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行”与“思”
2017-03-25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幼儿园
◆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幼儿园 杨 霞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行”与“思”
◆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幼儿园 杨 霞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目标已经明确: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如何把游戏精神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如何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且行且思,并为之改变着。
一、活动空间从平面变为立体
活动空间是幼儿进行课程游戏和自主游戏的载体。宽敞和可自由活动的空间能充分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因此我们环境的创设要求体现能让幼儿随时参与的、开放式的、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观念,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游戏氛围。
(一)调整室内布局,创设多个游戏区域
“孩子是环境的主人”,环境既是孩子自由探索、发现、表达的学习场所,也是孩子学会自主管理的场所。因此,我们一改以往活动室统一将桌椅平面摆放在中间的格局,以方便幼儿游戏为基本原则,利用玩具柜等材料作为隔断,把活动室分隔成若干个小区,将桌椅化整为零分散各个区域,形成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各区域互相关联,构成活动过程的自然流动,孩子们在此基础上尝试自主选择同伴、选择座位,使幼儿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二)规划室外场地,满足自主游戏需要
课程游戏化推进以来,我们开始反思户外环境的功能作用:这些环境资源幼儿感兴趣吗?使用率有多高?在这些环境里充满着游戏的机会和条件吗?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因地制宜,学习他园经验,整合现有资源,尝试就地改造,尽量让环境因孩子而生,因游戏而建。
我们追随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发展需要,将一号连廊打造成“体能运动乐园”,孩子们可自主选择各类设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运动能力进行跳、爬、钻、拉、转等,促进大动作发展;增加了涂鸦墙,孩子们拿着画笔、拎着画桶,穿着护衣,熟练、自如地调着颜料,在白色的墙上自由涂抹、尽情发挥,俨如大师之作;小树林的改造让孩子们沉浸在天然的游戏中怡然自得,乐从心生,原本只有风声、雨声的小树林因为增添了孩子们的笑声、嬉戏声、脚步声更显生机。
二、教师指导从控制变为支持
一般来说,以往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调控者、组织者,有着明确的“教学计划”,希望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能被幼儿所接受并执行。而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我们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要把真理教给孩子”转变为“教师是童年的守护者,要向儿童学习,陪伴和支持儿童成长”。
(一)从直接指导转为提示性指导
以往,教师在活动中往往直接指导比较多,当观察到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立即上前指导,认为这样才能最快帮助幼儿发展。其实,这样反而使幼儿的思考空间少了,增加了对成人的依赖。现在我们倡导教师“管住嘴,睁大眼”。不去干预孩子的游戏,把孩子抛过来的球再抛回去,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案例:我折出来了
美术区,浩浩在按图示练习折“老母鸡”,折到一半时不停地翻转纸张,不知下一步如何操作,对着老师大声喊道:“老师,我不会折呀!”老师就着急过去帮助他翻好,说:“你看,是这样啊!”然后等教师离开后,浩浩还是没有学会。
而现在,当浩浩对折纸再有困难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会先观察他的行动,发现他正在仔细琢磨图例,教师就先等待;当发现幼儿反复琢磨都无法完成的时候,再上前指示:“你现在做到哪一步啦?请你看看提示图……”浩浩在教师提示下再次观察,尝试自主学习。过了许久,浩浩兴奋地向老师报喜:“我折出来了。”老师由衷地为他高兴:“太好了!”
(二)从关注最终结果转为关注“哇时刻”
以往,教师们指导游戏只关注最终结果是否达成,过程中总是牵着幼儿往成人设想的结果上去引导。通过学习课程游戏化理念,现在教师们不再以“教”的角度去发现幼儿的不足之处来提出教育策略,而是以《指南》为孩子的高度去追随孩子,了解他们的经验、想法、原因等,关注幼儿的“哇时刻”,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策略,努力实现做孩子童年的守护者。
案例:不一样的房子
小文来到插塑区,想照着范例插一朵小花,他照着图片上的样子插好花蕊,接着,他想完成图上的花瓣,可是,花瓣的排列不规则,他数来数去都数不清楚,于是小文索性将搭好的花蕊拆去,嘴里喃喃道:“小花太难了!”他又找了一张画有房子的范例,结果刚把墙壁建造好,他似乎又失去了搭建门窗和屋顶的兴趣,眼看就要放弃了,老师摸摸小文的头说:“小文真厉害,你已经尝试做小花,还把房子的墙壁建好了!”小文听了也觉得自己了不起,他不再把墙壁推倒重来,只是看着老师,老师接着说:“你是不是在考虑造一栋和图片上不一样的房子呀?”小文开心地说:“对,我要建一个有花园的房子。”因为有了老师的激励和表扬,小文在搭建的时候,不再拘泥于图例上的,而是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一会儿他就把自己想要的房子搭建出来了。
三、幼儿活动从依赖变为自主
为保障幼儿一日活动的有序开展,以往幼儿园活动计划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在制订,这些计划也都是以集体要求、贯彻为主。整个活动基本是自上而下的,幼儿自主的空间极为有限,很多就是被动地贯彻、落实老师制订的计划。随着教师儿童观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儿童:从“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我们更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一)自主选择器械
真正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进行的百玩不厌的活动。所以活动前教师都会问幼儿:“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这么一问,幼儿会觉得:游戏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械。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教师给予了幼儿最大限度的自由,倾听幼儿的需求,追随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创造力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案例:我的游戏我做主
晨间活动开始前,王老师问小朋友:“小朋友,今天的户外游戏你们想玩什么?请和小伙伴们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就开始行动吧!”
