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的思考
2017-03-25马静
马静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好图书馆人文环境的途径和措施。要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开展信息服务;制定融入人文关怀的管理措施;创建能够激发创新灵感的环境。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环境建设;途径
图书馆环境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含硬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两个部分。硬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作品形式对馆内设施的装饰。人文环境是指人类的语言、文化及各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境况和氛围。[1]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是指图书馆对馆员和读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诸要素之和,具体来说就是图书馆空间环境、管理、服务、制度等体现的人文化。
一、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视硬环境建设,轻视人文环境建设
提到环境建设,很多图书馆会先想到硬环境建设。的确,合理的布局设计、高雅的艺术装饰、柔和的色彩搭配、清新的空气、充满文化气息的阅览室、自由开放的阅览环境,可以使读者心情愉快,忘记烦恼,专心投入学习当中,它的建设功效显而易见。但是对读者心灵触动最深的应该是图书馆环境、管理、制度、服务等渗透出来的人文关怀。比如:自由、平等、尊重、信任。它们可以增加读者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具有引导读者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功能。
2、忽视“创新、求索”的教育责任
据统计,我国每年受理的15万件专利申请中,大学生申请的仅占0.05%。而在美国,每年受理的近40万件专利申请中,大学生申请专利的占23%左右。[2]这足以说明,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比较低。我国古代有著名的四大发明,但是几千年来,缺乏创新、求索其中奥秘的动力,思想禁锢,逐步丧失这种创新、求索的意识和能力,以致我国的科技创新从元代以后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3]我国现代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注重灌输,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注重死记硬背,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学生质疑能力、辨识能力、冲击能力逐渐减弱。图书馆是辅助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术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为读者创造能够激发“求新、探索”灵感的环境。
3、图书馆文化自觉缺失
忽视图书馆文化存在现状,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漠不关心,把图书馆工作看做是一种程序化的过程,缺少对读者的文化熏陶、精神交流和思想碰撞。具体表现为:在资源建设中重数量轻质量,对电子文献重引进轻利用,对读者服务时,满足于浅层服务,缺乏对读者阅读引导和信息素质的培养。[4]
4、规章制度缺少人文关怀
一些图书馆在管理规定中,对读者划分等级,区别对待。例如:个别高校图书馆规定:教师的图书借阅额上限为15本,还书期限为6个月,而学生的图书借阅额上限为5本,还书期限为30天。看似很普通的条款,可能会使一些学生读者感觉被歧视,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些图书馆规定“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不允许串岗、聊天,每次上厕所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等内容。规章制度规定的过于严苛就显得缺乏人文关怀。让人心理不舒服,从而产生一种消极情绪、甚至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图书馆工作。
二、建设好图书馆人文环境的途径
1、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开展信息服务
(1)首先,要强化馆员和读者之间地位平等,应该尊重读者的人格、自尊和权利,要用心去“爱”他们。“爱”读者,就会尊重他们,不做忽视或漠视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爱”读者,就会去包容他们,即使犯错也会理解他们,耐心教育他们,“爱”读者,就会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着想,将自己的知识积极转化、传授给他们,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馆员要善于与读者沟通,掌握沟通技巧。图书馆阅览室除了要给读者提供丰富的馆藏文献,还要善于与读者交流。这样才能了解读者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需求者因恶劣的态度、行为、语言、表情等因素而离去的人数是因客观原因无法需要而离去的人数的3倍。[5]这充分说明,被服务者更加重视对精神上的满足。馆员的服务水平代表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他的一言一行包括眼神、表情、语速、语调、语气等因素都会使读者对这个馆员的服务做出好的或不好的评判,从而影响读者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使人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做事往往事半功倍。而不好的情绪会使人萎靡不振,胡思乱想,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做事总是出错。因此,馆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提高与读者沟通的能力,使读者能够心情愉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3)要提高馆员对图书馆文化发展的主动性。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尤其是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时代特征做适当调整。能准确判断读者需求,对基础性读者要推荐、引导他们利用图书馆館藏图书,丰富他们的学科知识,不仅要满足他们的个性阅读需求,还要对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行引导。对高层次读者,要为他们提供相应学科的文献信息需求和学术研究动态,以提升他们获取与运用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对读者的引领功能和社会责任。[6]
2、制定融入人文关怀的管理措施
首先,规章制度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不是一部分管理者的特权,更应体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地位的平等性和利益一致性,公平对待每位读者,是给予读者最起码的尊重。其次,约束性是规章制度的基本属性之一,对读者的规范和约束制度是保证正常有序的借阅秩序,形成良好的借阅环境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妥善处理好规范读者行为与方便读者利用之间的关系,注重读者权利,尽可能地减少或取消不利于读者利用文献信息的条文规定,引导读者更多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的资源效益。[7]第三,规章制度应当是一种激励机制,而不是惩罚制度。二者的区别在于,激励机制能使人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能促进人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惩罚制度只能让人颜面扫地,有时还会有不公平、受委屈的感觉,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中,对借书超期的读者(包括学生和老师)不再罚款,而要求他们在馆内进行相应时长的义务服务,包括借阅指导、整理书架、维护秩序、打扫卫生等。义务服务时长根据读者超期的天数进行折算。义务服务可安排在课后,不与上课冲突,时长可累计,这项人性化的制度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
3、创造能够激发创新灵感的环境
(1)加大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力度,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具有启迪思维的作用,学生不断阅读,能感受新思想、新观念,使他们思想灵活,思维灵敏,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有极重要的作用。[8]因此,图书馆要加大文献资源建设力度,在图书采购时注重新学科、新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资料采集;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丰富电子文献资源。
(2)图书馆与二级学院或团委、学工部联合举办一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活动,如智力竞赛、设计大赛等等,来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在图书馆开辟休闲场地,提供饮料、咖啡、甜点等,努力营造“自由、公平、开放、和谐”的氛围,吸引读者参加,可以不拘形式,不限内容,不论身份进行自由讨论,以激发灵感、获得感悟为目的。
良好的图书馆人文环境,是需要管理者、馆员和读者三者之间相互协作来完成,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努力的结果。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学习环境是大家共同的心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柴庆霞.重视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人文环境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8)25-27.
[2] 张根叶.论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3)88-89.
[3] 王华.浅谈共建的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以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4(21)254-255.
[4] 刘明广.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现代情报,2009.29(2)170-172.
[5] 白雪梅等.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有机发展[J].图书馆学刊,2013(2)7-9.
[6] 韓伟,王丽娜.浅谈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策略[J].科技与经济,2013.12(24)138-139.
[7] 周肇光.高校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引领功能与社会责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6)60-65.
[8] 田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图书馆教育[J].现代情报,2003(1)159-160.
【作者简介】
马 静(1971-)女,西安财经学院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