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病夏治在儿科中的应用

2017-03-25张艳儒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儿科阳气哮喘

张艳儒

【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1

一、冬病夏治的渊源

冬病夏治疗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成长,此“天人相应”也。疾病的发生随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不同,其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冬病之发生,主要因为素体虚寒,而又外受寒邪,其病因为“阳虚感寒”,故“寒”为病之本。从小暑至立秋(盛夏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借着天人之阳盛之时,趁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取同气相求之理。用两阳相加之法,使体内阳气充足,抗病御寒能力大增,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以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冬病夏治的机理

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虚寒性疾病多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盛之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随之欲升欲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易于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而且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易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从脏腑的角度讲,中医认为虚寒性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可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冬病夏治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三、适合冬病夏治的几种儿科疾病

1.婴幼儿风湿病:风湿性疾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疾病,中医称之为“痹证”,认为多由卫外功能不足,腠理空疏,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对称性关节酸痛,累及四肢大关节,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宝宝会出现跛行。迁延日久者,可致肢体拘急,甚则关节肿大变形。

风湿病的穴位贴敷法所选用的药物均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同时根据痹证不同症状特点以对应取穴,如肢体关节走窜疼痛,取膈俞、血海,有活血养血作用,起“血行风自灭”之意;以遍身关节疼痛为主者,则选取关元、肾俞以振奋阳气而驱散寒邪;若肢体麻木、关节酸痛者,则取商丘、足三里,以运脾治湿。穴位贴敷法,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发挥穴位治疗的作用。

2.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还可能诱发多种合并症,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哮喘,所以对过敏性鼻炎不可忽视,一定要早防早治。穴位贴敷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选用辛香、逐痰、温阳、驱寒的中药,如麻黄、细辛、白芥子、辛夷等,用新鲜姜汁调成糊状,根据病情程度,对称性地贴敷在患者脊椎旁开的大椎、肺俞、膏肓、内关等特定穴位上。

3.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和“喘证”范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哮喘是因肺、脾、肾三脏不足致使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遇外感六淫或非时之气、劳倦过度、饮食内伤等因素引触而发,所以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根据中医理论,哮喘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故以化痰通络、降气平喘为主,而缓解期以正气虚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不足的征象,宜扶正,可用补肺、健脾、益肾之法,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中药外敷治疗可免去宝宝服药之苦,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宝宝会比较乐于接受,常选肺俞、华盖、膻中穴等穴位,可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4.腹痛、泄泻:腹痛、泄泻也是儿科的常见疾病,脾胃虚寒型常表现为腹部隐隐疼痛,绵绵不休,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劳累、吃冷食或着凉后加重,热敷或者揉按可以缓减。这样的孩子多表现为四肢不温、舌质较淡、苔白,常选用附子、川乌、桂枝、麻黄、细辛、干姜等药物贴敷治疗。例如经常腹痛的宝宝可选用中脘穴,泄泻贴神阙穴,一般贴4~5小时后揭去,于初、中、末三伏各贴一次。如敷药处起疱,疱内有水,不要挑破,最好任其自行吸收。

四、小儿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在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中,中药穴位贴敷操作比较简单,有人认为自己在家贴一贴就可以了。要想取得好的疗效,中药穴位贴敷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贴敷时要辨证取穴,要根据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确定贴敷的穴位,并选择不同的药物,不能单纯地固定于几个穴位。

2.药物要合理配方,专业炮制、密封保存。

3.贴敷时要尽量由专业医师操作,认准穴位贴敷才能有好的疗效。贴敷时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吸收能力、耐受性不同,贴敷的时间长短也应有所变化。

4.中药穴位贴敷要考虑个体差异。小儿体质与成人不同,所患疾病的表现和预后与成人不同,所以儿科冬病夏治療法不能照搬成人的疗法。

5.贴敷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不要游泳、下水、着凉。

6.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海鲜、油腻等食物。

7.贴敷期间,如果遇有哮喘急性发作、发热、腹泻等疾病,请及时与医生联系,勿耽搁病情。

8.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瘢痕体质者、2岁以下患儿,不适合贴敷。

猜你喜欢

儿科阳气哮喘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过敏性哮喘者宜中午外出吗?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早上洗澡伤阳气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