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艺道”一体: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素质特征*

2017-03-24高涵李嘉丽

江苏教育 2017年52期
关键词:卓越职教师资

高涵李嘉丽

“技艺道”一体: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素质特征*

高涵1李嘉丽2

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技艺道”一体即教学技能高、素质修养高、职业境界高三者融合,其中“技”指适宜乡村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技能,“艺”指契合乡村的教学艺术与领悟乡村的思辨能力,“道”指扎根乡村职业教育事业的角色意识与融通乡村的交流风格。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技艺道”一体的内在特征具有全面性、发展性、差异性和融合性,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经历初级成长阶段之“技”、中级成长阶段之“艺”及高级成长阶段之“道”的“技艺道”一体的成长历程。

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技艺道”;成长路径

在职业教育特别是乡村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已然成为关键着力点。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多方政策出台直指乡村职业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近年来,虽然乡村职教师资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较大的突破,但乡村职教师资培养如何实现“卓越”依然是需要深思的问题。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是指到乡村职业学校任教或从事面向乡村职业教育服务工作,能成为未来农村职业教育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顶级教师的卓越师资人才,其具有乡村性、卓越性、师范性和多能性的特征。[1]笔者试图从“技艺道”的视角来探究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形成理路。

一、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技艺道”一体的内涵解释

“技”“艺”“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先哲们用它们来体现对事物认识的递进性,同时也为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技艺道”一体内涵解释提供理论基础。

(一)乡村卓越职教师资之技

乡村卓越职教师资之技是职教师资在“技”上最高水平层次的体现。技者,技能技术之谓也。从构词学来看,“技”与手工劳动密切相关,产生于物质的生产活动。在古文献中与“技”字有密切关联的术语有“术”“数”“道”,在现代汉语中仍有较多与“技”有关的词语,如技术、技艺、技能等。技术本质上是一种过程和活动,是在技术目的的指导下对知识、能力、技能和工具的有机整合,不仅仅是某一个孤立的、静态的物体要素。[2]结合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内涵与特征的认识,对“技”有新的理解:首先,“技”指适宜乡村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技能,是职教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其次,“技”表现为感知乡村的表达方式,指能将乡村的文化融入教师日常书面语言表达中,并善于让他人感知、理解和掌握,主要表达形式包括板书、教案、教学日记等。第三,指适宜乡村的教育手段,即适宜乡村中职学校教学环境的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网络教学技术等。

(二)乡村卓越职教师资之艺

乡村卓越职教师资之艺是职教师资在自然之道和人之道上的一种高效的融合。艺者,工艺艺术之谓也。“艺”最早是人的劳动观念的一种表现,其中《说文解字》对“艺”的解释是手持工具在土地上耕作之意。“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大领域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考工记》针对物质生产领域中“艺”的行为提出:“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3]在精神生产领域,“艺”或体现自然之道,或体现人之道。当“艺”的行为从物质创造领域转向精神创造领域时,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性劳动,在诗、文、音乐等领域内完全变成思想情感的行为,即纯粹的精神性劳动。由“艺”的演变可知,“艺”不仅仅包含它的原始含义——技术,而且慢慢演绎出新的含义——艺术。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艺”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契合乡村的教学艺术,指乡村卓越职教教师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运用符合乡村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且遵循教学规律和美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包括教学设计、说课技巧、课堂组织等。二是领悟乡村的思辨能力,指在乡村文化历史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对知识的反思能力,包括理解与掌握能力、批判式思维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等。

(三)乡村卓越职教师资之道

乡村卓越职教师资之道是人道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道者,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之谓也。“道”在哲学范畴内呈现出不同层次。老子的“道”,呈现两个层次:最高的层次是宇宙本体,第二个层次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总规律。“天道”“人道”是第三层次中两大类别,一是自然之物发展变化的总规律,二是社会人生的根本准则。“道”的第四个层次,是个别事物的个别规律,可以具体化为方法与技艺。[4]在这个层次内“道”与“艺”很早就并称了,即“道艺”。乡村卓越职教教师的“道”体现为:一是扎根乡村职业教育事业的角色意识,指对自身承担乡村中职教师这一角色的地位、相应行为规范及其角色扮演的认识、理解与体验,包括乡村意识、乡村情怀和乡村责任品质。二是融通乡村的交流风格,指乡村卓越中职教师在与乡里人沟通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乡村风土人情融合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在表达。

