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后17年间舞蹈创作之我观

2017-03-24杨福茹

内蒙古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首演歌舞团文工团

杨福茹

(内蒙古艺术学院附中 呼和浩特 010010)

一、舞种

在新中国成立后舞蹈发展的17年间,民俗、古典、芭蕾以三分天下、三足鼎立之态势存在,并且涌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舞蹈作品。首先随着舞蹈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采风、挖掘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大量且能津津乐道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也随之创作产生。比如《红绸舞》《荷花舞》《摘葡萄》《花鼓舞》《快乐的啰唆》《洗衣歌》《丰收歌》等作品。其次,作为新中国舞蹈舞坛的一颗明星——古典舞,它的存在是经过20世纪中期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建构而成,脱胎于戏曲、借鉴芭蕾训练方法、吸收武术等元素成就了它的前世今身。新中国古典舞从它一出生就伴随着探索的精神前进,到如今它的发展,已形成了戏曲身韵派、汉唐派、敦煌派、昆舞四大派别。但在新中国成立后17年间古典舞的发展是不可否认的,那些具有经典意味的作品仍然还浮现在我们眼前,比如《春江花月夜》《飞天》等作品。新中国舞坛上的另一舞种——芭蕾,它的兴起传播完全受苏联的影响,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样式,代表作以《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为标志。这三个舞种独立显赫,也归功于舞蹈教育的兴起,它们在课堂上成形、发展,还有专门的教材实施,最终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体系。

二、舞作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舞蹈作品总量可观且形式比较多样,比如有舞剧、歌舞组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小成品舞蹈剧目等形式,这些形式中又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同时舞蹈作品的内容从其标属的题目看,大都是在述说中国故事,表达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民的感情、精神风貌和内在品质。

1.舞剧作品有:1950年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出的《和平鸽》和华南文工团创作表演的歌舞剧《乘风破浪解放海南》;1951年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的《母亲在召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的《罗盛教》;1954年中央实验歌剧院首演的《盗仙草》;1956年北京舞蹈学院首演的《东郭先生》和中央实验歌舞团首演的《刘海戏蟾》;1957年的《宝莲灯》;1958年中国铁道艺术剧院首演的舞剧《王贵与李香香》;1959年的由当时在中国任教的苏联著名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的《鱼美人》、上海实验歌剧院张柏等人创作编导的《小刀会》、总政歌舞团张文明编导的《不朽的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战士歌舞团查列等编导的《五朵红云》、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蝶恋花》;1960年贵州省歌舞团吴保安等人创编的《曼陀罗》、西安市歌舞团卫天西等人创作的《秦岭游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胡果刚等人创作的《湘江北去》《狼牙山》;1962年中央歌剧舞剧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1964年前线歌舞团的《战士的心》、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上海舞蹈学校的《白毛女》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八女颂》等。

2.小成品舞蹈剧目有:1950年长春市文工团集体创作的作品《红绸舞》;1953年罗马尼亚第四届青年艺术节获奖作品《荷花舞》和福建省文工团创作的《采茶灯》;1954年贾作光创作、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首演的作品《鄂尔多斯》和李承祥编导的《友谊舞》;1955年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首演的《挤奶员舞》和参加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孔雀舞》;1956年有辽宁旅大市歌舞团首演且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艺术节上获得金质奖章的《花鼓舞》;1957年有首演于沈阳的作品《龙舞》、广东海南民族歌舞团首演的《三月三》和陈爱莲主跳的《春江花月夜》;1959年有中央歌舞团首演的《花鼓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歌舞团首演的《摘葡萄》、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创作首演的《抢亲》;1960年有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首演的《盅碗舞》、海南歌舞团首演的《草笠舞》;1961年有中央歌舞团的《长鼓舞》、贾作光的《灯舞》;1962年有中央歌舞团首演的《大刀进行曲》;1964年有西藏军区歌舞团首演的群舞《洗衣歌》、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创作演出的群舞《三千里江山》、南京前线歌舞团创作演出的群舞《丰收歌》。

