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3-25汪红霞
汪红霞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品德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有血有肉的心脏。情感教育很重要,可以使学生提高情感认识,培养情感态度,实现道德行为。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因素,是理性情感教育的基础。情感教育是品德与社会课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品德与社会课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渗透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离不开情境,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画插图、角色表演等情境教育方式,再加上学生喜欢的音乐渲染,去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鼓舞,心灵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达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我国的国宝》一课时,教材通过列举我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和璀璨的艺术遗产来感受祖国历史的源远流长,让学生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可将秦始皇陵、长城、故宫等图片制作成课件或找出相关视频,更直观地了解秦始皇陵、长城、故宫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适当解说,再加上一些古典音乐,这种情境的创设更能让学生懂得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骄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俗话说“触景生情”。这物、这景都是情境,情感的触发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某种情境引发的情感现象,就是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蕴含的感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比如:在教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交通事故的视频,使學生在情感作用下,在欣赏画面时引起相应的情感想象。
二、增加趣味性,寓教于乐情境教育
品德与社会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在教学中,除了教科书上的教学案例之外,教师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教学资源,以及一些学生认为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学习价值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既轻松又愉快。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时,教师结合家乡的历史“渤海国”文化,组织学生参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大庙、博物馆等,听解说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家乡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道德礼仪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感受到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道德礼仪等活动给自己带来了乐趣。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情感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渗透道理,发展情感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把教材资源转化成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的较为直观的材料,并通过分析、讨论等形式,借助一切有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所包含的道德观点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而逐步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能做好》这一课时,课前,我把一张纸片放在地上,上课铃响后,学生陆续走进教室,只有一名学生看到地上的纸片,把它拾了起来,扔到垃圾桶内。
通过这个实验,引出课题。不用教师多说什么,学生就能明白我们应该能做好哪些事。我再请学生举一些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能做好的一些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道德情感就能得到萌发并得到正确、健康的发展,学生明白了道理。
四、移情体验,情感共鸣
情感是连结师生的桥梁,是加强道德认识、提高学生道德行为的良药。其中,情感体验是激发学生情感体现的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认知情感等心理活动,让学生达到一定的情感体验,如:你该怎样拉近与他的距离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有的说不能孤芳自赏,要主动与新同学说话,不能让他在班级中感到孤独;有的说要写小卡片送给他,介绍自己,要与他交朋友;有的说找出新同学的优点向他学习。在活动中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到赞美他人是对他人的一种信任和美好的感情,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尊重对方的表现,理解和尊重是一切成功交往的前提。
五、理论联系生活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是构建生活化、社会化的课堂,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在于它结合了社会性、实践性和连续性。如:教学《伸出爱的手》一课时,我就联系2008年汶川地震来教学。当时汶川地区的人们生活在无助中。这时候社会上的好心人及时站了出来。他们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的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中,参加抗震救灾,给汶川人民送去了温暖。这时候,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就特别能感染学生。
总之,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情感也是人的一种素质。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学习的交流,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以达到情感共鸣,使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