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如何抓紧班级工作

2017-03-25黄明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小学生

黄明霞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素有“小校长”的美称,其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我从事小学教育事业二十多年,且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来,我通过在工作中运用、验证、实践和体会,总结出以下工作方法。

一、以“德”正其心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也是实施其他各育的保证。促使人的个性形成,学生是否成才的关键在于德育。如果没有德育,学生就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整个教育就会失败。因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德育对小学生来讲,更多的应是养成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终生。多年来,在德育工作方面,主要严抓《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强化养成教育,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养成教育中,我认为如下导行方法之有效。

(一)明理导行

这是最基本的导行方法。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对它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和习惯。所以我每对学生提出一种行为的规范要求时,总要做好充分的说理工作,例如,我们在进行尊敬和爱护国旗、国徽教育时,先向学生介绍国旗、国徽的设计过程和象征意义,讲述爱护国旗、国徽的动人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国旗、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那样,尊敬和爱护国旗、国徽。在明理激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地参加每周的升旗仪式,这样效果好。

(二)训练导航

1.根据年龄特征,结合《规范》内容,建立训练序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慣的形成,同知识的增长一样,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规范的基本内容是统一的,但训练的重点、内容层次以及实施的步骤的安排是灵活的。《规范》从内容上来说,有联系又有区别。低年级重点抓礼貌用语及站、立、走、坐的姿势等基本行为的训练;中年级开始接触社会,重点抓礼貌待人、尊敬他人等良好习惯的训练。高年级重点抓文明守纪、遵守社会公德的培养和训练。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采用“训练——督促——提高”三部曲,力求步步落实。

2.根据学生特点,加强引导,及时解决问题。使训练工作循序渐进,步步落实。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把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各项目标、措施、综合统筹安排,从而构成这项系统工程有力的领导。在工作中基本上做到繁而不乱,难而有序。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健全各项班级制度,做到每天一了解,每周一检查,每月一小结,期中初评,期末总评,从而把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使之循序渐进。步步落实,对训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解决。

(三)活动导行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需要教师按照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开发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道德实践的体验,进一步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辨别能力,形成道德行为。同时通过活动集体效应的发挥,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如为了深入持久地学雷锋,组织开展“红领巾在行动”活动。由于活动中充分调动队员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得“英雄模范”活动常年坚持,常学常优常新。活动的足迹涉及到英雄人物优秀品质的各方面,活动的足迹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生们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方式亦不断地向英雄模范的境界升华。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明是非,识善恶、辩美丑、知荣辱,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炽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热心助人、乐于奉献、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一旦形成这种良好的思想道德,就会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既是他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提醒他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促进学生个人和班集体的进步。只有养成教育抓好了,抓实了,抓到位了,班级才能管理好,学校的秩序才能井然,推进素质教育才有保证,学生的发展才有希望。

二、以“爱”动真情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仁慈博爱就是弥漫班级之池的水,湿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有博爱之心,就会发现不同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就会发挥所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力,且应用亲情、温情、友情去温暖少年儿童的心灵。亲近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业,还要关心他们情感上的需要,特点是当学生产生倾诉内心烦恼与快乐的渴望之时,要真心倾听,因为有时老师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温和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都可能激发学生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激起情感轩然的大波。正如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可见,对学生无限热爱则是教师的情感生活核心。那么,作为班主任该怎样培养和运用爱学生的情感呢?

(一)记住爱的内容

1.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行为倾向,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调查访问法和书面材料分析法等。树立一个正确的“学生观”,乐与同学生交往,熟悉学生,并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才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考虑问题,从而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影响学生。

2.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要从生活上、思想上和学习上多为他们着想。充分信任学生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平时同学生谈心时,要以鼓励为主,以激励的话语调控学生心理,使其乐于接受。例如我在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时,我会说:“你并不比别人差,为什么总是那么胆怯,由于缺乏自信,你也失去了不少成功的机会,老师真替你感到可惜!下次勇敢地走到大家面前来,尝一尝勇敢的滋味,怎么样?老师支持你,准能行。”果然,这样做效果真的更好。因为教育活动是双向的,老师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才会有卓有成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由此,我们可领会到,离开了真实的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实践证明,人微言轻的班主任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时机,巧妙地激励学生。如对基础较差、纪律散漫的学生进行多次教育,使其改正,但有时也会遇到学生有逆反心理,工作一时难以做通时,动员学生家长共同教育,或亲自家访,这样做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金莲.班级管理之我见[J].班主任之友,1995(07).

[2]文建新.班主任体会点滴[J].班主任之友,1996(07).

[3]李观娣.后进生转化策略思考[J].班主任之友,1996(11).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小学生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我是小学生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