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能力的多元化培养实践

2017-03-25张晓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功底声乐多元化

张晓萍

摘 要:音乐是一种灵魂的传递,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随着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水平之后,更高的是对精神需求的向往。声乐作为一种艺术展现在舞台当中并且受到了大众的欢迎,近年来更是达到了一种空前的高度,但不管是什么艺术,缺少创新总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关键词:声乐演唱 多元化实践

如今演唱作为一大热门的艺术活跃在各大荧屏当中,各种演唱选秀节目也都接踵而来,每天我们的耳朵都被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声乐节目熏陶着。但是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如今演唱的风格永远都只有那么几种,听得多了就好像每天都在看模仿秀一样,慢慢地便失去了兴趣,人们对声乐多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从事专业声乐教育的工作者不由得产生了质疑和深深的思考。

一、声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改革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了几个类别,它们分别是流行声乐教学、美声声乐教学还有民族声乐教学三大主科,而在教学的时候则是分班教学模式,这样的方法或许会让学生在某一学科学得特别精通,但是这样不利于学生未来长远的发展。比如说让美声班的学生唱流行音乐的话就算是很难为人,分班教学的方式是科学的教学方式,贪多嚼不烂,影响他们创作的灵感。但是我们不妨试一试声乐科目类别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就是说在教他们流行声乐演唱的同时还给他们传授美声和民族风的声乐知识。不需要过多地传授,但是要让学生们尽可能多涉足一些声乐模式,多种方式结合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到一种最适合自身的音乐,避免模仿别人的情况发生。风采容易模仿但是风格是无法复制的,传授学生的不是如何唱得更好而是学会如何唱出自己的风格,这样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他们在声乐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二、声乐演唱能力的多元化改革

如今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在学生们学习了基础的声乐知识之后选定自己的学科,然后每天早上出早课练声锻炼学生的发音方式和肺活量。这种方式的有利之处在于学生日复一日的练习之后会在声带相互形成一种肌肉记忆,让自己每次一开腔就找到当初那种练习之后的声音,基本功也会学得特别扎实,而且练出来的并不是功力而是功底,这种功底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都不会忘却。所以每一个正规声乐班的学生功底都非常深厚,在练习功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果一个歌手的演唱风格被人们所接受的话还好,但是如果暂时不被人所接受的话那么这个歌手就很難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所以我们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多元化的改革,在声乐教学的时候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是正确的,但更多的应该是传授给学生声乐的创作方式和方法。必要的基本功的练习是需要的,但我们更多的是把教学的方向从声带转变到脑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练的不仅仅是功力而是功夫,功夫是可以瞬息万变的而功力只是自己内部的一种敏感记忆。当我们很喜欢一个歌手的时候是喜欢他的声音,但是终于会有一天我们会对这种声音产生审美疲劳,这个时候我们则期待他对自己的声音做一些风格上的改变。音色是改变不了的,但是声音的发出方式是可以尝试着改变的。

三、声乐演唱能力教学类型的多元化改革

传统的声乐教学类型大多是民族声乐、美声声乐、流行声乐等,种类其实很多,学习的方向也很多元化,看起来好像没有改变的必要。但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声乐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绝对不可能只有这么几大类,有很多古老的声乐文化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比如说纤夫的号子,深山里的信天游,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作出来的小曲等。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我们不可能将这些声乐形式照搬到课堂上,但是我们可以将其融合改进,开创一种全新的声乐形式。那种声乐形式是古代人民在生活环境的压迫下创作出来的,我们不可能复制当时的生活环境,但是并不代表在生活中摸索出来的就不能继承。我觉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是声乐历史上最有资历的创作人,他们所创的声乐才是对生活最真实的抒发,才是对感情最真实的表达,这些是当今很多演唱者一直苦苦追求的东西但是却被人摒弃在声乐的门外。所以我们应该进行声乐教学类型的改革,将那些传统的艺术更好地更大方地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否则终会有一天我们会厌倦当今的这些流行声乐,会对当初那些最朴实的声乐充满无限的向往。

四、声乐教学环境的改革

如今受欢迎的歌手大多数都是科班出身,或者是来自于某某声乐学院。其实很久以前我们的前辈就说过最美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如今的声乐培养方式都是学校制培养,而且也是高考模式的一种间接体现,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中学习者的素质,以方便更好地教学。但是这种方式的不利之处就在于它会错过好多素质很好的并且有声乐梦想的人,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各类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办法杜绝这一现象,因为这种学生的筛选模式是一种综合素质的筛选。毕竟我们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声乐人才,所以在教育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结语

声乐演唱能力的多元化培养无非就是要在教学和实践中下功夫,能力来源于经验,培养才是经验的起点。当声乐这门学科像语文一样重要、被重视时,中国的声乐教学模式才算是更进了一步。

参考文献:

[1]郑清元.论跨界唱法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研究[J].音乐时空,2014,(20):170-170,183.

[2]吴波.对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发展思考[J].北方音乐,2015,35(13):1002-767X.2015.13.021.

猜你喜欢

功底声乐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一线记者如何练好新闻采访功底
理论宣讲者要修炼文化功底
笔墨功底扎实 感情含蓄真挚——读杜征麟的画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学者功底缔造智能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