孩子们商量后就分组选了自己喜欢的器械:有的利用竹梯跳格子、跨栏;有的利用竹梯玩抬轿子;有的利用纸筒在打地鼠、钻山洞;有的利用木质积木在建构……而同样选择轮胎的伙伴们也有不同的玩法,有的在玩滑板、有的在玩网小鱼、有的在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不再消极等待,每一组都玩得不亦乐乎,充分发挥了孩子游戏的自主性。
(二)自主选择游戏
我园人数多,空间小,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活动空间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我们打破原来以班级为单位的户外活动模式,在活动空间上分设了平衡区、轮胎区、攀爬区、球类区、积木区、涂鸦区、玩沙池、建构区等。活动时间教师分派到各个活动区,观察、指导自己辖区的孩子(每月教师轮换一个区)。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计划自由选择活动区,游戏材料可以跨区使用。户外混班游戏打破了班级与年龄的界限,扩大了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启发影响,共同提高发展。同时,满足了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案例:陈希文的自主游戏
入园后,陈希文根据自己制定的游戏计划选择活动区。首先他来到梯架区,和小伙伴一起架构好木梯,玩了一会儿发现人比较多,就寻找其他活动区。发现小车区人不多,跑过去,看见已没有小车,尝试着与其他小朋友商量:“你的车能让我玩会儿吗?”得到别人的允许后开始和伙伴们一起进行赛车。8分钟后,来到了积木区,选择了一块长条积木和一块半圆形积木,把半圆形积木放在长条积木下形成跷跷板,然后在一头放上纸盒,一头脚踩着,尝试用脚踩积木撬飞纸盒。“一个盒子飞得最高!”“脚力大,盒子飞得高!”……30分钟陈希文小朋友一直非常专注地玩着这个游戏,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盒子数量的不同所带来的变化。
四、课程资源从单一变为多元
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样的、适宜的课程资源蕴藏着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与需求,能够支持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行动学习、自主探索、建构经验和获得发展。
(一)利用自然资源,创设游戏环境。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如草坪上,孩子们可以和小草、小花、小昆虫交朋友,可以观察动植物颜色的变化,可以在草坪上摸爬滚打;沙池中,孩子们可以挖坑、造型,在与大自然快乐地交互过程中,发展体能、智力,发展审美能力,增进了与自然的情感;种植园中,幼儿园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果实大、生长期短、适合幼儿种植的瓜果蔬菜种植,幼儿通过播种—浇水—施肥—拔草—捉虫—收获等一系列活动,开阔了视野,充分享受劳动的乐趣,也满足了求知欲。
(二)利用废旧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废旧材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它隐藏着很多教育价值,是幼儿园里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材料。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了废旧物品收集箱,每月发放一次“废品收集内容”清单,请家长孩子一起协助收集废旧物品。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丰富了游戏内容。如废旧的纸拱桥,孩子们用来玩跨跳、打保龄球、堡垒战、多米诺骨牌;大小不同的纸筒,孩子们用来画画、建构、钻爬、探险、射击、望远镜、做大炮……
(三)利用家长资源,拓展活动形式。
家长资源是一个丰富而强大的隐形宝库,家长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专长、不同的优势,我们充分了解、挖掘、发动、利用家长资源,让其成为课程游戏化资源的源泉。我园开展了“家长助教”活动,让家长直接作为活动的参加者甚至是组织者,讲讲自己的职业,展示自己的特长,如牙医妈妈解答换牙问题,消防员带领孩子参观消防车,奶奶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等等,这样不仅使活动内容更丰富和生活化,组织形式更活跃,也大大加强了家长的主动性和幼儿的积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从课程游戏化的边缘逐渐走向深入,从耳畔徐徐传来课程游戏化之音到坚定追随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勇往直前,思行合一。其中有迷茫,有阻碍,有压力,也有坚持,有发展,有信心。因为幼儿是游戏的幼儿,因为游戏是幼儿的游戏,所以我们一直在为幼儿去改,为游戏去变,一点一滴,既有过去时,也有进行中,更会在将来。我们将继续更新理念,完善活动,挖掘资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游戏精神携裹着儿童原发性的生命力快乐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