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朴厚正大
——陶克涛毕力格和他的蒙古文书法艺术

2017-03-24王家隽

内蒙古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蒙古文书法

王家隽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 呼和浩特 010010)

有人说,蒙古民族天生就有成为艺术家的潜质,我深以为是。不谈古代,仅视现当代文学艺术各个领域涌现出的名家中,蒙古族就不在少数。他们的禀赋源自天堂草原的滋养,发于民族的浪漫情怀,成于对美的不懈追寻。在这些人当中,有这样一位艺术家,自幼踏着寻觅美的足迹,从未破灭心中的艺术理想,以修道者的决心和勇气,默默耕耘艺海几十载,在蒙古文书法、蒙古文篆刻、中国画和水彩画等领域都有很高建树。特别是他的蒙古文行草书以个性浓烈、笔墨练达、气势豪放的风格独步蒙古文书坛。他就是德艺双馨的陶克涛毕力格先生。

一、幼年聪慧师长启蒙

陶克涛毕力格,1944年4月出生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的一个牧民家庭。父亲虽然主要从事畜牧业工作,但对绘画有着天赋和浓厚的兴趣。陶老师至今还记得,打他记事起,父亲就常常画一些生机勃勃的树木花卉给他看,他也模仿着画,因灵性高,画得好,不断得到父亲的夸奖。父亲的鼓励竟成为鞭策小陶克涛画画的巨大动力。他说,从那时起画画是他童年时期的一大乐趣,父亲就是他的美术启蒙老师。

1952年9月,陶克涛开始上小学,第一次见到了神奇的毛笔。当时一个班30多个学生仅有7只毛笔,轮流使用,课后都要集中收回。出于好奇,小陶克涛拿着毛笔胡涂乱抹,感受笔痕所到之处留下的丰富墨象,为此多次遭到老师的责斥和打板子。教授他蒙古文的老师是乌拉特中旗王爷的秘书斯日古楞先生,一位有着广博学识和责任心的人。几次“惩治”之后,斯先生发现陶克涛有着迥异于其他学生的书画天赋,于是开始悉心传授他用毛笔写蒙古文楷书的要领:如何用笔锋表现蒙古文楷书字牙、字肚、字角、字辫、字点和字尾等笔画的正确运笔。经过小学、初中8年的学习,陶克涛的绘画和蒙古文书法已经在学校名列第一。就蒙古文书法而言,斯日古楞先生无疑是他的引路人,更是他的恩师。可以说斯先生的慧眼施教,对成就陶先生影响极大。

1961年7月,初中毕业后,陶克涛毕力格以极优的成绩考入巴彦淖尔盟蒙古族中学。1963年7月,他考入了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是全盟200多位学生中唯一的考入者。从那时起,他开始接受书画艺术理论和技法的正规锤炼。

二、名师亲授厚积薄发

20世纪60年代的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名家聚集、师资力量雄厚,其中邱石冥、王之英、卢宾①三位先生对陶克涛毕力格影响尤深。

邱石冥(1898—1970),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其作品清新隽逸,别具风貌,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已称誉北国。据陶老师讲,邱先生讲课极为认真负责,高度重视书法学习,把书法作为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登堂入室的途径。在跟随邱先生学习的两年之中,陶克涛在他的悉心指导、传授和自身苦练心悟下,深入进行了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尤其是通过对汉字书法的理解和临习,为其日后蒙古文书法风格的确立增添了内涵,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王芝英先生、卢宾先生与陶克涛因师生之缘相知,更因患难相助而成为知己,已远远超越了一般师生间的情谊。十年浩劫期间,陶克涛在两位老师遭受迫害时,他机智应对,尽可能提供帮助。从一个侧面显现出陶克涛毕力格先生善良、正义的品格。