二、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技艺道”一体的特征解析

基于对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内涵解释,进而解析出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内在特征。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技”“艺”“道”虽是本体事物的三个方面,但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内在关系。“技”是乡村卓越职教教师的系统活动,“艺”是教师教学技术的艺术化创造,“道”是教师职业境界的提升。因此,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技艺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关乎人才成长的各个方面,具有不断发展和拓展的空间,在运行中呈现出全面性、发展性、差异性和融合性等特征。

(一)“技艺道”一体的全面性

“技艺道”一体的全面性表现为对乡村卓越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呈综合化趋势。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巨大,培育和留住优秀的乡村职业教育教师是其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立足乡村经济发展的乡村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岗位、技能要求在快速变化。这就要求乡村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而且要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可见,社会对乡村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全面。为应对这种需求,“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要从关注培养师范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着手,培养师范人才的全方位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一般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结合,涵盖了个体职业技能提升、知识获得、任务解决、生涯发展的各个方面,与人的全面发展观相吻合。同时,“技艺道”一体的人才是通过“工学评”一体培养模式培养的,注重善乡愁、会乡技和懂乡知协同培养,体现了乡村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技艺道”一体的发展性

“技艺道”一体的发展性体现在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过程水平层次的逻辑发展过程。就个人职业生涯成长而言,它是个体通过持续不断的个人修养来全面提升自己,使自己一步步地成长起来;通过个人人生追求的实现来促进个人价值的提升,去承担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通过有效的技能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职业化水平,使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为此,“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遵循技工职业成长“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按照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等五个阶段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5]其过程是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个体经过一段时间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完成给定的工作任务;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自己在整个工作流程中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开始注重与他人配合,使任务更好地完成;最后逐渐养成高尚的职业精神和素养,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正是按照这样的内在逻辑开展的,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技艺道”一体的差异性

“技艺道”一体的差异性是乡村卓越职教师资要求的标准性与学习者本身差异的结合。学习者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表现为智力结构、学习风格、人格气质方面的差异。随着个人的成长,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个体状态不同,职业生涯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个体由于心态、思想和价值观的不同,面对乡村教师工作岗位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就会向着自己潜意识支配着的职业生涯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职业生涯的差异性就会越来越大。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是遵循“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而来的,其本身就要求学习者不是作为“工具”的简单劳动者,而是技术和工作的参与者和设计者,从而成为差异性发展的个体。其具体表现是,每个学生通过乡村教师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获得了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每个学生各自在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整体化的设计能力方面水平有所不同,形成了个性化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技艺道”一体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同的表现,不会成为千人一面的“工具人”。他们会根据不同的职业情境规范地完成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在工作标准的取舍和方案优化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进而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四)“技艺道”一体的融合性

“技艺道”一体的融合性是指“技”“艺”“道”三者以一个有机整体的形式发挥各自的功能,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技”“艺”“道”三者既有递进之关系,也互为基础和载体。“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和技“皮”术“骨”匠“心”诠释的是三者之间的递进和转化。[6]先哲们认为“技”是“艺”的基础,“技”从物质生产行为上升到精神行为便是“艺”,同时“艺”是“道”的载体,是体现“道”、实现“道”的一种技术手段。“技”“艺”“道”一体就是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仅能够掌握技术,而且能够出神入化地运用技术,使技与艺合,技与道合,是对三者之间融通关系的体现,最终实现“会通以求超胜”。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能力与素质是“技”“艺”“道”三维结构体,培养中需要将三者融合为一体。乡村卓越职教师资不仅需要教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依赖“艺”与“道”两个要素的实现,即必须得到教学艺术和职业境界的参与和支持。乡村职教师资的卓越性就是在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实现的。“技”“艺”“道”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并且三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空性,不同的成长时期或成长条件下占主导地位的要素不同。

三、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技艺道”一体的层级解构

基于上述对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内涵的解释与特征的解析,进而进行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技艺道”一体层级解构。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成长既具有一般教师成长的规律,又有其作为乡村卓越职教教师的特殊成长规律与养成阶梯,其成长体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化阶段:初级成长阶段重点在“技”,中级成长阶段发展在“艺”,高级成长阶段目标在“道”。初级和中级两个阶段是教师发展的必经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即实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卓越状态,最终成为善乡愁、会乡技和懂乡知的“技艺道”一体的乡村卓越职教师资人才。

(一)初级成长阶段之“技”

