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观察

2017-03-25吴婷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肢体

吴婷

【中图分类号】R1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1

脑血管类病症在临床一直存在着极高病发率,且病发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群。其中脑梗死占据着各类脑血管类病症绝大比例。在医疗技术持续提升的情况下,临床对于脑梗死疗效虽然得到提升,其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1]。但结合实际可以发现,多数脑梗死患者预后均伴随后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对预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次我院从护理的角度出发,旨在对该类患者肢体功能进行改善,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12月时间段内所接诊的脑梗死患者中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90例,盲选其中45例作为观察组,治疗中给予康复护理,另外45例患者,则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组成上,观察组存在有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分布在47—78岁,中值在(60.58±1.99)。对照组患者则涉及到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分布在45—77岁,中值为(61.25±1.87)。在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组成等层面对比可知,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本次治疗中,单纯依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即按照医生要求给予患者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并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定时对患者所使用床单、被褥等进行更换,并及时对患者口腔、鼻腔内分泌物进行处理,确保呼吸道随时处于畅通状态。而观察组患者在本次治疗中,则实施康复护理,细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心理指导。多数脑梗死病发均较为突然,病发前患者基本无不良反应。待体征基本稳定后,因对病症不了解或者无法接受肢体出现功能性障碍的事实,导致心理压力巨大,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且因需要长时间治疗,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加。针对这一情况,在护理中,需准确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告知患者病症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对脑梗死有初步了解。同时,需鼓励患者家属、朋友等多与其进行交流,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2]。

(2)早期康复锻炼。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各项康复训练。首先,可指导患者在床上完成翻身、弯腿、伸腿等操作,起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在治疗期间,可指导患者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兼能起到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对肢体功能进行改善。

(3)环境护理。治疗中,需为患者提供宽敞、舒适的环境,病房内各类物品摆设均不应妨碍到患者行动。同时,需定时开窗通风,确保病房空气质量。浴室、厕所等私密场所均需要安置扶手架。在患者没有接受治疗的时间段内可在病房中播放旋律较为轻快的音乐,在改善病房承重压抑气氛的同时,可起到环节患者心理压力的作用,保持患者在治疗中能够维持一种较为轻松愉悦的状态。

(4)在对存在有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护理时,可充分借助图片、手势等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采用耐心的态度鼓励患者进行发音等训练。理解能力、听力等基本功能训练需协同进行,当患者存在细微改善时,可给予语言或者肢体上鼓励,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

(5)肢体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对肢体康复计划进行完善。在卧床期间,需帮助患者做好体位变化工作,并定时对患肢进行按摩,起到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的作用。辅助患者完成屈伸四肢等简单活动。待患者体征基本稳定后,需辅助患者进行坐、卧、行走等锻炼。训练量不宜过大,不能导致患者产生明显不适感。同时,指导患者对漱口、洗脸等日常生活行为进行锻炼,帮助患者尽快做到生活自理[3]。

(6)飲食护理。在康复期间,需要保证该类患者营养摄入全面,鼓励患者多食用蛋白质含量高食物,逐步鱼类、蛋类等,并增加水果、蔬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食物的摄入量,起到增加免疫力的作用。

(7)健康教育。在进行各项康复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导致患者产生部分不适感。部分年龄偏大,且对脑梗死缺乏认识患者,在训练中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康复训练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为此,在实施各项康复训练前,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做好对应健康教育工作,告知患者康复训练对于改善肢体功能的有效性,以及训练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在患者对治疗方案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开展治疗。在提升患者与各项康复训练工作配合性的同时,可实现对训练效果的有效保障。

1.3 观察指标[4]:借助CSS量表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评价,涉及语言、听力等多方面,满分为30,得分与损伤情况呈正相关。并借助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百分制,生活能力与得分为正相关。通过Fugimeyer运动积分法对肢体功能进行评定,得分与损伤情况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所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借助(x±s)对计量数据进行表示,行t检测,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CSS评分为(17.57±1.28),对照组为(18.01±1.55),Barthel指数观察组为(54.25±1.55),对照组为(55.69±1.88),同时肢体功能评分在护理干预前均未表现出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康复护理后,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为(54.58±1.87)分,对照组为(44.87±1.77)分,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分为(26.57±1.48)分,对照组为(20.89±1.47)分,两项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12.6845,t=8.647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康复护理后,Barthel评分为(66.04±1.78),对照组为(58.69±1.76),(P<0.05,t=11.0254)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SS评分为(12.05±1.25),对照组为(16.08±1.74),(P<0.05,t=9.6948)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受脑梗死影响,患者脑组织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各方面功能将受到一定程度损伤。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发现,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虽然得到有效保障,但致残率依旧未得到有效改善。康复护理主张从护理的角度出发,在各项护理操作的帮助下,实现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有效改善。从荆满华等专家[5]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在康复护理下,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可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且康复护理工作进行的越早,其改善效果越明显。结合临床研究可以发现,康复护理能起到帮助脑梗死患者重建侧支循环的作用,间接起到恢复病变区域脑组织细胞功能的作用,通过学习、获得、再学习,在循环锻炼中使得脑组织细胞的可塑性发挥到最大[6]。

在本次治疗中,我院就将康复护理运用于45例患者治疗中,在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运动功能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三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方面的有效性。

总之,为实现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有效保障,在对治疗方案持续完善的同时,更需要对临床护理工作加以重视,从护理的角度出发,实现对肢体运功功能的有效改善,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康复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需要建立的时间的基础上,多数患者因在短期治疗中因未观察到明显效果,多存在有消极心理,使得与各项训练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实际护理中还需要对该方面加以重视。基于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具备极高的推广性。

参考文献:

[1] 邓敏玲.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8):134-135.

[2] 王芳,朱科科.分析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J].健康前沿,2016,25(11):30-31.

[3] 单琴.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6):16-17.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肢体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
ED治疗不能光靠补
面试六禁忌
有效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