王之英(1894—1990),著名美术教育家,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王先生对陶克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在美术领域修养全面亦钻研书法,特别是在工艺美术方面在当时就有着超越时空的现代意识,这种意识也深深地扎根在学生时代的陶克涛心里。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陶老师将工艺性与蒙古族民间美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他一方面成为自治区民族工艺美术方面的行家,另一方面使其少字数蒙汉文书法有着明显的现代审美风尚。

卢宾(1924—1985),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副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美术系主任等。卢先生通晓连环画、水粉画、油画、国画等画技,同时有着较深的美术理论修养和独到的艺术鉴赏力。对陶克涛影响而言,卢先生对他主要是审美能力的启发和拓展上。这种培养使得陶克涛提升了独立对审美思考的能力,引导他走上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道路。

按先生讲,他的蒙古文书法幼年受到斯日古楞先生启蒙之后直至上大学前是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准确地说是蒙古文毛笔字,还不能称之为书法。风格形成的出发点正是步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后,主要在三位名师的教导下,经过科班系统训练的同时,自觉研究历代蒙古文书法文献才开始逐步确立的。得益于大学期间,陶克涛深入研习汉文书法和中国画的用笔、结构、章法、墨法等;得益于系统学习了斯拉夫蒙古文、畏兀儿式蒙古文(后人称作“回鹘式蒙古文”或“传统蒙古文”)、八思巴文和托忒蒙古文等。期间,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规规矩矩习练蒙古文楷书,为日后蒙古文行楷书和行草书的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技法全面、大气磅礴、内涵丰富的“陶氏蒙古文行草书和陶氏蒙古文篆刻”艺术。

三、形神兼备独放异彩

蒙古族是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中为数不多的用汉民族毛笔和刻刀把本民族文字上升到艺术高度的少数民族之一。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学习和研究蒙古文书法和篆刻的群体主要分散在新闻出版、文化、大专院校等蒙古族知识分子密集的单位或机构。

1976年,供职于内蒙古日报社的陶克涛毕力格首先提出“蒙古文书法和篆刻从现象发展已具备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观点”。1978年5月,陶先生又在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发表了《蒙古文篆刻艺术》②一文,这也是目前国内所知第一篇把蒙古文篆刻提升到艺术高度的文论。20世纪80年代全国性书法学习的热潮中,自治区的蒙古文书法和篆刻艺术同步与之兴起并发展起来,在这个时期,陶克涛毕力格先生脱颖而出,成为自治区蒙古文书法群体中代表性人物。

南朝书法家、美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有一段著名的论断:“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③“神采”主要指书法综合内涵呈现给观者的韵味是审美结果;“形质”包括书法点画线条及空间结构等是审美的前提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辩证统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胡抗美先生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表情达意的,是情感的符号。书法家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书法作品中去,首先要有综合修养,书法家是有多方面修养的创作主体,有这样一个创作主体,情感进入作品才有可能。”④可以说书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形写神,书写性灵,将自己的审美情感外化。用王僧虔的书法审美理论衡量陶克涛蒙古文行草书亦是通理。

在讲到蒙古文书法创作时,陶老师认为,蒙古文书法若想取得突破,比汉文书法更难。原因在于蒙古文属拼音文字,共31个字母(7个元音字母和24个辅音字母组成),有字首、字中、字尾三种不同的变化形式。特别是其拼写方式上是竖式结构;笔画仅有字牙、字肚、字角、字辫、字点、字尾等固定的点画;书体主要是篆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书写行序正好与汉字相反,汉字由右向左排列,而蒙古文由左向右排列。这四方面就增加了蒙古文书法创作的难度。在这样的束缚下,书写既要容易辨识,又要有艺术性,寻求突破,形成自家面貌,绝非易事。

首先看陶克涛毕力格蒙古文行草书的“形质”。我们知道,无论汉文书法,还是蒙古文书法的形质都是书写者通过毛笔等工具作用于宣纸等材质并以点画组合成字词的间架结构,再以章法展现出来的。行草书的线条是抽象的,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在丰厚的学养前提下,高质量的线条与个性化的结构和章法是能称之为书法家的主要条件和标准。而这些,陶老师的作品全都具备。

