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痕,花开有声

2017-03-25刘雷林

新课程·小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低年级

刘雷林

摘 要:新课标指出,小学低年级的朗读目标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学生只有在学中读,在读中学,才能真正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就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的重要性以及朗读方法的有效指导作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低年级;朗读;指导;有声有色

朗读指导一直是小学教师难以攻克的难题,特别是农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讲的都是方言,因此,学普通话是个难点,把生字读标准是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更是难点。

每一颗种子都需要阳光水分的滋润,才能发芽生根;每一株禾苗都需要阳光雨水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才能灿烂绽放。“朗读”就像鲜花一样,只有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绽放得有声有色。

低年级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文字优美。作为新课标改革的一线教师,耕耘在这一片充满梦想的语文课堂中,我们该怎样去创造一片肥沃的土地,滋养这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让她们绽放得有声有色呢?感情朗读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的朗读目标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而目前,在农村学校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客观因素,如低年级学生从用方言交谈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而感到不适应、不顺口,朗读课文时,不是句子停顿太短,就是声音拉得太长,同时他们由于受知识年龄等局限,很难体会语言文字的色彩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认为放声读就是读得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农村学校更是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激起他们的情感之花,让他们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这将成为我们一线教师重要的研修课题。

一、汉语拼音是朗读的种子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一颗种子,更是情感朗读的种子。只有学好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读准每一个词语,才能把课文读正确。如果学生的汉语拼音没有掌握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连基本字音也无法读准确,更别说朗读了。相反,如果汉语拼音掌握好了,学生朗读起来也会轻松快捷得多。一年级的课文基本都是采用全文注音的形式,这样既可以巩固刚学会的汉语拼音,又为正确认读汉字提供了方便。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只要看看头上的拼音就能正确拼读了,从而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在二年级以后的语文教材中,学生没见过的生字也都有注音,满足了学生的朗读需求。由此看来,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是学生识字、阅读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学生刚入学时,教师要扎实抓好汉语拼音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好汉语拼音。可针对拼音字母的特点,多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采用儿歌、童谣、手势、顺口溜等形式,把抽象的拼音字母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牢固掌握汉语拼音,为今后的阅读教学提供便利。

二、教师范读是情感的养料

汉语拼音这颗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后,他们基本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读通课文。由于年龄小,他们在情感认知上还有所欠缺,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强,这时我们应该把朗读指导的重点放在模仿朗读上。那么教师的范读就成为帮助这颗种子健康成长的养料。一位名叫艾伯特·梅拉别思的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时发现: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加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学生只有通过听教师的声音,看教师读的表情和形态动作,才能充分获取教师所传达的信息,深刻地感知课文。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情感。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养料传递给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感知课文描述的情感世界。如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我在范读时,声情并茂,并加上形象的肢體动作,使学生对爸爸、妈妈、姥姥的话有了熟悉的感知,从而领悟到劳动给家人带来的快乐,无形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教师通过不断地范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朗读的趣味与美感,在他们的心中,情感朗读这颗小禾苗就慢慢地成长起来。

三、创设情境是滋养的雨露

通过一段时间的朗读学习,学生心中情感朗读的禾苗开始慢慢长大。他们在读书的时候,会模仿着教师的样子,把朗读的语调跟肢体的语言联系起来,因为他们也想把文章读得有声有色。但是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创设情境是感情朗读滋养的雨露,她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小鹿的腿受伤后,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小鹿躺在床上时的那种焦急不安的心情,我就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增加了一点内容: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一天,他的脚无法下地走路;一周,他的脚还是无法下地走路;一个月,他还是无法下地去看看他的玫瑰花……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基本能够感受到小鹿想看到自己玫瑰花的那种急切心情,内心的急切之情也就呼之欲出了。下面我以某篇课文为例,具体谈谈怎样创设情境:

1.情感迁移法

每个孩子在家里都得到过不少夸奖与表扬,通过教师简单地引领,很容易让他们勾起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夸奖自己的语言油然而生,从而把妈妈夸自己的那种自豪感迁移到“课文中两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儿子”这些语句中来,学生就初步感知了妈妈那得意、自豪的语气。我再重点指导文中第一个妈妈的话,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读法,让学生了解读这句话的要领是:读准每一个字,语速稍快,语调稍高。只要把第一个妈妈的话读准确了,读准第二个妈妈的话就很简单了。

2.情感渲染法

课文中第三个妈妈的话平平淡淡,但琢磨起来又耐人寻味。她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难道在妈妈的心中,自己的儿子真的是一无是处吗?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只是这位妈妈不愿意把自己儿子的优点拿出来炫耀罢了,后面第三个儿子的表现不也证明了这点吗?所以我告诉学生:“任何孩子在妈妈的心中都是无人能比的。”通过这种情感的渲染,让学生去理解这位妈妈的谦虚,从而用一种平淡的语气把这位妈妈的话读出来。

老爷爷的话更是风趣,他用一种冷幽默的语言“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只有懂得关心、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教师把三个妈妈提水时的辛苦与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出每个学生心中的那份善良:妈妈需要帮助,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老爷爷对前两个儿子的漠视和对第三个儿子的关注。

3.情境引导法

课文的第8自然段是最能打动学生内心世界的内容,我请班上力气最小的和力气最大的两位学生做代表,亲自来提一桶水,其他同学注意仔细观察,然后再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这两位学生,了解此时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提了这桶水后有什么感受?从而使全班学生都能体会到一桶水很重,妈妈很辛苦。学生再读这段话的时候,很自然就流露出了那种很“累”的语气。

四、角色朗读是表达情感的大观园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这时候,教师不妨放弃对文本进行繁琐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朗读能力和生活经验,揣摩文中角色的心理,然后再读一读、演一演,这样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J·K·罗琳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生活经历不一样,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就有差异,因此朗读出来的情感也就不一样。所以,不同的学生虽然扮演的是同一个角色,但是他们的情感表达是有区别的。因此,我认为语文朗读中,分角色朗读是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大观园,让他们投入情境,深入角色心理,在悟中读,在读中演,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学会了朗读的自我调控。这种快乐而又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朗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才能真正地让情感之花在学生的朗读中绽放得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姜宪友,张冬梅.让学生用尝试思维解决问题[J].新课程(中),2015(9).

[2]金怡君.梦想课堂:精当的评价语言[J].新课程(综合版), 2015(11).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低年级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