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果

2017-03-25张秋红

新课程·小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反动派大胆导语

张秋红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获取知识的开端。求知欲望是基础,是学生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凡是他们感兴趣就乐意学,就学得主动、学有成效。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导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场白。它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俗话说得好,凡事開头难,这说明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欲望,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正如人们所说:“不设诱饵,鱼儿不上钩。”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是万家团圆、

万民同乐的日子,然而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寒冬腊月的夜晚怎么会在街上卖火柴呢?”这样的导语既吸引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学得有兴趣,就能使我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就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课文中心,抓住重点,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巧妙设计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回答,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围绕表现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提出了如下的问题:

1.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释而感到好笑。

2.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时黑暗的社会。

(2)“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3)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恨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3.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作者回忆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自始至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分析能力也不断提高了,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质疑,点拨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除了提出问题,引出学生“矢”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激发其大胆发问,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推进更高层次。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我经常向学生讲科学家从小认真学习、多思多问的故事。如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因大胆发问,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等。激发、点拨学生在学习上也要像那些科学家那样勤于思考、大胆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获得更全面的知识。激起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质疑问难,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如教学完《开国大典》一文时,有学生发问:课文中写到了毛主席出现在天安门城楼时,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文中的“投向”怎么不用“朝向”呢?我先让学生比较讨论,然后因势利导:“投向”一词更能表达人民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迫切希望见到人民的领袖的喜悦心情。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激励说:“学习上就应该这样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你的头脑就会变得更加聪明。”学生得到鼓励后,兴趣更浓厚。在教学中,每节课我都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与错,我都给予鼓励。这样逐步养成学生多思多问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浓厚的兴趣是创造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依纲靠本,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反动派大胆导语
导语
我是一个叛徒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我家的大胆蜗牛
导语
大胆玩创意
突出重点 大胆创新
《论人民民主专政》
狱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