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2017-03-25常玉

甘肃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成因体育教学

常玉

【关键词】 体育教学;心理障碍;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3—0086—01

体育教材内容多,各项技术难易程度不同,为了完成体育任务,教师通常对学生身体方面的教育多,却忽视了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因而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了胆怯、自卑等心理障碍。在心理障碍的刺激下,人体工作机能明显下降,表现出精神紧张、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控制力下降等情况。特别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应引起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心理障碍的形成因素

1.外部原因

(1)教材性质:体育教材中内容较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当教材内容有一定难度时,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

(2)教学方面: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单调,讲解枯燥,动作示范不规范、不准确,没有吸引力,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畏惧心理。

2.内部因素

(1)缺乏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存在兴趣、志趣、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但学生的畏惧心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对自己的弱项缺乏改进的兴趣,一遇到训练此项目时,便寻找各种借口逃避。

(2) 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认为只要把语文数学外语学好了,体育成绩无所谓,表现出厌烦和无所谓的态度,对体育学习冷漠。

(3)意志不够坚强

训练动作失败或身体受伤容易形成条件反射,过于爱“面子”,怕在同学面前做“砸了”被同学讥笑,遇到难度较大或有风险的项目,没有用顽强意志去战胜困难,而是产生怕苦、怕累、躲避的消极思想。

二、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教学策略

1.激趣策略

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首先就要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意志。要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养成与他人合作、积极向上的品格。其次要创造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组织学生能参与的体育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逐渐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量力策略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就群体而言,存在着个性差异。就个体而言,存在着自身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好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身差异是消除学生羞涩、恐惧等心里障碍的有效途径。

量力策略就是根据学生心理障碍发展的程度和个性差异,对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通常是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在教学方法和要求上要分别对待,以使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让他们都能看得着自己的学习前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让后进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充当一些简单的角色等等。一旦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他们的恐惧和厌恶心理,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对体育學习的信心。

3.情感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心理上表现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他们的成人感增强了,且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他们往往又不能很好地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在活动方面表现为不能持之以恒。又由于他们认识的局限性,所以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此,对在体育学习上已经形成逆反心理的学生,就是要特别注重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应把体育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论学生的闪光点是哪一个方面的,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认识到教师时刻都在注意他们,并没有因为他们存在的不足而忽视他们、放弃他们,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关爱,以逐步消除其逆反心理,逐步恢复其参与体育学习的信心。

4.评价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始终坚持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并切实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形式多样化。如可建立体育学生“成长记录卡”等,使其能反映学生某阶段的成绩、进步的程度、闪光点等,便于对学生的体育发展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又如,可设置家校联系单,让家长参与子女的体育锻炼过程并对其作出评价。对学生的体育评价应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学生互评、自评等各个方面。新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经常看到自己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进步,增强自信心,及时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成因体育教学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