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艺术设计教育对人发展引导的思考
2017-03-25柴婧
柴 婧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英国艺术设计教育对人发展引导的思考
柴 婧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人的发展又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从人的发展角度分析了英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并提出若干思考,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引导。
艺术教育;人的发展;自我发展
21世纪新技术革命崛起,设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扩大出口、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艺术设计作为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一门艺术学科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虽然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距离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英国作为创意产业大国,其高校对人才的艺术设计能力培养标准位于世界前列,是世界艺术设计教育的典范。笔者通过数月对英国艺术教育的调研与考察,分析了英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寻英国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在人才发展的引导上提供借鉴。
一、人本主义艺术设计教育理念
英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盛行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要真正关注人的终极成长,培养完美人性,激发人潜能的充分发展,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英国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界认为除了使学生掌握设计知识和既定的能力之外,在脱离学校教育之后学生还应该具备实现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让个人发展进入自我发展的良性状态。学校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以兴趣爱好为导向,鼓励学生“Love what you do, do what you love”(热爱你所从事的,从事你所热爱的),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性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灵活的评估手段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强调无论学生的起点如何,学校的教育都力争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他的个人潜力,取得个人进步。
教育界还认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更有利于促进设计人才的发展。因为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其特点在于能够与多种学科建立联系进行跨界设计,这种联系能够有效与学生自身经验相结合,增强可塑性。为了避免差异个体在发展中受到同一培养模式的束缚,英国教育通过发展个性化学习,本着“Learning to design, learning throug design”( 学 习如何去设计,通过设计去学习)的观念,有意识地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根据学生的自身潜力特征向着更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方向引导,为他们在未来能够多角度地融入社会拓宽了发展空间。
二、承接性艺术设计教育机制
英国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在艺术设计教育机制的设计上非常注重教育之间的承接性对人发展的引导,这种引导早在初中时期就有明显体现。以英格兰地区教育制度为例,自1988年英国进行教育改革之后,政府规定在四年的初中学习过程中,除了三门必修课程之外,其余科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四门或四门以上不同专业方向的科目进行学习,其中常见的艺术设计类的选修课包括艺术、设计与技术等,通过学习实践选取最优的四门选修科目连同必修科目一同参加最终考试,为高中进行专业方向选择做准备。高中教育为两年,由于英国本着“不教过多学科”和“凡所教东西要教透彻”的教育戒律,所以高中不设必修课,只需根据初中时最感兴趣和最擅长的专业方向,自选与其相关的三至四门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其中在选修课的科目中已经体现出明确具体的专业方向,如室内设计、陶艺、刺绣、艺术与设计、艺术与工艺、艺术史、美术史、传媒学、信息技术等,通过学习择优选择成绩最为优异的三门课程继续学习并进行最终考试,为大学的专业选择做好铺垫。
进入大学后,学生普遍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决定了日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以及学习效果,为培养优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奠定基础。虽然英格兰的本科教育仅为三年,但英国学生对专业的基础训练早在高中时期就开始了,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见英国教育机制在学校教育和学生未来发展之间有着良好承接性,为学生进入下一教育阶段选择学习方向做了良好准备,有效避免了教育断层。通过择优选择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逐步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为高等院校提供了相对优质的生源。尽管在教育初期减少了基础性通识科目的学习,却加长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学习时间,集中更多精力专注于自己热爱的科目上并进行深入学习和延伸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为实现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个性化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
艺术、工艺与设计是人类创造力最高形式的体现,而个性是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英国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发展个性化学习挖掘学生的自我学习潜力,包容理解多样化的思维、见解和意识形态,协助学生将个人观念转换成艺术作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充满活力的学术环境,通过项目组、研讨会、讲座和实践平台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着以“学”为主“教”为辅的原则,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给学生保留更充分的自由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敢于冒险和自我挑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试验、发明和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提高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尊重和保护意识,明确学术剽窃的惩罚规定,在作品的评判上重视创作思考的完整性,强化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有效避免学术抄袭。
此外,英国艺术设计教学还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教育体验和个人成就对其长期发展或未来事业的影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跨学科设计、实验性设计和延伸设计增强个体的可塑性,拓展学生设计应用的能力,以便快速适应发展的社会。各大院校根据设计与经济的发展关系设立学科专业,针对市场需求制定课程内容,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运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在不同阶段所需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设计的能力,更是学生走向自我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独立思考、独立研究、有效沟通、表达写作以及团队合作等通用能力。
