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亟须系统性创新

2017-03-24李名梁

江苏教育 2017年52期
关键词:技能型工人职业

李名梁

【点评】

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亟须系统性创新

李名梁

吉林省的职称评聘改革,有人认为是对当前我国大力培养工匠精神、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有力回应,是崇尚劳动、尊重技术的伟大彰显;也有人认为是促使优秀产业工人离开一线技术岗位、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华丽转身的催化剂,会进一步诱导优秀人才从一线工人队伍中快速逃离。任何一项改革必然会引来不同的声音,在政策的实施效应尚未充分释放和发挥出来之前,我们其实大可不必过分纠缠于改革内容本身,而更应将思考的触角伸到政策背后,透过政策内容去探寻其深层缘由。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一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窘境和难题。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其中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重中之重。但遗憾的是,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却未能行之有效地肩负起这一重任,究其原因,恐怕与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直接相关。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社会福利和身份地位固然有利于改善社会对一线工人岗位的认知,不同程度吸引产业工人的回流,从而增进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但要切实改变国民的陈旧观念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这个漫长过程中,驱动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关键是进行系统性创新。

从管理学角度而言,系统性创新是一项创新的组织管理技术,是对组成系统的诸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结构、系统流程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的、全面组织的过程,以促进系统整体功能不断升级优化。要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实现职业教育整体功能的优化,就必须将职业教育视为一个开放性、整体性系统,一方面需要重新解构和认识职业教育内部诸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另一方面需要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放到整个社会系统中去考量,深刻洞悉职业教育系统与其他教育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乃至科技系统等多个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

从职业教育系统内部而言,既需要理清学校的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关系,强化两者的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和人才互动,以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也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利益主体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角色与地位,做到各主体之间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切实体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产业工人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参评正高级职称,这是政府进行职称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但如何变政策红利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推力,却有赖于职业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协同配合和科学运作。譬如,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设定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做好兼职教师的科学遴选、培训和管理,建立灵活的校企合作机制;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对一线优秀工人的绩效管理和职业生涯管理,避免“教授级工人”的过多出现及可能引发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一线岗位流失。

从整个社会系统而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会深刻影响职业教育系统的内在变革,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产生深远影响。工业4.0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技术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在不断地冲击和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结构,生产的柔性化、个性化与定制化在不断推动企业的工作岗位发生变迁、企业的用人需求发生变化。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在人才培养理念、专业与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模式等诸多因素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以及企业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的内在诉求。显然,这种经济系统和科技系统的深刻变化给职业教育系统带来的冲击,也会在不同程度上促使人们从文化观念上深刻反省职业教育的应有地位与多重功能,并重新认知技术技能型工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文化觉醒,有利于推动乃至实现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之间的互通和共融。当“教授级工人”越来越多,并且与普通高校教授一样平起平坐,而不再成为孤立的焦点与热点,职业教育的春天就来了。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G717

C

1005-6009(2017)52-0075-02

猜你喜欢

技能型工人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