读作品《唐祖咏诗》⑤仿佛听到了笔触的沙沙声,扑面一股正大气象。其线条以中锋侧锋交替转换,古拙朴厚,骨力内含。圆笔、方笔、折笔、弧笔等墨痕多呈现出书家们苦苦追寻的毛涩感,那么自然,又那么随意,毫无做作;其结构,把字符词头、词中、词尾既按定式连贯又大小错落,左右穿插有度。相同音节符号也竭尽变化之能事,没有雷同;其章法,把整体蒙古文书写内容与汉文上下款自然、和谐的安排,相得益彰;其墨法,浓、淡、枯、湿、润变化多端。又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词句》⑥拉近了字符行距,通过墨色浓淡阶梯的变化,枯笔、飞白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节奏感,通篇跌宕起伏,宛若跳动的音符奏出了作品的主题,这种笔触所传递出的气势似乎要溢出画面外。再如《和亲》⑦,这件属于陶克涛蒙古文少字数代表性作品,曾在“翰墨情深——迎接97香港回归报人书画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左边的蒙古文“亲”站在右边“和”字字尾之上,线质颇具汉文书法大篆笔意。两个字符右放左收,似连非连,令人意想到男女伴侣相亲相倚,情意绵绵。既不失文字本意,又有着强烈的现代感。还有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创作的少字数作品《吉祥内蒙古》⑧,我们看这幅作品,章法与《唐祖咏诗》相似,但风格有较大的变化。线质变得更为老辣,枯白笔道所占比例较大,有如万岁古藤,读来并不觉唐突;字符的组合大开大合,随心所欲,却浑然一体;墨法用的是中国画“以淡破浓之法”,写意气息浓。探究这种墨法,不妨以其中国画为例进行对比。

收录在《丁香芳菲——呼和浩特书画集》的作品《马》⑨,以中灰调子及墨、赭石、湖蓝斑点为底色,马的轮廓用浓墨为主的粗线勾出主体躯干、马头、器官及四肢。线条厚重、流畅,颇具毛涩感和古拙气;又以浓淡墨夹飞白皴出躯干块面、马鬃和马尾,笔势酣畅淋漓。此种写意化的线质、特点与其书法线条可谓同出一辙。

通过对以上作品的分析,我认为,陶先生行草书审美特征可归结为:点画线条具有质感独特和内涵的丰富性;结构在合乎文字规范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变形,富有创造性;笔触轻重、粗细、长短、大小、错落等多种变化,再加行气的起伏、贯畅,使作品充满了音乐般的节奏感;从中国画吸取有益养分,使字符或整体画面具有写意性。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陶克涛书法线条线质的独特性,首先源于其较高的综合修养和退笔如山的勤学苦练;其次,也与他独创的“秘密武器”——蒙古文书法专用毛笔息息相关。这种笔笔毫用的是纯山羊胡子,笔杆用牛角、羊角,有的牛羊角侧面还镶嵌饰物,既便于挥毫时手指不滑,又有工艺美术装饰味道,民族特点极浓。陶先生讲,他特制的这种笔,笔锋长,蓄墨量大,软硬适中,运用自如。我们看先生书法的线条力量感、毛涩感、飞白等墨象应有尽有,变化莫测。书家追求的笔触效果,陶先生都能生之于心,又通过这种笔现之于作品。

再看陶先生书法的“神采”。“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常引申为景物或艺术作品显露的神韵风采。书法的神采是指学养、点画、线条、行气、章法等综合作用所透露出的精、气、神。陶先生蒙古文书法神采主体在于有着雄浑的气势、写意化的境界、和谐的韵味。这得自先生一是有着较高审美理念或思想的立意;二是赖于先生积学数十年,练就的高超技法;三是拥有恬淡率真,宁静致远的心态。

