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引导与合作交流更利于数学教学
2017-03-25李殿荣
李殿荣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师的角色已经逐渐得到转换。在数学学科中,教师已适时地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着、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角。
一、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
要知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重要活动经验。
二、小组合作交流的概念
1.内涵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是基本特征。小组作为一个组织单位,在课堂上,通过小组组长组织的活动实现组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前提条件是在自主探索基础上,针对小组探讨的问题,展开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学习。
2.外延的理解
小组合作交流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其一,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其成员可以相对固定,也可以不固定。但相对固定更好一些。其原因是:合作交流相对配合默契。其二,互动合作交流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要求小组成员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其三,小组合作是一种目标方向的教学活动,这就必须要求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心,共同探讨,解决给定的问题,最终完成小组合作的预定目标。
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教育过程是:诱导→探
索→交流→反馈
1.诱导阶段:激情切入是前提;
2.探索阶段:发现问题是基础;
3.交流阶段:解决问题是核心;
4.反饋阶段:统一认识是宗旨。
四、小组合作交流的前提条件
分组: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学习成绩合理搭配。4~5人为一组,设组长一名,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
一般来说,采用异质合作,是因为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异质合作小组的组成,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五、教师引导与合作交流在教学中的大胆尝试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课中,需要重点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本人依据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程序。同时利用智能一体机,形象、生动地实施这一节教学。其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的片段如下:
(一)教师引导,激情切入本节课题
“同学们好!本节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遨游,你们愿意吗?”“愿意”,学生异口同声。于是,我打开一体机,屏幕上出现熊大熊二合拢抱着一棵大树树干的画面。它们争吵着,发愁不知道怎么测量树干有多粗。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二)教师引导,寓于合作交流教学中
1.探讨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教师首先给每个学习小组发放适量的圆纸硬片,并启发学生用自己带有刻度的直尺测量圆片的周长。按照探索与交流阶段的要求进行活动。其活动方法是:在直尺上滚动圆片一周测周长,用线绕圆片一周测周长。
2.探究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1)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再次发放直径分别是1分米、0.8分米、0.6分米的圆片,让学生采用圆片滚动一周的方法,测量每个圆片的周长,每组得出的结论都是: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直径越大,圆的周长越长。
(2)引导学生观察智能一体机,再演示上述过程来加以验证。确认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3.探究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1)尝试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我们知道:正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固定的倍数关系。即,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这也可以联想一下,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得到证实,就可以用直径计算出圆的周长。
(2)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分别测量出3个大小不同圆片的周长和直径,并填表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表,然后回答数据中商的值是多少,说明了什么。
(商是一个固定的数,说明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智能一体机,验证以上结论。
①通过观察指定的三个圆,用直径与圆的周长比较,进行验证。
②让学生确定任意一个圆,用直径与圆的周长比较,进行验证。
(5)介绍圆周率
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用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6)小结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史料的介绍和同学们的反复验证,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什么是固定的?
4.得出圆周长与计算公式:c=πd或者c=2πr
教师引导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切合课堂教学实际,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是有广阔的前景。
?誗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