四、隐性的艺术设计教育
课上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显性教育的主要体现,艺术设计人才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依靠显性教育来完成,隐性教育同样承担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具有长效性。隐性教育是在学校和社会情景中以间接方式呈现的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启迪,在发展学生情感、人格、艺术修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英国的隐性艺术设计教育包括校内和校外教育,在校内隐性教育中学校非常注重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学术氛围建设对人的影响,通过建设轻松愉快的校园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融洽和谐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开朗活泼的心境;提供完善的信息化校园资讯和开放性学术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效率,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觉地参与艺术设计创作奠定基础。校外隐性艺术教育主要体现在艺术博物馆教育和艺术活动上。英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免费的艺术博物馆,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助推器,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艺术博物馆,为学生随时随地与艺术设计大师近距离接触提供了机会,对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创造力,提升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活动包括社会上的各种艺术展会、学术研讨会、创意比赛等,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参与实践研究融入社会起到了积极的纽带作用,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英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但面对我国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现状,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仍处于工业化操作的思维模式,用工厂批量生产的方式把学生标准化,与创意产业重视差异化、创造力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英国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其开放的艺术设计思想和成熟的艺术教育机制以及完善的市场体系。英国作为教育大国,其教育的发展也是在不断改革的修正中前进,也曾经历由于长期以考试为中心的严苛教育制度造成大量学生在升学过程中被淘汰的结果,使得很多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失去了充分进步的机会。经过了多次改革的英国教育正在走向更高质量的专业化道路,这些教育经历和经验给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思考与启示。
一是要树立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长远教育观念。在尊重教育普遍规律的同时,尊重艺术设计的个性化教育和创造性发展,切勿由于功利化驱使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形成重知识技能、轻艺术素养、重短效成果、轻长远发展的局面。教育不是结果,而是人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应努力挖掘每个学生不同的设计潜力,引导他们寻找适合的职业方向,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要制定有重点的培养方案。由于各地区的艺术院校条件和现状不同,在学科和课程的设定上应结合自身优势和地区特色进行不同的定位,打造属于自己的优势课程,切勿盲目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式上加强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学术研讨会、讲座等多种方式辅助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沟通协作的能力,毕竟现代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技能的培养,而是要提高教育标准让学生获得更多能够从容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和全面发展。
三是要设定灵活多元的评价机制。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原则,从“关于学习的评价”向“为了学习的评价”转化。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学业成就,还应该包括对学生智能、态度、个性及兴趣爱好等非学业方面的评价,不因学生的某项学术能力较差就将其归为失败者,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评价的反馈结果对教师及教学方式做出及时调整,制定适合其发展的学习计划。
四是要构建完善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能单纯依靠高等艺术教育部门或机构,还需要初中等教育和社会的积极配合。艺术设计教育在初中等教育阶段对学生想象力的启蒙和兴趣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想象力和兴趣对人发现自己热爱的领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应确立艺术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在社会教育中重视艺术馆、设计馆建设,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与氛围,加强公共艺术教育,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促进我国艺术教育生态良性发展。
[1]瞿葆奎.英国教育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HEFCE.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education in the UK[R].2010(11).
[3]Paul Micklethwaite.Discussing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Themes from Interviews with UK Design Stakehold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mp;Design Education.2005(24):84-92.
Reflections on the Guide for Human Development in Art Design Education in UK
CHAI Jing
(Jilin University of Arts, Changchun 130021, China)
Education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human develop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issue of education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British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t design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future.
art education; human development; self-development
J03
A
CN22-1285(2017)
088-091-04
10.13867/j.cnki.1674-
5442.2017.05.14
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专项(201507480003)阶段成果。
柴婧(1986-),女,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
(责任编辑:胡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