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2017-03-25康玲范慧颖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质量观办学定位

康玲+范慧颖

摘 要: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对当代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和要求着手,分析了当代高等教育质量观应该具备的内涵和要点。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

一、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高等教育要积极地汲取发展的本质和要义。教育是我们国家振兴和发展的前提,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之所以是发达国家,究其本质是其在高等教育上也胜人一筹。只有高质量、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依然要认识到现阶段高等教育现状和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悬殊。所以及时地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注入到高等教育之中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必须将发展作为自身第一要务,从战略高度去思考高等教育的每一步教学活动和研发活动,并意识到作为教育体系金字塔中的最高层次,把握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高等教育发展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三维度目标要求中,质量应该放在首要位置上,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创新科研能力和高品质社会服务的前提和基礎。

第二,高等教育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高等教育发展最为根本的动力就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原则,将学生视为主体;在组织办学活动的过程中坚持人才主体原则,将教师视为主体。这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应该将人才培养作为自身的根本任务,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此目标展开。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要意识到人才强国的本质,在学校内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不断地提升教职员工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第三,高等教育要秉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高等教育必须全面地、协调地、持续地发展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精尖人才。所以政府和整个社会都要注重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摸索和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的探索,客观地看待高等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避免高等教育开展过程中的急功近利思想。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开展要给你改围绕着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在此基础上做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体制、质量评价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高等教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发源地,成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借鉴国际先进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人才发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道路。同时,高等教育系统和高等学校应该持续不断地进行办学规律的探索,将大师、大学精神和大楼之间的关系捋顺摸清,合理地进行办学资源的配置并提升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使得学校内部各项事业、工作和环节实现有效衔接和相互协调,将大学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方法和载体。所以高等教育必须把握以人为本原则,将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本质追求,在评判高等教育质量的时候应该将是否实现了学生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标准纳入其中。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在高等教育内部树立整体质量观和基于学生发展的质量观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高等教育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深入挖掘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高等教育当前正处在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进程中,人才培养更应该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落实和贯彻下去,将教学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使得单纯地用学术标准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现象得到遏制。另外,高等学校还要在注重学生智育发展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强调对学生德育、美育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注重学生的人格养成,对只教书、不育人的高等教育现状进行彻底地变革和整改,防止只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却忽视大学精神的现象的猖獗。总之,高等教育应该将学生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二)满足社会用人需要

高等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和社会任务。如果我们脱离了社会责任单纯地谈高等教育显然是有失偏颇,也使得高等教育研究失去了意义。高等教育处于一定的国家民族范围内,其天然地带有着国家民族的属性。麻省理工学院原校长查尔斯·维斯特鲜明指出:“MIT从属并服务于美国”。高等教育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就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履行国家的责任。

社会公众和政府是评价高等教育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重要主体,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式也都由其决定。因此,高等教育在决策和变革的过程中必须从国家和社会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切工作的调整和改进都要建立在国家和社会需要之上。从我国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其根本目标。当前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是高等教育建设的重点,持续不断地提升高等教育社会效益和提升人民满意程度,禁止将高等教育变相为学历学位教育。此外,高等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区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出高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优势,防止关门办学、闭门造成的可能性。

(三)符合办学定位

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坚持的人才培养层次、标准和规格以及学校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统称为办学定位。办学定位决定了特定高校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坐标,是衡量、判断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不同的高等院校在师资力量、生源来源、办学经验和办学历史上不尽相同,因此具有着不同的明确或者隐含的办学定位。举例来说,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和社区大学就存在这明显的办学定位区别。所以在评判高等教育质量的时候应该衡量其是否符合办学定位要求,脱离办学定位的话,高等教育将失去其基本内涵。另外,我们要注意到符合办学定位,必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这也是科学的质量观与合规定性质量观的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1]周廷勇.高等教育质量观:生存与变迁[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176—178

[2]马万民.试述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与建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52—55

[3]刘凡丰.教育质量的概念和评价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29—33

猜你喜欢

质量观办学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青岛啤酒“大质量观”
医院要树立全面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省思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