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

2017-03-24吴宁

江苏教育 2017年32期
关键词:家校心理健康家长

吴宁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

吴宁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作用必不可少,家庭和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如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教育,联合社区建立新式家校合作模式等。

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合作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一致性。”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家庭心理健康氛围的营造。学校应探索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积极发挥家校合力。

一、现阶段家校合作方式及存在问题

(一)现阶段家校合作方式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典型方式。近年来,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家校通、家校群,成为家长会的变通形式。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程度的加深,家校合作也从以学校为主体过渡到家长主动参与,家长讲座、家长课堂、家长沙龙、家长学校应运而生。家长开始走进学校、课堂,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有效实施家校合作,家长不再处于被指导位置,而是成为主动教育者。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教育观念未及时更新。

一直以来,家长将教育视为学生在学校进行的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长也难免会出现此类误区,家长对学校存在依赖心理,忽视了家长及家庭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2.学校开展的活动忽视家长需求。

一些学校采取半封闭式的家校合作模式,建立家教群、定期开家长会,家长们被动等待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开展的针对家长的活动也大多形式单一,忽略了家长在群体知识水平、教育需求上的差别。

3.合作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不足。

很多学校在家校合作上缺乏持续性。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缓慢影响的过程,通过家校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加急不得。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容易只关注活动的表面效应,家校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4.忽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很多学校开展的家校合作往往将家长作为参与主体,忽略了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良性互动,家校合作的效果欠佳。

5.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力量不足。

很多学校的专职心理工作人员只有一个,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专职心理教师。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不足的情况之下,想要开展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困难,在家校合作方面难度更大。

二、家校合作模式探索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合作平台建设

家校沟通的渠道很多,可以面对面交流或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学校可以将家校合作平台扩大化、固定化、精细化。

构建心理咨询服务网络平台,定期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提供心理健康维护策略、测试,提高家长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随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困惑。

(二)生涯规划指导下的家校合作活动建设

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课程、社团、校内外实践探索活动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专业和大学,学会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而在生涯规划指导之下的家校合作,通过家长、学校、社区(企业)多方合作,为学生提供感知职业、参与职业体验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建设,调动家长丰富的职业资源,学校联合家长群体开展行业体验活动、假期职业实践活动、职场面对面、大型模拟招聘会等,帮助学生更近距离接触职业知识。成立家长导师团队,配合学校生涯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多的专门指导和服务。通过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生涯指导课程及活动当中来。

(三)学校-家庭-社区联动下的PTA新模式

19世纪末,日本引进PTA(Parent-Teacher-Association,父母与教师联合会)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PTA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家长自荐或推举委员,与班主任共同组成班级PTA,再从各班级PTA委员中产生学校PTA。学校PTA分各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组织学校学生与家长的各种集体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并进行监督。

在现有的家校合作当中,有很多学校采取类似的制度——家长委员会,但是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较低,主要由学校发挥作用,社区力量微弱。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直接环境,社区环境也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有社区参与的家校合作PTA,将更能发挥家长的主动性。社区可以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家庭志愿服务相关活动,减轻不良的外部因素对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能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应有的保障

(一)建立制度,保障合作有章可循

良好的制度和工作计划是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保证,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制定发展规划和总体目标,建立专门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保证家校合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二)事先调查,注重家长的需求

对家长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家长在与子女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疑惑,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当中,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三)扩大队伍,保证专业指导力量

加强对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让心理教师掌握亲子团体活动、亲子小组辅导、家庭治疗等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双向互动,促进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

从单一的依靠家长和学校的力量向关注家校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转变。亲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亲子户外拓展训练、亲子讲座沙龙等,都是比较有优势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能在提高家长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注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真正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效应。

[1]尤迎九.浅谈家校合作式心理教育[J].大众心理学,2016(1):13-14.

[2]谢晓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家校合作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10):20-22.

[3]仇炜,李旭东,等.“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2):104-105.

[4]崔昌淑.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成功经验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9):44-47.

[5]赵娟,徐彩意.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3):44-46.

[6]霍国强.家校合作:共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9):35-37.

[7]南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模式——日本的PTA给我们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15):12-14.

G441

A

1005-6009(2017)32-0046-02

吴宁,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泰州,225300)心理健康教师。

猜你喜欢

家校心理健康家长
家校距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