3.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作品,即1964年的《东方红》。

三、舞人

舞蹈作品的创作离不开两大主体,一是舞蹈编导;另一个是舞蹈演员。最为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戴爱莲老师创作的《荷花舞》,该作品无论从创编水平还是从表演能力看,都值得让人拍手叫好。在这个时期代表的舞蹈编导主要有:舞蹈作品《鄂尔多斯》的创编者贾作光;《快乐的啰唆》的创编者冷茂弘;《三月三》的创编者陈翘;舞剧《小刀会》的创编者李仲林、舒巧、白水;《喜雨》的创编者黄石;《花鼓舞》的创编者张毅;《孔雀舞》的创编者金明;《不朽的战士》的创编者张文明;《美人鱼》的创编者王世琦、李承祥、栗承廉;《宝莲灯》的创编者黄伯寿;《丰收歌》的创编者黄素嘉、李玉兰;《白毛女》的创编者胡蓉蓉、林泱泱;《红色娘子军》的创编者王锡贤、蒋祖慧;《无声的歌》的创编者王曼力;《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春雨》的编导王连成;《三千里江山》的编导黄少淑;《花儿与少年》的编导章民新等。

代表的舞蹈演员主要有:独舞《春江花月夜》的表演者陈爱莲;双人舞《飞天》的表演者徐杰、资华筠;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表演者白淑湘、刘庆棠;舞剧《宝莲灯》的表演者赵青;《盅碗舞》的表演者莫德格玛;《摘葡萄》的表演者阿依吐拉;《长鼓舞》的表演者崔美善;《水》的表演者刀美兰;舞剧《人定胜天》的表演者王赓尧。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后17年间坚守、有原则和力求做到舞蹈艺术所追求的至真、至善、至美,是新中国舞蹈工作者的特点和优点。

四、舞蹈的传播与交流

(一)国内团体演出交流

1952年8月,全军第一届文艺汇演,涌现了不少新作。1953年4月,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在京举行,参加汇演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艺人331人,演出27场,表演了100多个有地方特色的优秀音乐舞蹈节目。1955年2月,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在北京举行,演出分农民、学生、职工三部分进行。汉、回、蒙、朝、黎、侗、壮、满等8个民族的演员参加了201个节目演出。1957年1月,举办了以各地33个团体参加的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会演;同年3月10日至25日由28个民族和27个代表团举行了第二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195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军文艺会演,共演出节目有114个。1964年4月至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共有节目83个,演出35场。同年11月至12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艺术观摩演出,集舞蹈、曲艺、戏剧共200多个节目,其中舞蹈就有80多个。

(二)国外双向交流

1.国外舞蹈团体访华:1951年匈牙利国家舞蹈团首先访华演出,《瓶舞》《踢马刺》《节奏》等作品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舞蹈艺术表演形式。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艺术团体访华,带来了《士兵休息舞》《大军舞》等歌舞节目,在北京等11个城市演出60场,观众达100万次。1954年9月至11月,苏联国立民间舞蹈团访华演出,带来的节目有《游击队员》《俄罗斯组舞》《马铃舞》等,在中国11个城市演出40场;同年10月,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来华演出,带来了《天鹅湖》《巴黎圣母院》《阿伊波利特医生》三部大型芭蕾舞剧。1955年10月,苏联小白桦舞蹈团首次访华演出,演出的作品有《小白桦树》《天鹅湖》《小链子舞》等。1958年3月至4月,日本松山树子芭蕾舞团来华,带来的节目是古典芭蕾和根据民间故事创编的作品。1959年9月至11月,苏联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表演了《天鹅湖》《吉赛尔》《宝石花》《雷电的道路》等芭蕾作品。

