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师的素质及自我培养
2017-03-25袁荣松
袁荣松
摘 要:当今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型时代,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将教师主体由传统型转变为研究型是必然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根本途径。研究型教师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教学技艺,更要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以能力促发展,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素质教育;知识经济;研究
研究型教师与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是相对的,在以往教学工作中教师都过于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而研究型教师则是水平更高的教师群体,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各个阶段形成的教学成果进行反思及自我审视,从而形成更加精湛的教学技艺,并将其更加高效地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研究型教师对学科前沿的认识更加具体、深刻,能够在了解到别人研究水平的前提下,将自身存在的不足挖掘出来,并自行优化解决,寻求更高层次的突破。
一、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自身能力的地位、对教学形式的研究以及对教学质量及课程推进流程等产生的想法及积极态度。在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及态度都会受到教学理念的直接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的深化及发展。
首先,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时,要结合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领会素质教育主旨,将先进的教学观念融入教学活动中。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俨然成为了“第一生产力”,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丰富,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而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探究真理,发现问题本质,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教学观念,才能成为导师及引路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学观念会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研究型教师的教学观念更加突出教学环节的师生关系及和谐发展的互动体验,教师不再是机械式灌输知识的一方,而学生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完成对知识的研究及探讨,因此不难看出,研究型教学观念所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及互动,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弥补不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了使先进的教学观念能够更加高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质疑并探究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并综合有效地运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更是不断加快,教师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知識储备量更应逐渐拓展,并在终身学习的基础上,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自身知识体系更是提出了高标准要求,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是前提条件,而将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综合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也就成为了探究性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点。知识的综合化是当代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教学改革的一种世界性趋势,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将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交叉学科之间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教师要能够从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中,把控教学内容及方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
三、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并不断进行反思
研究型教师的教学技艺是来自多方面的,他们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更要具备教学监控及教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仅仅具备教学观念及知识结构是不完善的。为了使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成长,进行自我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定情况,结合外界因素及他人的教学行为,进行标准衡量,从而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自我分析及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艺,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目前,反思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看成了是促进职业发展的客观性因素,反思不仅能使教师始终保持学习热情,促进自我激励及自我审视,更能为教师探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扎实的基础,从而促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这也是争做研究型教师的有效渠道。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能够及时收到教学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反馈信息,并在现今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隐性问题,运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将问题解决,从而确保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段贞锋.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师资建设,2015(13).
[2]张轶坤.论高效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论坛,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