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2017-03-25薛八奎
薛八奎
【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优势;
注意
【中圖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3—0110—01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能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利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不仅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在作图时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他们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开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此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画图,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教学“图形的平移”一课,可以先选中平移对象,之后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代替教师、学生做这些工作,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能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计算、作图、数据处理的工具
在数学的学习和应用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繁琐的计算,需要作出复杂的图形或者图象,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可以完成这些基础性的数学活动,从而使得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对数学规律的探究与反思、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把握,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思维学科,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当我们在抽象思维遇到障碍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学对象,而且还可以展示数学对象的构造和变化过程,反映出数学本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信息技术使得数学对象形象化,使得数学关系明显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更高层次的数学对象,开展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3.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方便的教具。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库,并选择能够揭示所需问题的数学本质的资源组织教学,形象直观地演示数学对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忽视先进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有的教师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现代化,远胜于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规律,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作用。
2.应与传统教学方式优势互补
整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与传统教学方式优势互补。例如,有理数的运算、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等,用传统教学一样奏效,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以及许多几何问题等,则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直观、形象,能展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其效果与传统教学很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选择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是必然的,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学习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有效开展数学教学。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