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之美:“引人入胜”
2017-03-24李如密
李如密
教学之美:“引人入胜”
李如密
课堂教学与美相遇,则会魅力倍增。如何有效有趣地展开与美相遇的课堂教学呢?“引人入胜”就是四字真言。其内涵的审美阐释,有助于教师深化对美的课堂教学的认识,并进一步富有成效地去追求与美相遇的课堂教学,促使教学进入艺术的境界。
引人入胜;教学之美;课堂教学
如果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则课堂上时时处处都能遇到美丽的风景。如果我们对有些东西悄然心动,一定是美感焕发了活泼的生命。作为一个教师,如何有效有趣地展开与美相遇的课堂教学,实在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课题。笔者反复琢磨,觉得“引人入胜”可能就是揭示其中奥秘的四字真言。
一、引—人—入—胜
“引”字明晰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教学不是单纯的注入或灌输,而是巧妙引导;不是强迫压制,而是相机诱导。教师的教学“引”字当先,也就是说这个工作是对象性的,其终极目的不在教师教学自身,而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引”字凝结了古今中外教育哲人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理论精华,和无数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教师如果不能透彻领悟“引”的教学哲学,建立起自己个人的教学信念,那么他就无法把自己的教学提升至应有的高度和境界。
“人”字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说:“人是教育的对象。”事实上许多课堂教学的失败,往往是教师“目中无人”的直接后果。如何克服“人”被奴役的历史局限,开启“人”的主体张扬时代,是课堂教学变革的根本问题。所以,教学需要“人学”支撑。真正读懂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教研的首要任务。人是审美的主体,大写的人即是教学所呼唤的大美。人所能达到的美的高度,是无法估量的。
“入”字是指课堂中教与学的参与及程度。在课堂教学中,人是“在场”的,而不是游离的。在特定场域中的“入”是带有方向性的,需要教师的“引”。它可以曲径通幽,却不能误入歧途。教师要“入”,学生也要“入”,归根结底是学生“入”,教师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入”。切忌教师自顾自地“入”了,将学生落到了外面。这种“入”就没有什么教学价值了。但是,教学的“入口”在哪里呢?如果“入口”不止一个,那么有最佳“入口”吗?“入”的路径呢?是否也需要教师精心规划、精选、优化?教师又应如何给学生提供“入”的指导与帮助呢?这些问题都是特别值得深入探讨的。
“胜”字指胜景或胜境,原意为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指教学所蕴藏或展示出来的吸引人之所在。课堂上也有美的风景吗?其“胜”又在何处呢?一般说来,任何一门学科深处,都有一座精美的宫殿,不能发现其美之所在,犹如入宝山而空手归。任何一位教师的德才学识、音容笑貌,都有独特的美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甚至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在课堂表现中也有最美的一面,可能平时都不怎么会想到。师生所共同营造出的教学氛围、所创生出的教学意境,更是散发出神奇迷人的艺术魅力。课堂教学中的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二、引人—入胜
“引人”说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引”或“人”尽管已是意涵丰富,但毕竟尚为单维。一旦组成“引人”,则立刻成为双维互动模式,变得复杂起来。“引人”深刻地说明:教学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而是两相情愿的事情。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相遇,应该算是人生最美的生命状态之一。一方面,教师握有打开教学胜境的金钥匙;另一方面,学生则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金色年华。师生在课堂上“相看两不厌”,就是美的教学关系的微妙体现。
教学中的“引”要因人而引,才能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盲目。“引人”要讲求技巧,不能简单粗暴。不然,“人”有可能是不让你“引”的。在课堂教学中,“引人”的意识要强化,但痕迹要淡化。意识强化,才能达成育人目的;痕迹淡化,才能有深入持久的影响。师生的和谐与默契,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缺失了学生的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的独角表演;而没有教师之“引”的学习,就可能会误入歧途。所以,真正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合作的艺术!
“入胜”说的是美的教学意境的创生。课堂教学中师生“入胜”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其实,教学之“胜”就在那里,关键看你能否入得进去,具体来说就是能否发现、是否探寻、愿否欣赏、会否创生。因为胜处不一定都在表面浮露,有些可能在内里潜藏,这就需要师生下一番寻找、辨别、确认的功夫。教学之“入”胜,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一,“开门见山”直入式,这种方式比较注重结果和效率;其二,“曲径通幽”曲入式,这种方式更为注重过程和体验。当然,两种方式综合运用也是可以的。
学生只有真正“入胜”,才会被“胜”所吸引而产生深度迷恋,所谓“流连忘返”“欲罢不能”,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畅美体验。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就曾感慨过他所遇到的“入胜”体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那些从未在课堂教学中“入胜”的教师和学生,就根本无从领略课堂教学的精彩,造成难以弥补的审美经验缺憾。所以,真正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的探美之旅!
三、引人入胜
“引人入胜”是一个过程。过程是逐步展开的,随着时空变化而移步换景。教学的丰富内容需要顺序呈现,最忌一览无余。“引人入胜”的过程讲求起承转合。“起”就是课堂导课,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直指目标;“承”就是课堂节奏,要注意细密铺垫、渐入佳境;“转”就是课堂高潮,要引起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合”就是课堂结课,要做到收结全课、意味深长。课堂教学的起承转合虽然可以预设,但更多是生成。“引人入胜”是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艺术。
“引人入胜”是一个整体。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但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就像作文,不能仅看是否有可圈可点的字句,还要看整体的篇章旨趣是否鲜明突出。虽然一词一句的细节精彩已属不易,但是整个课堂的浑然一体尤其可贵。课堂教学目标当然可以也应该分解实施,但若没有经过整合优化,则可能导致课堂生命力受到根本性的损伤。教师要获致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小处着手、精益求精。“引人入胜”的整体性是必须重视、不容破坏的。
“引人入胜”有不同风格。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其教学风格。如果把教师比作导游,那么他可以走在学生前面,引导学生进入景区的方向;他也可以和学生比肩而行,陪伴学生一起发现美景并分享体验;他还可以走在学生后面,让学生自主探寻美景,在学生回头时与其相视一笑作为鼓励和欣赏……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独特鲜明,教师整体的教学风格就丰富多彩。一如漫步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那春光旖旎的美景总让人心旷神怡。而一旦陷入僵化程序、单一模式,则“引人入胜”的风格之美就被破坏殆尽、荡然无存。
“引人入胜”是与美相遇。引人入胜的教学,美不胜收。与美相遇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常见的有两种:其一是“照剧本演出”方式,需要教师具有高明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精湛的教学表演能力;其二是“街头偶遇”方式,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教学感受能力和机智的教学应变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在课堂上“与美相遇”,从而大大丰富其学习经验,品味教学的独特韵致。与美相遇的课堂教学多一些智慧,再多一些情趣,则会更有魅力、更加美好。课堂教学“引人入胜”的美,乃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G712
A
1005-6009(2017)60-0007-02
李如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