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寂寞笃行几十载,一鸣惊人天下闻”。陶克涛毕力格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始终低调做人,执著追艺。其人其艺不仅受到业内行家、后学的追捧,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展览;曾获国际“丝路”书画大赛佳作奖、全国报纸版面美术一等奖、全国报纸专栏版面美术一等奖、全国报纸专栏美术一等奖、全国报人书画大赛一等奖、全国新闻界书画邀请展优秀奖、全区蒙古文书法展一等奖、全区新闻美术一等奖、台湾“两岸书画大展”造诣高深奖等等。数十件作品被国内著名碑林、博物馆、纪念堂及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文博界单位或个人收藏。面对这些成就,先生却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陶老师的蒙古文行草书作品不仅能打动本民族书法高手,同时也会深深感染汉字书法家。大多汉文书法名家可能不识其作品中一个字符,但往往会因其丰富的意蕴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中国书坛代表性人物张旭光先生非常欣赏陶老师的作品,并向我区书家询问先生状况,关心先生的创作。原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原呼和浩特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王乃欣说:“陶老师对艺术有着超人的敏感力。他把汉文书法的草书线条用在蒙古文书法的创作中,这是别人很难具备的。他的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虽然是蒙古文,但有很强烈的汉文书法在里面,主要体现在线质内涵的苍茫、润燥、涩感等方面,使作品特别丰富且率意自然。另外,章法上他也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形式感特别强,这得益其对绘画的研习。我觉得陶老师的蒙古文书法在我们自治区是首屈一指的,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文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原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朝洛蒙认为:“他(陶克涛毕力格)的蒙古文书法在内蒙古是起了一定的开拓性作用的。他是学美术出身,能把绘画的构成、章法等引入到蒙古文书法创作中,给蒙文书法带来了纯艺术的气息,让人大开眼界!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学他。”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北疆印社副社长哈斯喜贵说:“陶老师善于借鉴汉文书法中一切优秀的内容,并把它们自自然然地吸纳进蒙古文书法的创作中。一般蒙古文书法中没有的内涵,他都有。在蒙古文书法篆刻群体中独树一帜,独辟蹊径。”

结语

真正的艺术家,不仅有高尚的人格,更对艺术永怀虔诚之心。注重理论和技法双修的同时,淡乎其志,脚踏实地,所以,他们能走得远,攀得高,立得住。反观时下文艺界,以书法为例,充满着浮躁之气、急功近利的人不在少数。“书法是瞬间的艺术,却是一生的功夫”,而这些人把钻营作为成功的捷径,以既无文化底蕴又无传统根基和技法含量的低俗“作品”作为哗众取宠的资本,作为招摇撞骗的手段,不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是在亵渎这一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⑩。这是对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上的明确要求。因此,通过记录陶老师,感受陶老师,解读其作品,笔者期望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以陶克涛毕力格先生这样的艺术家群体为榜样,做继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注释:

①邱实冥、王之英、卢宾的简介综合陶克涛毕力格先生回忆及互联网信息。

②见《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1978年5月。

③《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第171-172页,1997年4月第一版。

④见微信平台《杏坛艺拍》2017年3月17日,《胡抗美:书法该有一个门槛》。

⑤《内蒙古书画精品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91页,2007年7月第一版。

⑥《阳光内蒙古——书法篆刻作品集》(内部出版物),第15页,2007年7月出版。

⑦《翰墨情深——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保人书画作品展示活动获奖作品集》(内部出版物),第43页,1998年出版。

⑧⑨分别见《丁香芳菲——呼和浩特书画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第32页和103页,2007年7月第一版。

⑩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北京,2014年10月15日。

猜你喜欢

蒙古文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部分海外藏蒙古文文献及其目录
关于新发现的《字母汇编》(蒙古文)
书法欣赏
书法类
关于蒙古文在各种浏览器上显示方法的探讨
略论Khandjamts夫人(基里尔蒙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