乡村职教教师技能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技能、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教育实践技能。培养乡村卓越职教师资一是要教会他们选择适宜乡村的教育手段。对乡村中职教师在这方面特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时如何适应乡村职教、服务乡村职教和体现乡村职教特色。因此,应侧重培养乡村中职教师对学校教学环境中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的认知与操作,在技能培养形式上,应多种方式并存,可开展授课(如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网络教学技术课程)、常规竞赛、短期讲座、资格认证等活动。二是引导乡村职教教师学习感知乡村的表达方式。感知乡村的表达能力既包括教师一般的表达能力,又有其特殊能力内容要求,即要能体现乡村特色文化与风格的表达能力,比如在校本教材、本地特色课程开发等方面,需要乡村卓越中职教师能够很好地感知当地文化特色,并通过相应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开设“乡村文化课”是培养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感知乡村的表达能力的有力手段。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最具针对性的就是对乡村文化的理解、认同。因此,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培养要依托乡村区域特色和职业教育需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现有成熟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开发乡村文化课程内容。此外,乡村文化课程应包含实践调查课,如民间传统、生活习俗、民间节日、民歌民谣、民间工艺等。

(二)中级成长阶段之“艺”

此阶段是对“技”的提升。一是体现在契合乡村的教学艺术。乡村卓越中职教师在具备通用的课堂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学会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艺术设计好每一堂课,做到既适应乡村中职学校特殊教学环境,又符合乡村中职学校学生群体的需要,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乡村中职教师对教学艺术的审视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创造能力是提升其教学艺术的有力手段。乡村中职教师要使其教学走向艺术化境界,首先必须具备对教学艺术的辨别和甄选能力,即懂得如何恰当地使用教学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与手段。其次,乡村中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做到有思想、有创意、有情趣、有美感,创造性地发挥教学艺术及其功能。乡村中职学校可在校内组织具有帮扶性质的“结对子”活动,让优秀中职教师、骨干教师一带一、一带多进行经验辅导,形成一个个小的学习共同体。另外,可通过开展“乡村卓越职教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途径提高乡村中职教师教学艺术。二是领悟乡村的思辨能力。乡村卓越教师的思辨能力要突出其乡村性,即要有将知识置于乡村情境中进行理解与掌握、批判与研究的能力。培养乡村中职教师的思辨能力,应首先培养其理解与掌握能力,即对乡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知识、新技术能迅速理解其内涵、要素并及时掌握运用,同时与其他知识融合。其次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思维素质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包括思维过程中的洞察、分析和评估;培养教育研究能力促进乡村职业教育发展。因此应加强培养教师科研精神与能力,引导其从教术上升到学术,促进乡村中职教师自身发展。

(三)高级成长阶段之“道”

一是融通乡村的交流风格。乡村卓越中职教师在与乡村群众沟通中所表现出的与乡村风土人情融合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在表达是“道”的一种体现。一般来说,乡村卓越职教师资与乡村人民交流要具有乡里风格、乡俗风格和乡愁风格。因而,乡村卓越中职教师不仅要培养其具备一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应该培养其能熟练地掌握乡村口头表达的特殊习惯和风格范式,这样才能与具有浓厚乡村性特征的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沟通。二是扎根乡村的角色意识。角色意识包括乡村意识、乡村情怀和乡村责任品质三方面。在对乡村意识的培养上,应培养其对乡村经济、政策、文化等的认知和把握。乡村情怀则是指热爱乡村的一种情感心理状态。培养其对乡村职业教育事业的认识态度,对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对中职学生的认可是培养情怀的基础。首先,应培养中职教师了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国家实施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以及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只有了解乡村,才会关注乡村,才能培养其对乡村职业教育的情怀。乡村责任品质是指有投身乡村职业教育的使命感。唤醒中职教师职业意识,提升乡村职教情意至关重要,要使乡村中职教师明白教育教学不仅是一种工作,更是自己要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只有真正具有乡村意识、乡村情怀和乡村责任品质的中职教师,才能热爱并投身于乡村职业教育。强烈的乡村意识、乡村情怀和乡村责任品质也是其成长为一名卓越的乡村职业教育教师的动力之源。

[1]周明星,高涵.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6):88-91.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4-49.

[3]张道一.考工记注译[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89.

[4]马周周.教育技术之技、艺、道[J].电化教育研究,2004(5):12-18.

[5]张健.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创新标本[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8):47-50.

[6]刘晓.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44):20-22.

G710

A

1005-6009(2017)52-0032-05

1.高涵,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教育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生态;2.李嘉丽,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教育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

*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职业院校卓越教师精准培育生态学研究”(课题编号:16YBA1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卓越职教师资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