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信起来
2017-03-25李晓红
李晓红
【关键词】 幼儿;美术活动;胆怯;自信;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3—0123—01
美术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大胆想象、积极动手操作,但也有部分幼儿较为胆怯、不自信,在活动中缩手缩脚。对这些胆怯、不自信的幼儿,我们应该如何让他们告别胆怯,变得自信,帮他们建立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呢?
一、运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1.在美术活动中开展各种染色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建立自信。
染色游戏可选择生活中常见、易得的工具和材料。如,在光滑的纸上滴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用吸管把颜料吹成各种不同的形态;把餐巾纸折叠,在边或角的地方蘸上不同的颜料,让颜料自由渗透,让幼儿感受色彩的晕染和流动;或用弹珠蘸上颜料在铺有白纸的盒子里滚动,在白纸上形成美丽的印迹。这些游戏形式在创作时往往会给孩子们带来一种新奇的效果,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成功,体验创造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从中建立自信,变得大胆。
2.精彩的美术欣赏让幼儿开阔视野,增强自信心
美术欣赏是提高幼儿审美情趣、熏陶幼儿审美情感、启迪幼儿审美表现的一种方式。美术欣赏选择的作品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欣赏水平,可以是同伴较好的富有创意的作品,也可以是国内外优秀的幼儿作品。应是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似或接近的,能反映现实生活,情节简单、主题突出,能给幼儿以良好教育和影响的美术作品。
3.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多人合作,给幼儿提供向别人学习的机会
可以让幼儿多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同伴的作品风格、用色和材料的使用等,可以给不自信的幼儿以榜样作用,让他们有向别人学习的机会。还可以让他们承担一定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幼儿可以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他们的价值,赢得同伴的信任和赞扬,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4.提供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不再胆怯
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美术材料,以唤起幼儿大胆创作的欲望。如,可提供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各种纸张、树叶、毛线、印章、干果壳、沙子、石头、碎布头等,对各种材料和工具的好奇心会使幼儿忘记胆怯,在使用材料和工具的过程中幼儿会对自己的操作能力更加自信。
二、采取适宜幼儿个体的方法和策略
美术活动是一种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幼儿的美术作品往往更加率真、更具个性。要画什么、做什么、怎么画、怎么做,是由孩子们自己做主的事,教师过多的评判,尤其是负面的评价,只会让孩子失去创作的自信和兴趣。
1.赞美和欣賞幼儿,让幼儿在赏识中建立美术活动的自信
要真正懂得孩子,让孩子勇敢地画,勇敢地做,幼儿怎么想就怎么画,怎么想就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表扬和鼓励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它能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转化成动力和创造力。对于不太自信的幼儿,我们往往需要给予他们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赏识。要给予幼儿充分的理解,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幼儿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2.积极找出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幼儿找出问题的根源,引导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当幼儿缺乏美术兴趣时,可以用语言去引导他们,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或带领他们共同回忆、联想,发现作品中缺少的部分。当幼儿实在没有兴趣的时候,不应该强迫他们去画去做,可以先让他们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等他们想画想做的时候再进行。
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如,可以和幼儿一起说说开心的假日、可爱的小动物、五彩缤纷的糖果……生活经验丰富了,幼儿就有了更多的美术素材,在美术活动中也就会更大胆、更自信。
3.正确评价幼儿作品,保护幼儿自尊心,增强幼儿自信心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应以成人的视觉方位、知识经验、审美情趣来评价幼儿作品,也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敷衍和评价幼儿。应从幼儿的作品特点出发,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爱护他们的个性,努力从幼儿的作品中去体验他们的情感,给他们以更多的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每一个作品的珍视和肯定。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