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会展:会展业发展大趋势

2017-03-24李红媚

内蒙古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服务

李红媚

(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 呼和浩特 010011)

我们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互联网+的旋风以铺天盖地不可抗拒之势席卷各行各业,会展业当然也不例外。

“互联网+”概念出笼的时间并不长,从“互联网”“互联网思维”一路演变而来,早已在实践中运行。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后又在几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通过和发布《“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目标明确: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互联网+”对会展行业意味着什么?答案或许并不重要,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用互联网思维做传统生意的商业形态。马化腾也认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提升。”而对于会展行业,“互联网+”的提升手段体现在哪?通过这种手段要达到什么目的?

现在没有人否认“互联网+会展”的核心,在于“互联网”背后的“+”——融合。

一、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会展行业的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推动创新

“互联网+”的特性是创新驱动、跨界融合、重塑结构、连接一切、开放生态、尊重人性等,核心是创新驱动。

纵观中国会展业、特别是展览业发展的历史,该行业基本上还属于粗放型,产业链上的一些环节仍是资源驱动——人力资源、原料资源、能源资源等。企业的创造能力和产品的附加值低,品牌竞争力不足,增长方式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当资源成本上涨,利润空间立刻被压缩,甚至陷入困境,由此而派生的种种竞争、甚至是恶意竞争比比皆是。

转变到创新驱动和跨界融合的“互联网+”方式,将会产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创造空间。以会展产业链重要的一环——展览工程行业为例,传统的展览工程包含了策划、设计、建造、实施、运营服务等,最终的核心产品是展台——一个参展商用于展会整合营销活动的空间,以及围绕展台所产生的展会前、中、后期运营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展台已由初期的配以“声、光、电”效果,扩展到现在实现了综合灯光、视频、音频、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多种技术和效果,但是,仍然没有摆脱物理空间的角色。

“互联网+会展”在行业及行业内企业的落地,是首先要保持传统会展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继而全面增加互联网的接触点,把“互联网+”全面落地到商业模式、营销、产品、服务中去,与具体的、日常的运营对接。

“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的思维到底能对传统会展业带来什么转机呢?会展业归根结底还是服务行业,在服务经济时代,产品是无形的,被视为“基础设施”,而服务是贯穿整个产品链的价值体现,因此更加讲求服务体验,客户满意度是衡量这个产业价值的重要标准。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发现、把握并创造客户需求,才能不断地参与市场创新,带给客户真正的价值服务体验。所以,“互联网+会展”就是用智慧驱动服务,用智慧提升价值,用智慧升级产业。

对于会展行业来说,实物展示+面对面交流+包括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多种营销手段的组合,其本质或价值在于:参与体验——精心策划的主题、精心设计的环境、精心设置的展品、精心组织的营销活动、精心组合和调配的资源,在特定气氛和时间内带给参观者的参与体验,从而左右消费行为。

信息传播——会展活动,特别是展览活动对于参观者,真正的价值在于展位和展示内容所传递的内在信息。传递信息是会展活动的基石,一方面是信息的实物性、直观性和集中性;一方面是因为信息集中和特定策划所派生的“事件性”,吸引众多新闻媒体和产生“眼球效应”;再一方面是信息的互动交流。参观者和外界获取信息的质量就是会展活动的质量。

品牌认证——会展活动,具有“认证”功效,而且“第三方认证”始终是市场经济中通行和重要的运行机制,品牌的会展活动本身就具有一种认证价值。精神引导——成为某一类别的消费群体或某一类会展活动的“精神领袖”,无疑是会展、特别是展览会活动参展者和活动组织者的想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意味着他们有着足以作为引导群体和行业的清晰、被广泛认同并理解的价值观念,在他们所组织或参与的会展活动中,这种价值观在一个特定的平台上被推广、放大、传播,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互联网+会展”的优势是一目了然的。首先,在展会宣传方面,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无疑胜过传统线下渠道的单打独斗。一旦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入其中,许多传统模式下的难题便能迎刃而解。展会主办方只需要用适当的渠道,将参展商、买家的信息精准录入系统,甚至仅仅需要引导人们主动提交个人和公司、产品信息到系统之中,随后的供需对接匹配、信息分发等展会服务工作都可以自动完成。其二,过去,专业展会的产品都是直接对应经销商、批发零售商,但在线上,这些产品和服务不但可以365天、一天24小时不停歇地进行展示,也能不停歇地进行线上交易。而且,在线上不但可以与商家对接,也可以直接向普通消费者销售产品,甚至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精细营销和精准客户管理,通过与海外零售商合作实现本土化售后服务。

二、会展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1.要用“互联网+会展”提升服务

传统的会展模式发展到现在,其局限性正逐渐凸显:要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完全整合与消化海量的信息资源,变得越来越困难。引入“互联网+”模式,则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盘活与整合会展上的各种资源,从而有效破解传统会展模式的诸多瓶颈。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它在促进供需对接、畅通流通渠道及区域行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在这方面,国内一些地方已经走在前列。比如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就将“互联网+会展”智慧化系统导入到展会的各阶段服务中,通过一个集成的移动应用信息平台接入展会,从而实现定位导航、餐饮、酒店、旅游等方面的服务……这样的经验值得借鉴。

2.要创造“互联网+会展”的新型营销模式

互联网在展会行业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中国会展市场是最早利用互联网的行业。展会官方信息网站是会展营销的基本配置,也是展会主办机构对互联网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而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是链接了整个会展产业互联网,是集合全球30万或以上的展会官方网站的信息,集合全球几百万采购商和展商;连通会展酒店、会展机票、会展运输、会展搭建等全产业链,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数据查询、对比及现场照片和视频观看了解展会,利用大数据分析、匹配和推送功能,向各自适合的展商、采购商推送优质的展会项目,展商和采购商根据自己需求制定全年的参会计划。并且,在网上实现展位预订、门票预订、机票酒店预订以及各种展会配套服务的在线预订。这才是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展会”,这才是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会展营销”。

总之,“互联网+会展业”是大趋势。会展行业的“智能化”赋予行业机会,数字化、移动互联网使得会展业开始出现标准化的管理工具与平台,让离散的会议资源将便于整合。同时,由于资本的介入推波助澜,撬动更多外部资源,碎片化的资源快速集中,从而形成会展行业的竞争格局的重塑,也会引发服务内容、形式、手段、管理方面巨大的变革。我们只有把握好这一机遇,才能在会展业的激烈竞争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1]王文姬,李洁.“互联网+”时代对会展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今传媒.2015(12)[5].

[2]黄雨芬,王晓宇.“互联网+”背景下大连会展业转型升级研究[J].对外经贸.2015(11).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服务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