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与健康》专栏导读

2017-03-24李小宁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7年4期
关键词:全民体育锻炼居民

李小宁



《运动与健康》专栏导读

李小宁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运动促进健康”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与此同时,人群对运动与健康的需求层次越来越精细,人们不仅习惯于跑步、游泳、瑜伽、减重等运动健身项目,而且对自身健康管理指标表现出了更高的健康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的目标,特别提出“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的18字方针,并进一步提出“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口号。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进一步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上升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把“全民健身”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真正确立了体育运动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016年8月,在中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为“健康中国”建设描绘了新的蓝图,把全民健身纳入到“大健康”的理念,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强化了体育工作尤其是全民健身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价值。

居民的健康事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体育事业是居民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在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都有着重要作用。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与全民健康相融合,树立“大健康”的观念,推进卫生和体育部门充分合作,让体育锻炼、运动康复与健康教育、疾病防控、临床医疗结合起来,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推动全民健身,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而促进居民健康。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本刊本期设立了“运动与健康”专栏,从运动环境与健康、体育锻炼对疾病的预防、居民身体运动的水平及影响因素、青少年体育锻炼测评与评价新指标研究等角度选择了一些文章,以飨读者。

建成环境是“为人类活动而提供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内的人造环境,包括住宅密度、混合土地利用情况、街道连接性、目的地可达性、居住环境美化和安全情况等组成”。国内外研究显示,建成环境是衡量都市地区基础活动的指标,不同的环境特征与身体活动类型间的关联不同。”陈丽丽等的《改善建成环境,促进老年人身体活动》,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外建成环境的状况,对建成环境促进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可改善的因素,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改善建成环境促进老年人身体活动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国内缺乏经济实用的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能量的方法,李潮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量表的信效度研究》,通过运加速度传感器对南京市401名6~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的7天跟踪监测,在第8天应用自制青少年身体活动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以期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测量依据。结果显示,自制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量表信度良好,效度一般,量表有待于进一步修正。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身体活动量逐渐减少,体力活动的减少带来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超重与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比例越来越高,也是影响健康的关键行为之一。王炎炎等的《淮安市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淮安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淮安市29,668人进行居民身体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女性、文化水平高及高年龄段人群的身体活动水平较低,提示有必要在这些重点人群中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陈再芳等的《无锡市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对居民运动干预效果评估》,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评估无锡市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对社区居民运动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对居民运动的干预能够提升居民的健康知识与技能水平,改善居民的运动效果。

体适能是“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神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国内外研究显示,健康体适能能引导居民参加体育运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运动和适宜的体适能水平又能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医疗消费。杜俏俏的《健康体适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通过对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及健康体适能测评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使健康获得科学化管理的目的。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设备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等智能穿戴设备应用在运动健身领域,可以监测用户的运动数据,也可以进行睡眠监测、心率监测和血压监测等功能,从而帮助用户了解和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胡亚飞的《智能穿戴设备在人群身体活动干预方面的应用及效果》对智能穿戴设备在人群身体活动中的干预进行文献综述,探讨智能穿戴设备在该领域广泛应用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智能穿戴设备在促进人群身体活动方面是可行、有效的,但对于是否具有持续促进身体活动的作用,还需要更大样本量,更长周期的观察和研究。在未来,与健康医疗的有机融合,可以促使智能穿戴在人群身体活动干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体育锻炼是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措施之一,它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全程中,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沈秋明等的《体育锻炼对骨质疏松症防治效果综述》,通过回顾骨质疏松症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文献,对体育锻炼在社区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文献综述,一级预防从儿童青少年开始,做到无病防病,主要是增加儿童青少年的骨量,维持成年后的骨量。二级预防从中年开始,做到有病早治,主要是减少骨量流失,预防跌倒,降低骨折的风险。三级预防,康复医疗防治残疾,主要体现在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上。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从而更好的发挥体育运动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1)在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上:着重探索体力活动与健康、运动环境与健康、运动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2)在人群的运动健康方面:着重探索运动与老年人健康、运动与女性健康、运动与儿童青少年健康等体质与健康薄弱人群的研究;

(3)在运动与健康行为方面:着重探索我国城乡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与健康的研究,科学健身行为与方法的研究;

(4)在运动与健康的理论研究方面:着重探索运动健康促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体质测量与评价的新标准、新指标与新方法研究,科学健身指导体系的建设与运行研究;

(5)多部门、跨领域、多学科合作,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大数据、新媒体、智能产品在运动与健康服务体系中的研究与应用。

10.16117/j.cnki.31-1974/r.201704001

猜你喜欢

全民体育锻炼居民
全民·爱·阅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石器时代的居民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高台居民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