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思想品德科目教学的落脚点

2017-03-25田孟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田孟彦

摘 要:中学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同学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养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义务教育时期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落脚点入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义务教育时期的落脚点展开了分析,并对本课程的教育方法总结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时期 思想品德课程 教育的落脚点

一、义务教育时期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学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着怎样做好社会公民的重要阶段。所以,义务教育时期一定要对中学生在成长期间碰到的思想品德行为进行正确指导。可是,纵观目前的中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把大多数精力都集中在了学生文化科目的教学上,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副课,如音乐、美术、体育和思想品德的教学缺乏重视,忽略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为了转变这种情况,教育部在2011年发布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这一标准的拟定完全是根据中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需要所实行的,较好地加大了品德教学的力度。因为思想品德教学的知识和其他课程不同,思想道德科目的教育需要涵盖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一切基础知识,如法律、道德、思想健康等,所以,义务教育时期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应牢牢围绕着同学的日常生活来实施,在学科教育期间为同学的思想品德情况进行引导。

二、中学思想道德科目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思想道德科目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由初中到高中思想道德课程来看,其包含了公民常识,时代发展历史,法律基础,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基本理论,并且还包含教育科学理念常识,自然科學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理论与文学、历史、地理等时代科学基本理论。同时,思想道德课程还涉及爱国主义教学、中国梦教学等,因而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思想道德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形态为中心内容的常见的、普遍使用的文化社会科学基础理论教学,拓展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道德素养,较好的展现了素质教学以全面教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正确个性的宗旨。由此不难发现,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道德课程的基本属性与底色。

三、义务教育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落脚点

1.思想道德教学要以人为本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内容包括知、情、意、行等。在其养成期间,中学生的情感将会从外化转成内化。而这几个心理因素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互相约束、影响,各个环节都互相影响。人的思想道德中有转化为内在心理,才能引导人的行为举止,使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品质、完善的人格,进而给生活创造正能量。在当下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年代,学生在思维上受到的影响也逐渐增多。然而,同学们正处于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非常不健全的时期,对外部的一切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目前情况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学以原来任何阶段都要关键。

基于这点,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生的思想教学程度不断加大,通过教育的方法向学生传授者正确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养成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不但端正了同学的行为,把健康的品德转变为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也使学生在遇到外部环境诱惑的时候,可以一直保持着一种清醒的思维,提升自身判断是非的作用。义务教育时期思想品德教学面对的是所有的中学生,需要其在思想品德方面可以一直保持着健康、积极的心理。因而,中学生的思想道德需以学生为主,老师应突显学生在整个思想道德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思想教学任务都需围绕学生来进行。

2.思想品德教学要与时俱进

社会在不断发展着改变,人们的思想理念也随之在进步,而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教学也一样具有时代性。所以,义务教育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课程的教育在内容上必须要和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相统一,科目内容的制定要与时俱进。由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和进步是动态的,学生有自身的成长体验和思考,对时代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每个时代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特征,对学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义务教育时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课程的教育必须要和社会相结合。由此,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才能较好的实现内化,进而养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义务教育时期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学应严格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来进行。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一切均要从学生的角度着手,将思想品德教学和学生的成长与实践相融合,寻找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及需求,改进思想品德的教育理念,从教育内容和方式方面入手,突破以往的学科式教学,进而真正的把思想道德教学融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辨别品德问题时做出较好的选择。所以,总学生思想道德老师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努力探索,正确地选取适合目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学的方法,找出教育的落脚点,由此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思想道德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野下农村教师问题研究——基于纵向与横向实证调查和政策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03):64-83.

[2]洪声振.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教学计划资料汇编(1909—2009) 第二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1949年—2009年)[J]. 航海教育研究,2014(04):92-116.

[3]陈煜.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S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课程结构为例[J]. 当代教师教育,2015(03):71-78.

[4]蒋新国,李国财.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水平四(七至九年级)》为例[J]. 惠州学院学报,2015(06):71-79+118.

[5]张丽敏,谢均才. 中国大陆小学品德教科书中榜样的嬗变——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和2005年版小学品德教科书内容分析[J]. 教育学报,2016(03):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