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2017-03-25方晶晶

新课程·小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方晶晶

摘 要:课标中指出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和交流讨论才是有效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必要的。但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对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精神、交流表达能力、学习效果都有着很大影响。通过课堂實例,谈谈应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的不足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自己的课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有很多的问题:

1.很多小组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

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造成课堂的失控。

3.教师对组内的分工不明确,很多组员只是“看客”,能干的却是忙得晕头转向,“贫富”悬殊太大。

4.所研究的问题价值太低,不值得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

该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呢?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以及近几年听的教研课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1.合理安排组员,明确分工

在安排组员的时候,优等生和学困生互相搭配,有利于以后的“一对一”辅导。小组中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有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以及小组长。特别是小组长能力要强,因为他要监督和协调自己的组员,督促他们工作,掌控该组的合作进度。

2.教师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要恰当,讨论的问题要具有被讨论性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这也被认为是近几年课程改革比较成功的一面。但是在平常的听课当中,经常发现虽然看着课堂很热闹,学生在激烈地讨论,但是效果却适得其反。究其原因就是教师选择的时机不恰当。什么时机才是最好的呢?在这里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1)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

知识的迁移和模仿是数学能力的体现。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接受新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得出来的结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自我学习数学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不易过难或过简,要恰到好处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学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不能说觉得小组合作好,就什么时候都拿来合作讨论,结果是讨论半天还是没结果,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乐趣。记得我在上《小数点搬家》时,向左、右移动扩大或缩小几倍时,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我提的问题是:“小数点左、右移动一位时,这个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刚开始移一位很简单,学生很容易会想到用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解决问题。但是当合作学习进行到三位时,我发现很多小组都无从下手。经过我提醒有个别优等生理解了,但是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可想而知,这节课上得很糟糕,这个问题用了20几分钟,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导致后面的练习根本没时间来做。所以说教师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并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拿来讨论。太难的问题,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讨论半天也没结果;而太简单的问题同样也不适合,有些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得出的结论就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容易操作并且学生有话讲的问题,才适合进行小组合作。

3.明确合作要求,学生张弛有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毕竟是要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如何有序、高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我们经常要亲身实践才能得出结论,特别是会引入很多游戏,这必定会面临课堂失控的问题。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要清楚合作的目的,还要制订详细的合作要求,最好是能算好时间,这样才能掌控好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对学生也是有要求的,如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质疑他人的观点等。

4.完善评价机制,形成良性竞争

完善的评价制度是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效果最直观有效的手段,能促进学生不断向前发展。

巧用合作学习,轻驾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改变了“填鸭式”的传统课堂,让学生动手实践、交流合作探索数学的奥妙,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团结协作及社会交往的能力。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程立刚.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J].才智,2011(23).

[2]刘忠.浅谈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J].吉林教育,2011(26).

猜你喜欢

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