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主体地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2017-03-25余小欣
余小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如何把这些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容易受心理暗示。教学中恰当运用图片、音像、语言描述等手段,引导学生走入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理解文本构建的特定情境,更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咕咚》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小白兔“慌张”的心情,笔者出示课文插图,说:“孩子们,仔细看图,想象一下小白兔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小白兔吓得怎样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发言十分精彩——“小白兔吓得张大了嘴巴,露出了两颗大门牙”“小白兔吓得直冒冷汗”“小白兔吓得拔腿就跑”……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相关语句,然后让学生演演小白兔慌张的样子,学生兴趣盎然,把小白兔慌张的表情、动作、语言表演得绘声绘色。在声情并茂的读中演、演中读中,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到文本所蕴含的道理,丰富了内心的情感体验。
二、还以时空,独立探究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空。在教学实践中,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体验、感悟,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磨砺学生的才智,为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打下基础。例如,在一次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笔者和学生共读《木偶奇遇记》这本书。为了提升共读效果,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笔者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步一个脚印。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顺利阅读完这本名著,笔者坚持每天布置读书页数(允许学生超越),给足时间,让他们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然后利用每天晨读对前一天读过的内容进行初步交流,梳理故事情节、读读好词好句、说说读书感受。第二阶段,温故而知新。在所有学生顺利读完整本书后,笔者表扬了学生的坚持与努力,向他们提出更高的阅读考核要求:熟记书中的故事人物与情节。笔者为他们制作了一张阅读考核卡,上面有问题和提示的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学习任务,重新认真阅读这本书,独立进行阅读探究,获得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为下一步的交流做好了准备。第三阶段,汇报交流。这节课的交流是最深入人心的。笔者通过游戏闯关(看人物特点猜人物、读人物语言猜人物、精彩回眸与知识抢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围绕“匹诺曹应该感谢谁,为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交流,学生充分读书后,进行交流:“匹诺曹应该感谢仙女,因为不管匹诺曹做错什么,仙女都会原谅他,帮助他,做他的妈妈。”“我还要补充,仙女之所以会原谅匹诺曹,是因为她知道匹诺曹的心地是善良的,她还说‘内心善良的孩子即使有点儿调皮和缺点,也是可以改正过来的。”“匹诺曹还应该感谢他的爸爸杰佩托,因为杰佩托创造了他的生命。”……正是因为给足学生充分的阅读时空,他们才能真正与文本进行对话,思维才能在碰撞中闪出火花,课堂上才有了一场关于爱的深刻的对话。
三、合作交流,互相促进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给足时空,让学生独立探究,学生必然产生独特的感受,这正是课堂上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应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阅读是学生個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完善认识。教学《珍珠鸟》时,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小珍珠鸟长大了,它还会这么依赖作者吗?”笔者十分珍视这一“现场资源”,利用它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先让学生潜心读书,然后小组讨论,进而全班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各抒己见:“我觉得会,因为他们长期相处,相依为命,谁也离不开谁了。”“我也觉得会。你们想想看,一只小小的珍珠鸟被关在笼子里那么久了,它已经忘记怎么飞了,它离不开作者了。”“没错。我妈妈告诉我,当时为了保胎,她在病床上躺了一个月,等生完我,她想下床走路,腿脚都麻了。这只珍珠鸟整天在笼子里,太久没飞,说不定也会忘记怎么飞了。”“我觉得不会。因为它长大了,它肯定想飞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美妙。”……在合作交流中,师生、生生多向互动,相互启发,思维产生了碰撞,认识不断深化,全体学生都有了新的收获。
四、尊重差异,发展个性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要承认差别,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千方百计地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尽量发展他的特长,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个”的人。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用心发现他们的个体差异,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学完《春天的手》一课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走进春天”语文实践活动。寻找春天后,我们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长,让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形式来表现春天。学生有的当小导游,介绍春天的美丽景色;有的当小画家,画画嫩绿的树叶、鲜艳的花朵、清清的河水等;有的当小歌唱家,唱出对春天的喜爱;有的当小诗人,写下自己心中的春天……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学习,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当然,强调尊重差异,绝不是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为学生的独特见解喝彩的同时,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正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天地,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