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五彩课程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7-03-25张力
张力
【关键词】 学校管理;课程文化;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3—0038—01
美国作家特伦斯·E·迪尔曾说过:“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可言传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就叫作‘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建设“五彩课程”文化体系是学校“成文化”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等方面的集中体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五彩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抓手,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更是我们所追求的学校文化。
一、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程”上,没有课程就没有学校,更谈不上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则是指某一门学科。在课程定位上,我们认为:“广义的课程如果缺失了狭义的课程就会显得空洞,狭义的课程如果不置于广义的课程之中就会变得单一”。 我校 “成文化”为价值认同与价值追求,明确课程思想,加强课程建设,构筑课程文化,彰显办学特色,形成课程文化。由此,在“成文化”的理念下,我校课程一方面关注课堂学科课程,另一方面关注课外综合课程。
二、课程文化是课程的灵魂
关于课程文化,张雪龙在《从课程文化走向学校文化》中這样表述:事实告诉我们,有课程未必有课程文化,办学校不一定就能办得出文化。从课程发展到课程文化,最核心的要素在于价值和理念。我校以学校的“成文化”为中心,在课程文化建设上以“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成名”为主题,以构建“灵动共享、活力课堂”为理念,以高效课堂教学法为重心,加强课堂与课外的联系,体现学生个体需求和个性发展。以课程为纽带,连接学校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实践,突出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五彩课程体系建设
1. 完善管理,建立高素质的团队。学校教育是育人的教育,育人是课程文化的特质。我们构建课程文化就是要保证人的生命成长的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必须有高素质的团队。在五彩课程团队建设上,我们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设管理团队。由校长担任课程文化团队组长,分管校长担任课程文化团队副组长,科室主任为主要成员,加强校长及校级领导班子的课程文化建设的执行力。管理团队人员每学期规定了听课、评课、磨课等工作任务,确保深入课堂教学一线,掌握真实的课堂教学状况,能够对课堂教学问诊解惑,把握课堂教学脉搏和动向,指导教师优化教学过程,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质量,落实增效减负要求。搭建教师共同研究课程的平台,为每位教师的发展创造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效益,打造学习型、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建设教师团队。教师团队是学校课程文化的基本力量,教师的课程文化理念、专业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等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基本素质。在学校课程的研发、特色课程的开展、个性课程的落实和课程评价等工作上,都需要一线教师的认同和支持。每一位教师有了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规划、确定的措施、清晰的思路,才能够得到专业发展,体验职业的幸福感。对此,我校制订实施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实施方案》《教师发展三年规划》《教师发展一年规划》《师德成长规划》等,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突出了“雁翎式”校本研训模式和“班组式”校本研训模式。校内活动完善师徒结对,校外加强与名校联谊等活动,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教学新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等工作中脱颖而出。
2. 优化课程,健全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设置是学校课程文化的重要体现。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甘肃省九年义务教育写字课程纲要(试行)》等精神要求,我校五彩课程体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品德与社会、生活等。二是地方课程,包括信息技术、综合实践、阅读、写字、围棋、班队会等。三是校本课程,包括兰州风情、中国传统节日、法制与社会、安全与生活、环境保护、文明礼仪等综合类课程,以及手语操、旗语操、剑术、武术等艺体类课程。四是班级课程,包括石头画、卡通画、贴画、折纸、剪纸等。五是少年宫课程,包括DI创新思维、DV摄影、篮球、足球、象棋、围棋、绘画、舞蹈、合唱、口风琴、经典诵读等。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要,为提升课堂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