患者实施“一对一”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指导。鉴于患者起病急,此时应注意把握时间就是生命的指导思想,将患者直接纳入急诊绿色通道以获得更有效的救治,缩短获得救治的时间。当病房护理人员接到急诊相关电话或通知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准备就绪,并积极做好相应的接诊准备,同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师处于随时待命。在接诊患者即刻同时启动脑梗死急诊行静脉溶栓治疗相关救治的绿色通道流程,积极完善静脉溶栓治疗前准备,并做好与放射科医师、麻醉科医师、介入室医师联系准备。与此同时积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签署静脉溶栓治疗同意书,及入组知情同意书,同时进行治疗前健康宣教。配合医师对患者做好相关神经系统功能的评价,预测患者预后,在等待及实施影像学检查确诊前,积极开放静脉通道并留取血液标本送生化检查。对照组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以遵医嘱治疗为主,同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相关操作与救治工作。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语言能力变化情况、统计干预后两组神经系统相关功能与生活能力,并总结两组住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其中语言能力评价通过汉语失语症量表实施,了解患者救治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语言理解能力、阅读与书写能力等5方面情况,总分200分,分值高提示语言表达能力优;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总分为100分,其中分值超过93.8分为正常,分值低于93.8分为异常;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价则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实施,总分45分,分值越低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少;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通过巴氏指数(BI指数)进行,总分100分,分值越低提示生活能力越差。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语言能力表达情况比较

干预前所有入组患者其语言能力表达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语言能力表达情况显著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和干预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患者语言能力表达情况比较(x ± s,分)

2.2 干预后神经系统功能及患者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其神经系统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后神经系统功能及患者生活能力比较(x ± s,分)

2.3 两组治疗后住院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住院时间为(11.0±1.5)d,短于对照组的(15.6±2.0)d,t=11.782,P < 0.05,抢救成功率为(39例,95.1%)大于对照组的(21例,51.2%),χ2=17.953,P < 0.05。

3 讨论

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本病起病急,如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其预后差,往往导致患者截瘫甚至临床死亡[7-8],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研究称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为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首位[9]。本病发病机制上以脑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出现脂质附着、斑块以及斑块脱落导致的血栓形成,而出现血管的狭窄甚至血管腔隙的堵塞[10]。出现脑血流的显著减慢,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粘滞度增加,血小板激活,进一步加重血栓形成,从而出现脑梗死[11]。其中静脉溶栓治疗为针对急性发病在4h以内者,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之一,其可快速有效的开通堵塞血管腔隙[12],促使血管再通。对于静脉溶栓治疗因时间限定严格,故如何快速有效的缩短患者获得救治时间,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3]。优质化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从而更有效的缩短患者获得救治时间[14]。

本研究针对干预前后患者语言能力表达情况对比发现,干预后观察组语言能力表达情况显著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和干预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实施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对于有效的改善患者脑梗死后血管再通效果,提高患者语言能力预后有重要意义。同时针对干预后神经系统功能及患者生活能力对比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其神经系统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对于改善患者发病后神经系统功能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有重要意义。最后统计两组治疗后住院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发现,观察组治疗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提示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能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本研究观察组实施的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通过具有专业神经内科护理相关经验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并针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护理干预[15],根据患者个体化病情,采用集体讨论,个体化对待形式首先制定优质化护理相关流程[16],在接诊急诊患者后严格按照流程积极实施干预。有效的缩短了患者获得救治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且在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同时行多项目,多部位规范、合理、有序操作,如开放静脉通道、留取血液标本、与患者及其家属签字谈话等,以尽量缩短患者获得救治的时间[17],提前为患者行静脉溶栓前术前准备,减少脑缺血时间[18],从而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优质化护理流程指导下实施静脉溶栓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1] 胡敏,汤淑敏,常杰,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流程优化的品管圈实践.护理学报,2015,22(7):19-22.

[2] 苏林霞,杨莘,常红,等.基于价值流程图的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延迟现状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5,15(5):591-594.

[3] 秦悌芳,周健.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 Checklist 的实施与应用的实施与应用.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6,10(4):270-271.

[4] 梁建姝,张玮艺,王子璇.改善就医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门-针时间研究.中国卒中杂志,2015,10(9):766-769.

[5] 陈明,毛燕君,翁艳秋,等.并联无缝链接救护模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5):489-493.

[6] 王水妹,钟运彩,张艳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中外医学研究,2014,11(13):96-97.

[7] 徐碧芝,杜蓉,吴晓翠.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2):144-147.

[8] 徐立,张笑平,赵芳芳,等.急诊脑梗死溶栓护理流程的设计及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7):56-59.

[9] 王红洲,王万华,陆丽芸,等.静脉溶栓流程改造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9):1121-1124.

[10] 陈威,贺红艳,计达.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路径管理对血管再通治疗的影响.武警医学,2014,23(9):787-790.

[11] 杜蓉,吴晓翠.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37(12):143-146.

[12] 陈小燕.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中的应用探讨.江西医药,2017,52(8):769-771.

[13] 吴幸娜.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2017,15(10):1254-1255.

[14] 李灵芝.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26-1827.

[15] 李楠.优化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对院内无缝衔接急救模式的临床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12(8):696-700.

[16] 丁美晖,陈楚玲,谢晓燕.资源最优化构建、培训与应用于急性脑梗死rt-PA 静脉溶栓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杂志,2016,15(2):43-45.

[17] 文婉玲,张从昕,黄清海,等.质监督与持续改进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救治效率的影响.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4):169-207.

[18] 邱佩琪,张小曦,刘建民,等.急性脑梗死急诊取栓流程优化 .现代临床护理,2016,23(8):712-741.

猜你喜欢

优质化溶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分析优质化护理在预防荨麻疹患者并发症中的效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质化发展措施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