2.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身影:1951年中国舞蹈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获奖作品有《红绸舞》《春游》《三岔口》;1953年参加了罗马尼亚第四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共有8个作品获奖,它们分别是《荷花舞》《采茶扑蝶》《跑驴》《狮舞》《闹天宫》《雁荡山》《水战》《秋江》;1955年参加了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有9个作品获奖,它们是《鄂尔多斯》《闹龙宫》《水漫金山》《双射雁》《扇舞》《友谊》《龙灯》《飞天》《孔雀舞》;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艺术节上获奖的作品有19个,其中《花鼓舞》《孔雀舞》《龙舞》《哪吒闹海》《打焦赞》获得金质奖章;1959年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中有9个获奖的中国作品,其中《春江花月夜》《摘葡萄》《春郊试马》《虹桥赠珠》《游园惊梦》获金质奖章;1962年在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中国舞蹈有6个作品获金质奖章,它们分别是《春江花月夜》《蛇舞》《弓舞》《狮子舞》《盅碗舞》《草笠舞》。

五、蓬勃的舞蹈教育事业

1951年,中原大学文艺学院设立舞蹈组并正式上课。同年3月15日,中央戏剧学院开设了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和舞蹈研究班,吴晓邦和崔承喜担任班主任,授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从此舞蹈工作者便开始往全国各地播种,蓬勃的舞蹈教育因此发达而起。1953年,文化部邀请苏联芭蕾舞蹈家奥·阿·伊莉娜担任教员,开始将世界芭蕾舞学派中的俄罗斯学派教育体系全面引入中国,同时也适当触及了苏联芭蕾艺术的美学理想和编排方式;1954年9月,北京舞蹈学校成立,成为舞蹈界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此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开办舞蹈训练班,为期5个月,学的是苏联芭蕾教学体系中三年级的课程和中国古典舞;1956年天马舞蹈工作室成立;1959年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广东舞蹈学校成立;1960年上海市舞蹈学校和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成立。此后全国各地都相继成立了艺术学校,纷纷建立了舞蹈科系,舞蹈专业演员的培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前进。

六、专业舞蹈团体

文艺团体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寥寥几个团体经发展竟达到了百数。例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专业歌舞团——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于1950年成立,团长戴爱莲,副团长陈锦清。两年后改名为中央歌舞团。其后在同年的6月16日,文化部召开全国文工团工作会议,加速了国内专业院团建立工作的开展。1951年成立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文工团舞蹈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舞蹈团、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1952年中央民族文工团成立,吴晓邦任团长。两年后中南民族歌舞团加入,改名为中央民族歌舞团;1953年成立的由装甲兵文工团、中南军政大学文工团、南京总高级步校文工团、西南军区战斗歌舞团四所团体合并称为总政治部文工团;同年还成立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周巍峙;此间内蒙古自治区文工团更名为内蒙古民族歌舞剧团,3年后又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1954年成立广西民族歌舞团,4年后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此间前身是四川民族歌舞团和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的四川省歌舞团也成立,31年后改名为四川省歌舞剧院舞蹈音乐团。同时还成立了青海省民族歌舞剧团;1955年成立中央实验歌剧院舞剧团,团长张世雄;1956年成立了云南省歌舞团、贵州省歌舞团、湖南省民族歌舞团、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1957年成立福建省歌舞剧院;1958年成立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歌舞团和贵州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歌舞团、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同时湖南省民族歌舞团改名为湖南省民间歌舞团,12年后又改名湖南省歌舞团;1960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剧团;1962年以交流、传播为目的的东方歌舞团成立。在这个时期新中国舞蹈舞团快速的建设节奏堪称惊人。因此舞团的壮阔与笔者上述提到的其他5个方面共同构筑起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局面。

[1]《新中国舞蹈史》冯双白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1.

[2]《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王克芬、隆荫培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9.

[3]《中国舞蹈大辞典》王克芬、刘恩伯、徐尔充、冯双白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2.

猜你喜欢

首演歌舞团文工团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严歌苓“文工团”叙事的忏悔意识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Chinese Tragedy Performed in Greece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2016年度优秀剧目推荐名单
俄要重建红旗歌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