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17-03-25祝灶英
祝灶英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缺乏有效的互动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位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课堂成为他们的“一言堂”,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理想。一方面,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权威的代表,这样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畏惧教师,即使学生心里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也没有设身处地地考量学生的真正诉求,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因材施教,没有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在“尊师重道”传统思想的束缚下,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是具有个性特点的独立个体,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情况。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布置预习任务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地预习课文。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听教师讲解,或与同学交流讨论。所以说,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能促进学生自主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实施分层教学
小学生由于智力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否则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容易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另外,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也要布置分层作业,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每位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3.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它是在进一步提炼和加工社会和生活的基础上,才给予学生一定的影响。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励志片,并让学生写出观后感,让他们想象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怎么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另外,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写出他们的榜样人物,可以是政治家、哲学家、商人,也可以是煎饼侠。学生只要找到榜样,就会不断努力,向榜样看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乐观、正确的人生观。
4.开展游戏教学
在愉快的环境下,人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这样。如果学生喜欢某种课堂氛围,他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相反,如果学生觉得课堂气氛沉闷,那么他们不但学不到知识,反而会越来越厌恶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小游戏,如成语接龙,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另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情况,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爱上语文学习。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一个人过得快乐与否,与心态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个人的心态好,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从容面对;反之,如果心态不好,哪怕一点点儿小事,都会影响他的心情。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从而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得与失。
参考文献:
[1]张殿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魅力中国,2010,(4).
[2]李建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1).
[3]张勇.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下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