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诗词、音乐 让德育课来点儿文艺范
2017-03-24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王学勤
文 | 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 王学勤
绘本、诗词、音乐 让德育课来点儿文艺范
文 | 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 王学勤
如果我们足够诚实,并愿意努力去为之改变,那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当前的小学品德课,一方面存在着讲大话、空话,依赖说教的弊端,另一方面的确又存在着过分泛化“活动化、生活化”,把品德课上成表演课、活动课的弊端。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对学科的认知出现的偏差,又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限制。那么,如何把小学品德课上出滋味,既让学生爱上品德课,又能真正发挥出品德课的育人功能,这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文艺范,提出这样的构想,源自我们对品德课堂的实践探索。也许是因为对文字的热爱,对音乐的钟情,喜欢徜徉在文字和音符中,因此在琢磨之中我的品德课渐渐地滋生出一些文学艺术的情怀,具有了少许可爱的“文艺范”。不经意间,当感性与理性相碰撞,品德教学借助“它们”的力量,生出许多的课堂精彩,给学生更多的感悟及体验。
绘本,净化学生的心灵
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和感情的理解较浅显、直接,所以小学品德课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投入、情感体验、心灵共鸣。良好品德习惯的内化养成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把道理说清,说透,小故事绘本可以帮大忙。
小故事绘本图文并茂,充满情趣,深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近几年,一些绘本读物紧贴学生生活,信息量大,时代教育性强,是非常好的品德教育资源,利用好之后,可以很好地增加品德课堂的趣味性、启发性,发挥较好的导行作用。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是家中的小成员》,要帮助孩子热爱自己的家庭,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这一课“我爱我家”环节中,我插入了《熊爸爸去另一个城市工作》的绘本故事:
熊爸爸要到另一个城市工作六个月,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这么久,熊妈妈、小熊非常想爸爸,熊爸爸每天也都想念他们。熊爸爸送给小熊一顶自己的帽子以缓解他们对自己的想念之情,小熊又会以什么方式来缓解熊爸爸对他们的想念呢?
这个故事画面优美,语言动人,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我陪孩子一起看这个故事、读这个故事时,孩子们小眼睛闪闪发亮,一眨不眨。听完之后他们也联想起自己和爸爸或妈妈分离时的情景。通过这个故事和事后的交流分享,孩子们懂得了,爸爸妈妈关心我们、照顾我们,我们自己作为家中一员,也应该学会付出,就像书中的小熊一样为熊爸爸准备远行的礼物。孩子们通过分享自己的做法,更懂得了关心父母,体谅家人。
文字的感染力对每一个年级段的孩子都具有震撼的效果。在上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的《真正的友谊》这一课时,我把《同学都说我很丑》这篇小故事绘本提前安排大家阅读。这个小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成长经历中的“不完美”表现得精致细腻、曲折动人。孩子读完能找到内心的共鸣,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有了更深的体会,课堂上交流、辩论热烈、激动,一堂富有真情实感的品德课成功了。
当然要想取得满意效果,一定不能只关注故事本身,不能喧宾夺主,要注意小故事绘本内容的选择,选择的小故事绘本要贴近课本,贴近儿童,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儿童真正的知行服务。
诗词,扣动学生的心弦
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灿若繁星,古诗词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当我们浏览、欣赏、游走于其中时,会发现这其中很多都是进行品德教育很好的载体。诵读、记诵这些故事时,闹中取静、养心怡性、润泽身心,陶冶情操。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家乡的变化》这一课教学中,怎么培养孩子们日淡渐远的乡情?我查阅了多首古诗供孩子们课堂上诵读、揣摩体会,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广为人知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明之夜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文字感染了孩子们。
在五年级下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更是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给学生分别介绍了从先秦到清朝诗词方面的优秀代表作,并且特别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如《敦煌曲子词》里的《摊破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词篇幅不长,画面很多,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孩子们了解到这首词是千年之前民间流传下来,不由得赞叹祖先的艺术高超,为有这样的祖先而骄傲。我又介绍了词的意蕴,这首词表达了船夫在艰苦的劳动中流露出来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透过这首词看自己,孩子们联想到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船夫们的乐观豁达的精神无形中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课。
在中国古诗词中还有更多的劝学诗、爱国诗,都可以信手拈来,为品德课插上想象、浪漫、抒情、更是启发教育的翅膀,让品德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心中。
音乐,抚慰学生的情怀
音乐有着无穷的魅力,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品德课的教学要入脑入心,要动心动情,要以礼服之,更要以情化之。在恰当的时候,在教学需要的时候,一段合适的音乐和教学内容完美的结合,会将品德课堂推向一个美妙的天地。
四年级下册《我能为你做什么》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一条是“体会社会对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在落实这个目标的课堂教学时,我用到了盲人歌手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当屏幕上萧煌奇戴着墨镜被人扶上舞台,当他开口深情演唱时,感人的旋律深深打动了孩子们,我还特意摘选了一些歌词让孩子们体会:“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轻易地分辨白天黑夜……如果我能看得见,生命也许完全不同……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有的孩子听着听着流下了眼泪,他们说:“残疾人太不容易了。”“残疾人渴望得到温暖,他们更需要关心!”有个孩子说:“我愿意做盲人的眼睛,他们虽然双眼失明了,我要做他们心里的眼睛。”“我能为你做什么?”这个话题就这样不矫揉不做作不露痕迹地展开,在歌曲的映衬下,孩子们对弱势群体的友爱,支持就这样被唤醒,被点燃,一堂品德课因为音乐有了温度,也有了更深的教育内涵。
在《沉默的朋友》这课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说的是窨井盖被人偷走之后,五岁的孩子掉进去再也没有回来的真实事情,在网上找到的视频只有电视主持人的解说和嘈杂的现场拍摄,无法引起孩子们对一个生命失去的悲痛,也就无法调动孩子们对破坏公共设施这种行为的严重性的认识。在处理中,我舍弃了这段视频,而是截取了一些画面,自己讲述了这个故事,并且找来《悲伤的回忆》这首曲子做背景音乐,低沉的音乐缓缓响起,借曲入境,情由境生,在情境中学生思辨、体验、感悟、共鸣,直至养成,这就是学生德育认知结构,让音乐为德育服务,事半功倍。
品德和古诗词、小故事绘本、音乐,它们似乎是几股道上的不同元素,可是一旦它们相遇、邂逅,便可以为品德教学带来一份清凉、一份温情、一份别样的文艺感受。当我们以现代品德教学观的眼光来看待品德教学时,如果能将目光投向波澜壮阔的文学世界艺术天地,让品德与“它们”浪漫邂逅,我们的“顾盼”一定能“生辉”。
绘本、诗词、音乐,让德育课文艺范。